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周水金讲《中医基础理论》第二十讲(文字讲稿)

 lin-lian 2015-08-17


讲课整理稿全文:

各位学员,晚上好!今天我们进行中医基础理论的第二十讲,内容是病因学说第一节外感病因之六淫的燥邪、湿邪、火邪及疠气的部分。

湿邪的概念,湿邪是在六淫中具有易阻气机、重浊、黏滞、趋下特性的邪气。这里顺便提到一个问题,就是不管你感受六淫里的哪一种邪气,与邪气所具备的特征相近的食物或者药物,病人在治病的过程中,是需要禁忌的。比如说感受湿邪,重浊、黏腻的东西,我们尽量不要去吃。如果医生给你诊断说你的湿气太重造成这个疾病,那么偏湿性的、偏粘腻的,这些食物就不能吃,这就是这类疾病的禁忌。

湿邪的自然特征是湿具有重浊、黏腻、趋下的特性。大家可以以大自然的水来想像一下,但这种水不是正常的干净的水,是很浑浊、受了污染的水,那么它是不是比较重、比较浊,用手摸是不是比较粘的,水的性质是往下的,所以有趋下的特性。大家可以这样联想的去看。

湿邪为长夏主气,从节气的角度看,就是从大暑、立秋、处暑到白露这四个节气,为湿气主运。湿和脾土相印,夏秋之交,湿热熏蒸,水汽上腾,湿气最旺,故一年之中长夏多湿病,大概就是我们现在的这个时间。湿邪还可以因为我们的行为,比如在水里面走,淋雨,或是处在湿气比较重的地方,或者从事跟水相关的工作,如捕鱼,都可能会感受这湿性的邪气。湿邪为患,就是湿邪导致的疾患,四季都可以发病,而且伤人比较缓慢,一般我们难以察觉,等发病的时候,就已经比较严重了。

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的特征:

1)湿阻气机。湿邪具有阻滞气机运行,使气机紊乱的特性。它导致的疾病会使我们的脏腑经络的气机升降失常,气血运行不畅。湿邪和水很相似,水是属于阴的,所以湿邪也属阴邪。湿邪侵害我们人体,停留在脏腑经络,最容易阻滞我们的气机,从而使我们的气机升降出现异常。湿邪如果阻碍胸膈,胸胁气机升降的道路就会出现阻滞,导致气机不畅,就会出现胸闷,脾胃运化功能的失常,出现胃口不好,胃部胀满,拉肚子,大便溏,小便比较短、比较涩这些症状。

2)湿易伤阳。湿邪具有非常容易损伤我们人体阳气的特性,它导致的疾病以损伤脾阳为最主要的代表。由于湿为阴邪,特别容易损伤我们的阳气。这一点大家要注意,我们之前讲的寒邪也是很容易损伤我们身体的阳气的。我们之前在藏象系统里面讲过脾主运化水湿,它喜燥而恶湿,对湿邪有特殊的易感性。脾具有运湿和恶湿的特性,因此湿邪侵袭我们的人体,必困于脾,就是湿邪进入人体肯定跟脾脏有关系,使我们的脾阳不振,脾阳不够,运化的功能出现异常,那么水湿就容易在体内停留、停聚,发作起来就会出现拉肚子、水肿、小便短少这类的证候。

3)湿性重浊。湿邪具有沉重、秽浊的性质,它致病会使我们的肢体感觉沉重、以及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浊的特征。所谓的重,有沉重、浊重的意思,就是感觉很重。比如我们的头部受到湿邪,就感觉头很重,仿佛头上裹了一条很重很重的毛巾似的。如果腰部受到湿邪,腰部也感觉很重,仿佛缠了很多的铜钱在腰上似的。所以湿邪致病在临床上有沉重的特性,比如头重身困、四肢酸楚沉重这些特征。如果湿邪停留在我们的肌表,湿浊困厄,清阳就不能伸展,就会出现头昏沉重,状如裹束,就是像裹一个很重的毛巾在头上一样。如果湿邪阻滞在我们的经络关节,阳气不能布达,就是阳气运行受到阻碍,那么就会出现肌肤不仁,关节疼痛、重痛的这些症状。

所谓的“浊”就是秽浊垢腻的意思,就是很脏、很浊、很浑重的这个意思。湿邪侵袭我们人体后就出现排泄物和分泌物秽浊不清的现象。如湿邪在面部,就会感觉脸上油油的,眼屎特别多;如果湿邪在大肠,在下焦,就出现大便溏泄,甚至下痢溶血,而且这大便非常的黏腻,有一个特点就是你解完大便到厕所里,用水冲,很难冲干净,这个特征就表示体内是有湿的。如果湿邪往下走就会出现小便很浑浊,对于女性就会出现白带特别多,白带颜色异常,比如是黄色的,这都是湿邪比较重的表现。如果湿邪侵袭到我们的皮肤,就容易长疮,容易出现湿疹,而且脓水也是秽浊的一种症状。

4)湿性黏滞。湿性具有黏、腻、停滞的特性,它导致的疾病会使我们的分泌物和排泄物黏稠,赤滞,且病程比较长,缠绵,很难治愈。黏就是黏腻的意思,滞就是停滞的意思。湿邪有黏腻停滞的特性,它导致的疾病特点主要表现以下两个方面:一个是症状上的黏腻性,就是湿病症状多黏腻不爽,如大便黏腻不爽,小便赤滞不畅,以及分泌物的黏着和舌苔的黏腻;二是它表现出来病程缠绵性,因为湿性的黏滞,运蒸不化,胶着难解。所以说湿性受病以后,一般难以治愈,反反复复,很难好,治疗时间非常长,病程特别长,如湿疹、关节疼痛,就是类风湿性关节炎这类型的湿病,都是非常难治的,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好的。

5)湿性趋下。这个大家比较好理解,因为湿邪水是水性的邪气,水是往下流的,所以是邪伤人一般更容易伤阴位,就是偏阴的地位,偏下的位置,一般伤人体的下部。像我前不久看了一个病人,整个下肢白天就比较冷、比较酸、比较痛,到了晚上平躺以后,他这个症状就可以缓解,是什么道理呢?就像晾在衣架上的湿毛巾,毛巾上部是先干的,毛巾下部是后干的。湿邪有趋下的特性,它容易往下走,在人体来说也是一样的,当我们站立的时候,它容易往下肢走,所以他这疾病肯定有湿邪的问题,这样说大家应该是可以理解的。这就湿邪的趋下性。

我们对湿邪进行简单的回顾,湿为长夏主气,与脾土相应。湿邪有阻遏气机,易伤阳气之性。它的性质重浊、黏滞、趋下。所以湿邪为病表现为人体的气机阻滞、脾阳不振、水湿停聚、胸闷、脘痞、肢体困重,呕厄、泄泻这些特性,以及它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如眼泪、鼻涕、痰、白带、大便都是秽浊不清的,这是湿邪的特性。

我们来看一下第五个邪气:燥邪。燥邪是指我们这个六淫中具有干涩、伤精、易于伤肺特性的一个邪气。

燥邪的自然特性,燥为秋季主气,从秋分、寒露、霜降到立冬这四个节气,为燥气当令。秋季天气收敛,其气清肃,气候干燥,水分匮乏,所以多燥病。燥气是秋令燥热之气所化,属阴中之阳邪。秋季感受燥邪病在肺,并具有津气干燥特性的急性外感病,我们一般称之为秋燥。

秋燥也有温燥和凉燥之分,温燥为感受秋燥之邪而兼有热邪,凉燥为感受秋燥之邪而兼有寒邪。在初秋的时节气温还非常高,这时候如果感受邪气的外侵,即具有秋的燥性,也具有夏的热性,大多属温燥的邪气;而到深秋时节,一般凉燥就比较多。燥邪具有局限性,主要是在秋季,在秋季才有燥这种邪气侵害我们的人体。

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的特征:

1)干涩伤津。燥邪就是比较干燥,想象一下,在秋天,秋高气爽,下雨比较少,天气非常的干燥。这秋燥的邪气,因为干燥,它是一种偏阳性的邪气,很容易损伤我们身体里的津液,就是阴性的阴液。燥邪具有干燥、枯涩的特性,它致病易损伤人体的津液,容易导致阴津的亏虚。感受燥邪我们就会感觉嘴巴比较干,眼睛比较干,皮肤比较干,鼻子比较干燥,喉咙也有咽喉干燥疼痛的症状,包括我们的头发,会出现干枯的情况,小便也比较短少,大便比较干燥,甚至嘴巴开裂,简单的说就是一种津液缺少,通俗的说就是感觉水分比较少的情况。这就是为什么秋天我们要多吃梨子这一类的食物,因为它是含津比较多,水分比较多的,很利于我们的进食。

2)燥易伤肺。燥是秋季的主气,秋季在五脏系统中是与肺对应的,燥邪具有从口鼻、肌表进入我们身体的特性,最容易损伤肺气。肺本是娇脏,喜欢滋润而讨厌干燥的环境,被损伤后肺的功能会出现异常。前面我们已讲过,肺主气而司呼吸,它直接和自然界相通,外合皮毛,开窍于鼻,所以燥邪易从口鼻、皮肤直接进来,损伤我们的肺。燥邪损伤肺,肺的宣降功能就出现异常,而且因为它比较燥,所以容易出现肺津损伤、肺阴虚的证状,容易咳嗽,这种咳嗽肯定是干咳,痰比较少,或者痰比较粘,很难咳出来。或是燥特别厉害,破坏了肺里面的血脉,就会出现痰中带血,出现喘息、胸闷这类的肺部的症状,这是燥邪致病的特点。

因为这四季,中医是有五季,春、夏、长夏、秋、冬五季,各季节它的邪气主令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各季节治疗外感病,就是感冒类型的疾病,它跟主气的节令,一般都会有非常大的关系。像到了秋天,是燥邪当令,我们就会用一些滋阴的药物去治疗,比如说沙参麦门冬汤去这一类的处方去处理这些问题。

我们简单来看一下这个燥邪,燥为秋季的主气,与肺相应。燥邪以干涩伤津和易于伤肺为主要特征,不论是外燥还是内燥,均可见口鼻咽唇等官窍干燥之相,以及皮肤毛发干枯不荣的特征。

第六个邪气:火邪。火邪是六淫中具有炎上、耗气、伤津、生风动血、扰动心神特征的邪气。大家联想一下火苗,首先它是向上的,火比较热,是个阳邪,所以它会耗气伤津。

火邪的自然特性,火具有炎热的特性,旺于夏季,从春分、清明、谷雨到立夏四个节气为火气的主令。因夏季属火,故火和心气相应,但是火并不像暑那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也不受季节气候的限制,也就是四季我们都会看到火邪。

我们来看一下暑邪和火邪的区别:暑邪和火邪都是热性的阳性的邪气,暑邪是夏季的一个主气,是火热的化生过来的,所以暑和火其实区别并不是很大,只是个程度不同而已。但是暑邪一般只限于夏季,纯属外邪,无内暑的说法,而火邪就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同时还包括高温、火热、煎熬等这些类型的特性,它不仅是一个外邪,体内也会产生火邪。

我们来看一下火的分类:火有生理和病理,内火和外火的区别,生理之火是维持我们人体正常生命所必需的阳气,它贮藏在我们的脏腑里面,具有温煦、生化的作用,这种有益于我们人体的阳气称之“少火”,属于正气的范畴,就是正气,不是邪气,是生理性的,不是病理性的。而病理之火是指这个阳气太过,太盛了,耗伤了我们人体正气的这种病邪,亦称之为“壮火”,这种病理性的火又有内火和外火的区分。

外火一是感受温热邪气而来;二是风寒暑湿燥这种外邪转化而来的,就是说五气化火。五气中只有暑邪纯属于外来之火,我们称之为暑热,其它像风寒湿燥邪,并非火热之邪,之所以能够化为火,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第一个条件是要郁在那里,才能化火,而且时间要稍微有点久,像由痰化热、热极生火这类型的;第二个条件是因人而异的,阳气比较盛的肌体或阴虚比较厉害的肌体就更容易化火;第三是和邪气侵袭的部位有关系,像邪侵袭了我们的阳明脏腑就容易化火,寒邪直中脾,就是寒邪直接进入脾比较厉害,化火就比较难了,但是如果到了胃,就容易化火,跟脏腑的性质也有关系;第四这邪气进入肌体跟我们使用的药物也有关系,药物使用不当,邪气郁在里面,闭着出不来也容易化火。

内火是因为脏腑功能紊乱,阴阳气血失调所导致,还有情志过激也可以久郁化火,这就是所谓的五志化火。

中医里将火分为正邪两类,正气之火呢就是少火,少火又可分为君火和相火,君火就是指心的阳气;相火的是指肝肾胆膀胱心包三焦的阳气。其中,肾的阳气又称为命门火或是龙火,肝的阳气又叫雷火。君火就是指正气而言,君火如果是过旺便会出现心火致盛的症状。相火包含了正气和邪气两个方面,过旺的时候就叫相火妄动,心火致盛和相火妄动都属于壮火,属于邪气。相火、君火、龙火、雷火这类的概念在《黄帝内经》里有非常明确的论述,这些概念大家可以去了解,在《中医基础理论》不做过多的要求,但如果要从事临床,这些概念一定要搞清楚,它是代表不同的意思。听起来非常的拗口,但在《黄帝内经》里是表述得非常清楚的。

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的特征:

1)火性炎上。火性炎上就是人体上部的部位容易受到火邪的损伤。在临床上,火热的性质会燔灼我们的身体,表现出高热、焐热、脉象洪大这些热盛的症状。生病多表现在上部位,如心火上炎,就会出现舌尖红、舌头疼痛、口腔糜烂甚至生疮。肝火上炎就会出现头痛如裂、眼睛肿痛。胃火往上会出现牙齿肿痛、牙龈出血这类症状。

2)耗气伤津。火邪具有耗伤人体正气、阴津的特性。它导致的疾病会出现气津两亏的情况,也就是既可以耗气又可以浩阴。临床上除了出现热象以外,往往会伴有口渴、喜饮凉水、嘴巴干燥、小便少赤、大便便秘的症状。由于耗气,同时会有一些气虚的情况并存,就会出现这种少气懒言,就是说人觉得没精神又不想说话,肢体乏力,人觉得没有精神没有劲,手脚都没有力的气虚症状。所以说总的来说,火邪伤害了人体以后,会直接损伤人体的正气,再一个会损伤人体的津液,导致这种气津两伤的病理改变。

3)火易生风。火邪有扰动肝风的性质,它致病的话,会出现热极生风、肝风内动的情况。火邪侵袭人体,往往会灼烧我们的肝经,解肝经的精血,使我们的经脉因为肝血的不够出现失濡养的情况。容易导致肝风内动,火邪引起的肝火内动,我们一般称之为热极生风。热极生风会出现什么症状呢?会出现高热、神昏、谵语、四肢抽搐、颈项强直、脚弓反张,包括眼睛上视等这一类情况

4)火易动血。火邪具有烧灼脉络、迫血妄行的特性。它致病的话,容易出现出血、发斑的情况,所谓的发斑就是我们可以看到皮肤下面因为出血凝固出现了一块块的瘀斑。火热加速血液运行,就会导致热血冲击脉管,使脉管在某些位置出现破裂而出血,如吐血、鼻子出血、大便便血、尿血这一类的情况。表现在皮肤上面的话,就会表现皮下出血,也就是中医说的皮肤发斑的症状。在女人身上,最容易表现的就是月经量特别多,很难得干净,就是淋漓不尽,甚至出现崩漏,就是大出血的这种情况。

5)易扰心神。火邪具有扰乱心神的特性,它致病的话,会出现心神失守的证候。火和心气相应,心主血脉而藏神,所以火邪伤我们的人体以后最容易出现这种扰乱神宁、心烦失眠、狂躁不安、甚至神昏谵语的这些神志方面的病变、症状,谵语就是说胡话。

我之前在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看过一个病人,是精神分裂症的,病中就夹有这个火邪。像他这一精神类的疾病,病一般有火有痰,身子也有些有湿的,在中医治疗的话也是要去考虑的。精神类的疾病中医其实也是可以治疗的,而且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

6)易致肿痈。火热的邪气入于血,聚于局部,容易使肌肉、血出现腐败的情况,出现臃肿疮疡的病。简单的说就是容易长疮、长疖子这一类疾病。这类疾病在皮肤病或者中医外科里面讲,一般称为火毒。火毒热毒是引起疮疡非常常见的一个病因。在临床上以疮疡局部红肿热痛为特征。包括很多现代的皮肤方面的疾病,外科方面的疾病,比如蜂窝性组织炎、丹毒之类的疾病。还有非常常见的痛风,痛风的局部会出现红肿热痛,当然就肯定会伴有火邪,具体到病人的话还要具体的分析,可能不单单是一个邪气造成的。

简单来回顾一下,中医讲火分为正邪两类。火有生理性的火和病理性的火,再一个就是病理性的火又叫火邪。火邪就它的来源来看有外火内火的区分。外火多由外感而来,内火是我们身体脏腑功能、气血功能出现异常以后自己生出来的。火邪具有炎上、伤津耗气、生风动血、易生疮疡和扰乱心神的这些特性。它导致的疾病非常的广泛,而且发病一般比较急,在临床上,比较重的表现出来高热、津亏、气少、肝风、出血、神智异常这些特性。

再简单的来回顾一下六淫的性质,还有它致病的一些特点。首先讲了风邪。风邪的话具有风盛开泄、善行数变、风盛主动、百病之长这些特性,它致病的话是容易损伤人体的头面肌表和阳津。病变部位不定,像会有风疹、荨麻疹、行痹。发病比较急,变化比较多,传变比较快,像癫痫、中风、惊风。有明显的动摇的症状,像眩晕、震颤、抽搐。容易和其它的邪气一起杂合在一起致病,象如风寒、风湿、风热、风燥等等。

寒邪,寒性伤阳、寒性凝滞、寒性收引。寒邪的致病特征,一个是全身或局部有明显的寒象,如形寒怕冷、四肢不温、脘腹的冷痛啊。再一个气血凝滞、经脉不通、不通之痛、肌腠闭塞、毛窍收缩、经脉挛急,象出现恶寒无汗,拘急作痛这一致病特征。

暑邪,暑性炎热、暑性升散、暑性挟湿。暑性的致病特征,临床上有高热、汗出、口渴、脉洪大、热盛这种特征。汗多伤津,口渴喜饮,尿少短赤等。然后气随津泄,会出现气短倦怠,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除了暑热的表现外,又常见胸闷脘痞、四肢倦怠、便溏不爽的湿阻症候。

湿邪,湿性重浊、湿性粘滞、湿性趋下。湿邪的致病特征,一个是气机运行阻滞升降失常,表现为身困、胸闷、脘痞、泄泻等。二是容易伤人体的阳气。尤以损伤人体的脾阳为主要表现,症状有沉重的特性。象四肢沉重,分泌物和排泄物浑浊不清、粘腻,解出来大便在厕所里面很难冲干净。病程缠绵,起病缓、传变慢、病程迁延,比较难治疗,时间的会拖的比较长。

燥邪,干燥伤金、燥易伤肺。以口鼻咽唇等官窍的干燥、皮肤干涩、毛发不荣为特征,出现干咳痰少或者无痰,或痰粘稠难以咳出来这些为特性。

火邪,火邪燔灼、火性炎上、伤津耗气、生风动血、易扰心神、易生疮疡。火邪的致病特征,全身或者局部热象异常显著,高热、脉数为它的一个具体的表现。病变多表现为上部的面红目赤、口舌糜烂、牙齿牙龈肿痛这些。迫津外泄,汗出,口渴喜欢喝水,便秘尿少,而气随津耗,就出现气虚的症状,少气懒言肢体乏力。

热极生风,出现高热神昏抽搐、动血、迫血妄行,出现各种各样的出血情况。火扰心神就出现心烦失眠、狂躁谵语这些症状。腐蚀人体的血肉,容易出现疮疡的症状,以局部红肿、热痛为它的表现。

以上就是六淫致病的邪气的性质和致病特征。大家可以把它理一理,做一个表格出来。回头我整理中医基础理论讲座的书稿时,有很多章节都会以表格的形式展现出来。

大家看到课本的223页,外感病的第二节的疠气。疠气和六淫是有区别的,戾气有个特性是具有强烈的传染性。一般来说,是自然环境剧烈变化的时候疠气才容易流行和侵犯人体,发生疠气的这种疾病。疠气的基本概念,疠气又称为疫气,是各种具有强烈的传染性的一个病邪的一个统称。最早见于《瘟疫论 · 原病》这篇文章里面。

疠气的发现是中医病因学的一个重大的创新和发展,在世界的医学史上的,吴又可在1642年首次宣告疠气是一种致病的物质,是无形可求、无相可见、无声无息和人得睹得闻的一种用肉眼难以观察到的一种病原体。这种认识比西方医学早了两百多年,欧洲医学第一次提出这种认识是在1867年,由英国科学家李斯特年提出来的,这也是中医学对世界医学的一个非常大的贡献。中医的疫病理论的应用,在2008年抗击SAS,就是抢救传染性的非典型肺炎,的时候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一个成果,充分体现了这一理论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凡是能引起传染性和烈性传染性疾病的邪气都属于中医的疠气范围,课本在223页,举了很多的这种例子,包括流感、天花、霍乱、流行性出血热、艾滋病等。禽流感这一类的,如SAS、中东呼吸征,都属于疠气的范围。

简单的说一下疠气和六淫的区别。六淫,风寒暑湿燥火,成为致病的因素是气候自身的一个异常变化。而疠气是一种人们用肉眼或者是说用感观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微小的物质,实际上就是病原的微生物。六淫致病一般没有传染性和流行性,而疠气就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和流行性,这是它们的一个区别。

我们来看一下疠气的性质和它致病的特点。

1)寒热性。疠气有寒性的,也有温性的、热性的。也就是说它有热性的和寒性的这两种区别,所以,疠气真正处理起来有偏热和偏寒的区别。象张仲景的年代,也就是汉代,那个时候大自然的气候应该是非常的寒冷,张仲景在他的《伤寒杂病论》这本书的序里讲了,他们家族本来是很多人的,但是经过疾病的发生以后一下子死了很多人,只剩下一点点人了。推测的话很可能就是当时流行一种以寒性为主的传染性的疾病,属于疠气的范畴。而在明清时候发生的大部分的传染性的疾病,包括后面的SAS,它主要是一个偏热性的疠气。

2)危重性。疠气发病非常的急骤,病情非常的重。疠气这种邪气,它的性质非常的急速,以热性为多,且热毒炽盛。它致病的话具有发病急骤、来势凶猛、病情险恶、变化多端、传变快的特性。如果是热性的话容易伤津、扰神、动血、生风。所以说疠气引起的疾病具有剧烈、险恶、死亡率高的一个特点。

3)易染性。这个是指它的传染和传播,就是说这种病具有非常重的一个传染性,如果接触了非常容易感染,出现这种流行性大面积爆发的情况。一般通过口鼻等多种途径在人群中传播。

4)一气一病,症状相似。疠气作用于人体的脏腑的组织器官,划为哪一种病,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而且临床表现也基本相似,就是说疠气对身体的部位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从而在不同的部位产生相似的一种病症。也就是说疠气生病以后,大家的症状是相似的,而且损伤的位置也是相似的。

5)疠气发病的对象有选择性或者说偏重性。有些疠气容易在人类里面发,有些的话会在动物里面发。即使在动物里面发,它可能也就在某种动物里面发。一般来说,偏于在人类发病的疠气一般不会传染给动物,在动物里面发的也不传染给人,当然,也有特殊的情况,有动物和人同时都可能会感染的。

课本上的还讲了影响疠气的因素。主要有气候因素、环境因素、预防措施不当、社会因素这个四方面的因素。这类的疾病其实跟气候的异常有非常大的关系。不管是人也好,病源微生物也好,它之所以能够生成或者说能够繁衍的更多,跟自然环境和气候环境有非常大的关系。为什么某一年会发生某种大型的传染性的疾病?那么这一年的气候肯定会有比较反常的情况,会利于这种病原微生物的快速的繁殖和生长,当它达到了一定的量,就能够损害人体或者损害动物。

现在疠气致病,中医参与的机会的是越来越少,基本上都是西医在上。这一块的原因就非常复杂了,但是2008年非典,中医还是有直接参与的,而且中医参与的死亡率明显的比没有中医参与的死亡率要低。而且在历史上,东方也好,欧洲也好,都发生过大面积的传染疾病的爆发,但是为什么在我们东方,在我们中国,从来没有像欧洲那种情况,一死就是死上千万的人口。而且为什么中国人口这么多,跟中医的治疗是有直接的关系的。

今天的课的话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