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六章~第十章简释小结

 如水似衡0919 2015-08-20

《道德经》第六章~第十章简释小结

第六章告诉我们:玄牝之门,天地之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堇。
第七章告诉我们:以不自生,故能长生,以其无私,故成其私。
第八章告诉我们:上善若水,乐从不争,处众之恶,故几于道。
第九章告诉我们:捧满持盈,不如适可,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第十章告诉我们: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六章讲:“不死”;借谷生稻,借稻生谷。
第七章讲:“长生”;以其无私,故成其私。
第八章讲:“若水”;上善若水,乐从不争。
第九章讲:“身退”;适可而止,功遂身退。
第十章讲:“不恃”;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归纳:道之“妙徼”:不死,长生,若水,身退,不恃。

 

 “道”字含有三大部分:
①“首”字上半部,代表阴阳平衡:表示“道冲而用之”;
②“首”字下半部的“自”代表万物咎由自取:表示“道法自然”守于中;
③“道”字的最后收笔“辶”代表万物自我完善,表示“道守无为”,泰然处“之”,“无为无不为”。
寄意:“一阴一阳谓之道,其冲而用之,守于中,无为,无不为。”
-------------------------------------------------------

链接《道德经》简释

《道德经》第一章~第五章简释小结

《道德经》第六章简释
《道德经》第七章简释
《道德经》第八章简释
《道德经》第九章简释
《道德经》第十章简释
(版权保留,转载请注明来源:周有光文化博客/桃李天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