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

 昵称2040955 2015-08-21

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


 

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

常熟市珍门中学英语组

 

一、           课题的提出及背景

1、课题的背景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

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们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在日常教学过程当中,由于教师没有很好地关注初中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情绪特征,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和层次性,致使学生长期地被动参与教学活动,久而久之,逐渐丧失了学习英语的兴趣,甚至出现厌学的倾向,使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得不到实施,也使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掉队,对今后的进一步学习造成障碍。

面对现在大班容量的现实,如何使课堂短短的四十分钟达到最高的效率是英语学习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因而,激活课堂,增加教学中的生命意识,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现代教学的当务之急。

2、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但怎样使课堂教学有效则是教学理论和实践长期研究的一个永恒主题。巴班斯基说:“教学最优化可以说是从解决教学的有效性和师生时间消费的合理性着眼,有科学根据地选择和实施该条件下最好的教学方案。”为了能够帮助学生轻松、快速、有效地学好英语,我们课题组提出了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并努力探索总结一套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一阐述为本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及教学模式提供了实质性理论支撑。

2、教育心理学指出:人的心理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环境的变化能不同程度的调节人的心态.课堂教学的气氛对学生的心理状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通过相互感染会改变原来的心理状态, 达到课堂新气氛状态下心理的新的平衡,从而使教学效果发生有利或不利的变化.这也是人的心理对外界环境变化的一种能动的反映.

3、“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理念源于20世纪

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是“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之争的直接产物,受到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强调教学效能核定,否定教学是教师一种个性化的、没有“公共的方法”的行为,一种“凭良心行事”的约定俗成的行为。美国教授加里"鲍里奇基于25年的课堂教学研究著成《有效教学方法》,采用谈心式的方法描述一些有效的教学实例,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理于教学实践,为世界范围内教学实践的有效改进,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解释和指导。

4、国家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面推开:“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5、《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语言教训业的规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选择和调整英语教学策略。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需要以及当地的客观条件,积极地和有创造性的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有效的英语教学设计研究

1、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围绕英语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目标,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融合的角度进行研究,提高英语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的目标意识。

2、英语教学内容设计。英语教学内容的确定应当遵循学生的认知需要和个性需求,以学生为教学内容选择的主体,从学生出发,寻找“教”和“学”的最佳契合点,从而使“教”更有效地为“学”服务。结合英语学科特点和我校实际,可开展如何设计有效的学习任务,如何进行教学内容的有效重构等问题研究,提高英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处理和创造的能力。

3、英语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教学的组织形式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结合方式。一般包括全班组织形式、分组组织形式、个别组织形式。通过对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

(二)有效的英语课堂实施研究

1、英语课堂主要教学行为研究。英语课堂主要教学行为包括指教师在课堂上为完成某一项目标或内容定向的任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课题组将对课堂中教师的呈示行为、对话行为和指导行为开展研究。

2、英语课堂辅助行为研究。围绕学生的学生参与状况、学习动机激发、有效的课堂交流、课堂强化技术等展开研究。

3、英语课堂管理行为研究。对课堂规则、课堂问题行为、课堂管理模式等进行研究。

(三)有效的英语教学评价研究

1  有效的英语作业设计研究

2  有效的学生学业评价研究。

3  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评价研究

4  英语教师作为实践反思者的自我评价研究。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更多地取决于教

        师的专业发展和反思能力的提高,开展教学反思的研究,从而推动教师成为教学的实践者、思考者、研究者。

四、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随着研究的深入,大家普遍认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近年来,国内的有效教学研究也很活跃。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新课程改革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建构这样的学习方式对教师教学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中,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实验独树一帜。在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地发展这一核心价值观下,新基础教育从对教学设计的要求开始,经实施教学过程,到反思和重建,向教师提出一整套教学行为的新要求,并通过这些行为推动教师回到研究之中,从而促进教师发展。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五、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积极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操作策略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有效课堂教学的目标及评价体系。同时在研究中还辅之以观察法,问卷调查法,个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确保本课题得以高效的实施。

1、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探索实施有效教学的操作策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2、调查研究法:调查、了解、分析我校课堂教学的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3、个案分析法:从课例研究入手,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学习,争取每个研究专题都有所突破。

5  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研究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

六、预期得到的目标

改善课堂上以教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听课,教学效率低下,呈现花时多、收效少的不良情况,使我们的英语课成为学生喜欢的课程;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通过一节节生动、活泼、有效的英语课使学生的英语知识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更快更好的提高;使得我们的英语教师拥有有效的理念,进行有效的教学行为,以使得我们的英语课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真正落到实处,使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

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77---200710月)

   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开题报告等工作,确立课题组成员以及分

工;着手进行理论资料的收集。

 

2)研究阶段(200710----20087月)

 抽样对课堂有效教学现状进行调查,撰写课堂有效教学的实验报告和案例分析。根据研究进展情况修改有效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计划。

 

3)总结阶段(20087----200812月)

系统地把研究资料进行整理、统计、测量,研究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准备结题。

八、题组成员

    徐正良  居丽  陈梅  叶雪娟  叶丽花  吴晴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