分享

蚩尤的后代

 负鹏载舟 2015-08-17
  
蚩尤的后代

http://bbs.tianya.cn/post-free-917312-2.shtml
    大约在4600年前,在河北被炎黄游牧民族打败、从中国逃难的蚩尤九黎农耕民族的后代。
    他们保持了最纯的A型血:高达90%以上。
    蚩尤九黎农耕(水稻)民族逃难的路线:
    A:逃回洞庭湖老家。
    B:逃往东北和朝鲜半岛,最后达到日本列岛。小数人可能到了俄罗斯的东部,经白令海峡去了北美洲(黑足人)。
    C:逃往山东半岛,变成了东夷人。
     东夷人,在周朝的游牧民族要种西亚的小麦时,继续被追赶。
     被驱赶到了徐州成了徐夷、淮夷。
     最后达到太湖地区定居,种水稻。
    D:逃往蒙古高原。
    4600年前:长江流域的血型,是非常典型的农耕民族的血型,A型血。
    后来被黄河中上游的游牧民族的B型血不断征服或者说混血了。
    才导致中国的A型血,不如日本和韩国高。
    但是中国湖南省的A型血,高于韩国,与日本接近

  与中国的传统的中庸之道和儒家思想格格不入的人-----湖南人
    中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全国各省的中。
    有一个性格非常特立独行的省:湖南人。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炎黄、尧、舜 、禹,到夏、商、周的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实是黄河流域的游牧民族建立起来的。
    周文化(周儒),是这种游牧文化的最典型代表-----崇拜王权、君权、夫权、族权。
    
    
    湖南是中国农耕民族的真正发源地:
    苗人----全世界最早大规模种植水稻的人,也是中国汉民族真正的祖先。
    在2万年前:
    在湘江和洞庭湖流域,在长期的农耕稻作的劳动中,最早从原始的O型血进化到A型血。
    学会了崇拜自然规律、崇拜大自然-----自然崇拜、神崇拜。
    学会了认真---追求真理。
    在农耕群居的生活中,学会了追求公平、追求规则(最早的法律意识)。
    由于水稻的稻作文明、农业科技发达、食物充足等原因,导致人口巨增。
    为了得到更大的生存空间。
    
    5000多年前,古苗人越过洞庭湖,一路北上,最后到了燕山之南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大规模地种植水稻---------这就是中国历史非常著名的“南蛮北伐”。
    在今天的河北、河南、山东一带的华北平原上,演变成一个非常大的民族------蚩尤九黎农耕民族。 
   “蚩尤”------是游牧民族建立的周朝对来自南方(洞庭湖)的水稻民族的蔑称。
    意思是:南方山区的水稻民族,身上长着虫,或者像虫一样。
    蚩尤农耕民族(苗人)约在4600多年以前,黄帝战胜炎帝后在今河北涿鹿县境内,展开了与蚩尤部落的战争——涿鹿之战,蚩尤战死,东夷、九黎等部族融入了炎黄游牧民族。
    
    从此中国进入了奴隶社会:
   
    炎黄游牧民族成了奴隶主。
    蚩尤农耕民族成了奴隶。
    中国以后的文化,就以游牧民族文化为主:崇拜王权、君权、夫权、族权-----王权崇拜、个人崇拜。
  

   中国历史上:
  
  就是珠江---长江-----黄河三大流域:多民族形成的国家。
  仅仅以炎黄游牧民族来代表中国人,是不恰当的
    炎帝、黄帝。
  其实他们都是来自黄河上游的游牧民族。
    湘江洞庭湖地区1万多年的稻作文明,孕育了整过东亚三国的农耕民族的祖先:
    苗人----世界上最早大规模种植水稻的人。

    A型血来自中国湖南。
事实上:
  
  珠江文明(O型血、渔猎民族)早于长江文明(A型血、农耕民族)。
  长江文明(A型血、农耕民族)早于黄河文明(B型血、游牧民族。
 文明现在所说的“5000年文明”-----其实是从炎黄游牧民族征服蚩尤农耕民族开始说的。
  
  
  而农耕民族的文化,超过了1万5千年:
  
  现在所有的考古,都证明长江文明早于黄河文明:
  
  1,湘江上游的水稻:农耕文化1万5千年。
  2,洞庭湖流域:城头山文化6000年前就有“城市)。
  3,浙江:河姆渡文化7000年前就有村庄。
  
  他们都远早于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其实出土的文物:栗、黍,并不能代表农耕文化,而是游牧民族南下定居的结果。
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选择了来自西亚的小麦、抛弃了中国南方农耕民带来的水稻,第二次大规模地驱逐种水稻的农耕民族时(第一次是炎黄游牧民族干的)。
 
  以前共产党打天下时有一句话叫:“小米加步枪”听过吗?狗尾草---谷子(粟)==小米。北方现在狗尾草也是长见的杂草,谷子还是有人种,小米也挺好吃。对了还有“糜子(黄米)”。
说你说他是蚩尤部落的后代毫无意义,关键是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他们的起源,第一从新疆洋海古墓,以及关中古鱼国以及大溪文化都可以认为是蚩尤部落的后代,特别是新疆洋海古墓出土的白人(黄发兰眼)它们的头都向着更东方,说明他们来自关中(于此有关地区),在关中古鱼国我们又发现他们的头向着南方,另外他们的墓葬方式与大溪文化相一致,那完全可以说匈奴乃苗裔也,这是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记载的,当然他的记载并非我们现在意义下的匈奴,恐怕是东胡,匈奴,大月氏的总称,另外我认为说楚人比较正确,说苗裔可能属地理位置,不是专门指苗裔人,白人恐怕是从四川起源的,因为新疆出土了白人,且他们的墓葬方式与大溪文化一致,苗裔人恐怕不是的,不过苗裔人的DNA C是指苗裔人以及南方中国人,新疆洋海古墓中的人以鱼为他们的图腾,古鱼国就更不必说了,大溪文化也是如此,另外马家窑以及仰韶文化亦是如此,另外在新疆洋海古墓中的鹿,在楚文化中以鹿为图腾在史前是一贯的,但在大溪文化中没有,说明他们的迁徙过程中恐怕是先到了湖北湖南,然后再向四边扩散,从山东的东夷人看似乎也是白人部落,因为2500年前的山东临淄人具有欧洲人的血统,大家加入有兴趣可以看土豆网络上1)新疆洋海古墓,2)古鱼国,3)大溪文化,以及马家窑文化以及仰韶文化,一系列的墓葬方式是那么接近,我们总结一下,第一新疆洋海古墓中的人是白人,这是铁的证据,另外从他们的起源以及墓葬方式看与中原那时墓葬方式是那么接近或者说完全一致,这就不是可有可无的了,另外东夷人具有欧洲人的血统,这就给那些不相信的人一记响亮的耳光。我很早就说过这个白人不是现在意义下的白人是中国的白人,现在意义下的白人是混血儿,他们具有DNA R成份这可是印度黑人的专利,在中国很少但在西藏有比较大的成分,因为西藏离印度很近,混血是很显然的,俄罗斯人以及乌克兰人都具有DNA R成份,在希腊以及意大利更有非洲黑人的成分,因为他们离非洲太近了,再说史前欧洲人就是埃塞俄比亚人,因此西欧人具有非洲人的血统也是正常的,以前我们只知道匈奴是最早迁徙欧洲的人,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他们更早就由scythians人就已经迁徙到了印度,伊朗以及希腊,在希罗多德的书历史中有记载在中国他们被称之为新疆塞(汉书记载)人,他们可能是在蚩尤与炎黄帝之争中被打散的,因此至少说明在蚩尤部落中具有有一部分属白人,请注意这可不是现在意义下的白人,他们可是很纯粹的中国白人,只不过是黄头发蓝眼罢了,因为他们与欧洲白人在DNA成分是有区别的,可以这样说他们是欧洲人的祖先之一是对的!
    蚩尤君出生地、九黎部落世居地——湘中古梅山地区、湖南娄底新化县,正建设蚩尤始祖文化园,不久的将来,广大黎民都能有缅怀先祖之圣地了!
  有关蚩尤史迹在先秦典籍时有所见,这些先秦典籍如《管子》《尸子》《国语》《韩非子》《山海经》《逸周书》《竹书纪年》等等记载着:“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九黎之君,号曰蚩尤”、“造冶者,蚩尤也”、“作五兵”、“制五刑”……
  
  “造冶者,蚩尤也”、“作五兵”—— 这无不说明:蚩尤始祖是金属的发明者,不但冶炼出最早的金属,并且发明5种兵器:戈、矛、戟、酋矛、夷矛。从此,人类由石器时代进入了石器与金属并重时代 !
 “制五刑”指制定5种刑罚,量罪定罚,因此蚩尤君还是法律的首创者。
李敖就自称是蚩尤后代,有诗为证:
  
  落落何人报大仇
  明珠岂肯作暗投
  信手翻尽千古案
  我以我血荐蚩尤
  事实上:
    
    珠江文明(O型血、渔猎民族)早于长江文明(A型血、农耕民族)。
    长江文明(A型血、农耕民族)早于黄河文明(B型血、游牧民族。
  
  ------------------------------------------------------------------
  
  以下为林河老先生的研究,证明古黔中(湖湘文明)是中华文明之源!
  悲林河老先生于2010年病逝……
  
  摘林河老先生《一个被中国历史遗忘了的伟大民族——论中国“粳民”(荆蛮)在中华民族史上的重要地位》,6000年前“粳文化”创造的“世界之最”列部分如下:
  
  
  1、15000年前:原始粳糯
  苍梧之野古粳民,湖南道县玉蟾洞出土了栽培稻粒(实测数据约为14500年),印度稻最早为7000多年
   
  2、15000年前:陶器
  苍梧之野古粳民,玉蟾洞出土了不规整的原始陶器
   
  3、15000年前:纺织
  苍梧之野古粳民,玉蟾洞的陶器印有粗绳编织纹,可能是世界最早的“布料”
   
  4、15000年前:住房
  有巢氏,洞庭湖畔古粳民,湖南临澧出土了旧石器晚期的高台式房屋
   
  5、8000年前:水田
  洞庭湖畔古粳民,湖南澧县彭头山古城出土大片稻田
   
  6、8000年前:灌溉
  洞庭湖畔古粳民,湖南澧县彭头山古城的水田发现有灌溉沟渠
   
  7、8000年前:积肥
  洞庭湖畔古粳民,湖南澧县彭头山古城的水田中有圆形粪围
   
  8、8000年前:原始聚落
  洞庭湖畔古粳民,彭头山文化出现原始聚落
   
  9、8000年前: 装饰品
  洞庭湖畔古粳民,彭头山出土有磨光的石牌装饰品
   
  10、8000年前: 巫术符号“X”——世界第一字
  洞庭湖畔古粳民,彭头山的石牌装饰品上出现“X”形及网纹等巫术符号,比西亚7500年前的哈拉夫女神像肩上的X形符号(曾有世界第一字之称)早一千多年
   
  11、8000年前: 原始祭坛
  洞庭湖畔古粳民,彭头山有原始祭坛
   
  12、8000年前:制陶艺术
  洞庭湖畔古粳民,彭头山土了规整的圜底陶器
   
  13、8000年前:日月崇拜
   洞庭湖畔古粳民,彭头山陶器上有连珠形日月纹
   
  14、8000年前: 阴阳观念
  洞庭湖畔古粳民,彭头山陶器有X形镂空阴阳纹(陶器上缕孔是火灵出入的通道)
   
15、7000年前: 火焰纹
   沅湘流域古粳民,7800年,湖南黔阳高庙神塔的基座上有W形火焰纹饰,可能是最的炎字
   
  16、7000年前:炎神神徽
   沅湘流域古粳民, 黔阳高庙遗址的陶器上有太阳、鸾鸟纹相结合的人面獠牙纹,与古书所记炎帝形象相符
   
  17、7000年前:高层神塔
   沅湘流域古粳民, 高庙遗址陶器上有两座六级高塔,比苏美尔七级神塔早3500年
   
  18、7000年前: 神鸟舞春组画
   沅湘流域古粳民7100年,长沙南沱大塘遗址陶器上有春花、水田、禾苗及神鸟舞春组画
   
  19、7000年前: 彩陶
   沅湘流域古粳民, 大塘遗址有黄衣黑彩陶器
   
  20、7000年前: 毛笔画
   沅湘流域古粳民, 大塘彩陶的“神鸟舞春”黑彩走笔飘逸,是软笔画成,可能是中国最早的毛笔画
   
  21、7000年前: 干栏式建筑
   沅湘流域古粳民, 大塘陶器上有干栏(粳房)式建筑纹饰,为全世界最早的干栏形象
   
  22、7000年前: 各式干栏
   沅湘流域古粳民, 大塘陶器上有多种不同的干栏式建筑纹样,为世界最早的发现
   
  23、7000年前: 组合式塔庙
  沅湘流域古粳民,大塘陶器上有由中间高,左右低的三塔组合而成的干栏式建筑,可能是世界最早的组合式塔庙、
  
  
  24、6000年前: 和平城市
   洞庭湖畔古粳民,澧县城头山古城,有堤防而无壁垒,是全世界最早的和平商贸城市
   
  25、6000年前: 海洋文化
   洞庭湖畔古粳民, 城头山出土的木舵标志着大型木板船的诞生和海洋文化的开始
   
  26、6000年前: 商贸大道
   洞庭湖畔古粳民, 城头山古城朝洞庭湖方向有一条五米的卵石大道
   
  27、6000年前: 木构桥梁
   洞庭湖畔古粳民, 城头山古城的护城河上有木结构的带桥头堡的大桥
  
  ……
 蚩尤部落应该在今天山东的胶东一带,而不是东南。与黄帝部落战于今天河北,遇难后被黄帝部落封为战神。其庙宇和战争遗址都在河北。
  炎帝与黄帝也是战场对手,谁胜谁负战果如何忘了。炎帝部落在南方,属南蛮。
  中原大地战乱不断,经历无数次人口大迁徙。如著名的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就是明朝初年因战乱北方人口急剧减少,官家从云南等西南地区移民至现在的山东河北河南的最后分配地。传说如果您的脚(没有患灰指甲)的小趾甲呈纵向二片,就是从那里被分配出去的。
  
 蚩尤,九黎之君,炎帝之裔,湘中古梅山是其世居地。
  
  而神农氏炎帝,其故里在湖南会同,已正式得到中国学术界的认可——2010年10月29日“人民日报社赴湖南会同调研炎帝故里活动”的座谈交流会上,中国历史所副所长王震中教授介绍,阳国胜研究的“炎帝故里会同说”主要内容已入编《中国大通史·史前卷》。
  
  详见阳国胜先生“炎帝会同说”学术专著《华夏共连山——炎帝故里与神农文化源流考》,经过全国50位专家研讨、海内外100多家媒体热评,已于2010年底出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评议组组长、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学勤先生为之题写书名。
  
  摘部分阳国胜先生(在新浪有"五溪山人"之blog)精彩论证:
  
  
  传说古有“三易”: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笔者提出“炎帝故里在会同”的核心证据就是炎帝神农氏是“连山易”的首创者,而会同县的连山古镇是炎帝首创“连山易”的地方。
  
  炎帝神农氏又称“连山氏”,他首创的易名为“连山易”,会同有“连山”古地名。
  
  贵州水书《连山易》中反映农事季节周年变化的“连山八卦”,和会同连山境内现存的八个古庙(或古庙遗址)呈对应关系,这八个古庙是:山神庙、天星庙、水府庙、镇江庙、风神庙、雷神庙、地神庙、火神庙。
  
  八个古庙的名称、方位和“连山八卦”完全吻合:
  山神庙对应“艮卦”(“艮”即山),
  天星庙对应“乾卦”,
  水府庙对应“兑卦”(“兑”指水泽),
  镇江庙对应“坎卦”(“坎”为水),
  风神庙对“巽卦”(“巽”即风),
  雷神庙对“震卦” ,
  地神庙对应“坤”卦,
  火神庙对应“离卦”(“离”为火)。
  
  
  而且连山八庙所在地的小地名及其地貌特征也与“连山八卦”非常吻合:如“艮”卦对应的山神庙处,正好有一块形似甲骨文“山”字的“连山石”(如图),此山脉又名“艮山”;又如与“震”卦对应的雷神庙处,由于其特殊的地形春夏之交雷电居多,并有“雷公山”地名。“连山八卦”与连山八庙及其山水地貌环境吻合,说明“连山八卦”发明于会同连山。
  
  同时我们发现水书《连山易》中的“连”、“山”、“易”三字也是根据连山特有的地貌标志创造的,如 “山”字,水书写作“ ”,而“ ”就是根据如图所示的“连山石”描画而来。
  
  会同世代流传的《连山古歌》说“连山”地名得名于“连山石”:“连山地名何故取,山字连在山尖上”。西晋皇甫谧说:“连山易其卦以纯艮为首,艮为山,山上山下,是名‘连山’”,说明《连山易》的得名也与这块怪模怪样的“连山石”有关。
  
  再者,2008年有村民在连山坛子墙遗址附近捡到一个直径为3厘米大小的小陶罐,其底部有一个呈逆时针旋转的阴阳太极图,其形态与水书《连山易》中太极图一致。经有关专家确认,此陶罐的年代为商代,是目前中国考古发现的最早太极图。
  
  仅凭以上这些,足可以证明会同连山是“连山易”的原创方。
 蚩尤部落的势力范围扩展到中原,与蚩尤君出生地、九黎部落世居地在湘中并不矛盾。这就象今天,许多人离开家乡外出就业一样,hehe
  
  有兴趣可读以下著作:
  
  1、《古梅山峒区域是蚩尤部族世居地——湘中山地蚩尤信仰民俗调查》(作者:陈子艾·李新吾)
  
  
  2、《善卷、蚩尤与武陵:上古时期一段佚史的破解》(作者:刘范第)
  http://www./books/sep4g3o.html
  
   
  3、梅山文化研究委员会学术资料
  http://www./web3wz/more.asp?typeid=18
  
  4、《源——人类文明中华源流考》(作者:流波)
  http://blog.gmw.cn/u/11500/archives/2009/47243.html
  蚩尤君主兵,称“兵主”、即战神。
  
  《史记》载秦始皇封禅“三曰兵主,祠蚩尤”,将蚩尤列于天、地之后的第三位,在“国之大事,唯祀与戎”的古代中国,可见其地位之尊荣!
  
  《史记》又云,汉高祖尚是沛公时“祠蚩尤,衅鼓旗。遂以十月至灞上,与诸侯平咸阳”,成就帝业后又“令祝官立蚩尤之祠於长安”并指派祝官、女巫按时祭祀。
  
  《宋史》载宋太宗征河东出征前一日以“少牢一祭蚩尤”(“太牢”牛是神农炎帝、蚩尤九黎部落图腾,故不用)…… 
  
  
  
  至于民间,在九黎部落世居地的湘中古梅山地区,更有出“梅山文化”这样的绚烂多姿的原始农耕渔猎文明。详见梅山文化研究委员会学术成果。
  【 梅山文化是荆楚文化的一大分支,作为一个文化体系,覆盖面积达湖南的3/4,同时还涉及南方许多省份和诸多民族,并且在北美、西欧、南澳、印支半岛等地相继发现了梅山文化传播的踪迹。如:侨居东南亚各国以及法国的瑶民后裔,视“梅山”为“祖山”。流传在法国瑶人中的一本巫教经典《又到梅山三十六洞游念》,是超度亡师回梅山峒的经典】

 蚩尤是东夷族的啊,巫蛊文化之大成者,怎么跑浙江河姆渡去了?没看苗族的人跑阳谷去祭祖啊。蚩尤是姜姓祖先。蚩尤比较有名的后人我猜得有姜子牙。另外诸葛亮东方朔之流应该都是蚩尤文化的继承者,他们都有一个特点:大智若妖,用兵如神,得兵主蚩尤之真传,因而他们可以算得上是巫蛊文化的子嗣。每当人们说山东人憨厚的时候,我都在想,子牙,孔明,曼倩肯定伤心死了。
   洞庭湖古苗瑶水稻农耕民族(a型血多)…北上黄河下游……成为蚩尤九黎水稻民族……被炎黄游牧民族打败……南下回到洞庭湖老家……发源于湖南的苗族、瑶族、土家族、湖南汉族、还包括东逃经过朝鲜半岛的日本大和民族都是其后人(a型血多)。

   洞庭湖古苗瑶水稻农耕民族(a型血多)…北上黄河下游……成为蚩尤九黎水稻民族……被炎黄游牧民族打败……南下回到洞庭湖老家……发源于湖南的苗族、瑶族、土家族、湖南汉族、还包括东逃经过朝鲜半岛的日本大和民族都是其后人(a型血多)。
  …………
  蚩尤九黎水稻农耕民族……本来就来自洞庭湖流域的古苗瑶系水稻民族。
  这也是为什么今天湖南人的a型血是亚洲人中最高的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