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尹常健治疗肝硬化腹水八法

 寂寞在繁衍 2015-08-22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尹常健老师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研究,几十年来积累了丰富经验,临床也取得满意疗效。笔者现将尹老师治疗肝硬化腹水八法介绍于下。

  1  宣肺利水法

    本法适宜肺气不利之证。证见大腹水肿,气道喘满,小便不利,大便不畅,微恶风寒,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分析:肺主气化,为水之上源,通调水道,宣达三焦,下输津液,在水液代谢运行中发挥气化宣达的重要作用。肺气不利,则水液不能宣发下达,故小便不利,水液停聚;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失宣,故排便不畅,肺气上逆,则见气逆喘满。利水不效则用宣达肺气,又称“提壶揭盖”,肺气宣和,则水湿之邪或散之于体表,或下达于膀胱,或出之于大肠。

    方药:炙麻黄6 g,生石膏30 g,炒杏仁9 g,赤小豆30 g,芦根15 g,冬瓜仁30 g,车前子(包)15 g,生薏苡仁30 g,桑白皮12 g,法半夏9 g,橘皮9 g,全瓜蒌12 g,海蛤粉15 g,椒目9 g,生姜皮6 g。

    

  加减:气短不能自续加桔梗9 g;咳嗽有痰加白前9 g、前胡9 g;自汗去炙麻黄,加茯苓15 g、白术12 g;腹胀不能转侧加香橼皮9 g;大便不畅加郁李仁15 g。

  2  健脾利水法

    本法适宜脾虚证。证见腹大肿满,按之如囊裹水,气短乏力,面色萎黄,四肢倦怠甚或上肢水肿,纳呆便溏,舌淡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缓或细弱。

    分析:脾主运化,脾气健旺,则水液得以运化,不致停蓄而发病;若脾气虚弱,则无力运化水湿,水湿蕴结停聚中焦,则出现腹大肿满,即“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气短乏力、纳呆便溏、面色萎黄、舌淡边有齿痕、脉沉细弱均为脾气虚弱之象。

    

  方以六君子汤加减:党参15 g,白术12 g,茯苓15 g,清半夏9 g,橘皮9 g,黄芪皮15 g,薏苡仁30 g,炒山药30 g,泽泻12 g,厚朴9 g,白扁豆15 g,莲子15 g。

    

  加减:朝宽暮急为血虚,去党参加当归、芍药;暮宽朝急为气虚,加倍党参、白术;朝暮俱急为气血双虚,用八珍汤。

  3  行气利水法

    本法适宜气滞湿阻证。证见腹大胀急,叩之如鼓,两胁胀痛,嗳气或得矢气后稍舒,小便不利,烦躁易怒,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或弦滑。

    

  分析:水液代谢与正常运行赖气机升降与条达,气行则湿亦随之而行。若肝气郁结,气滞而不行则清气不升,浊气不降,经脉受阻,则水湿因之而阻,停蓄于肠胃之间,渐成臌胀之证。气胀则胀急,叩之如鼓。肝气郁滞,则两胁胀痛、烦躁,嗳气或得矢气后,气机稍畅,故稍感舒快。

   

  方以平胃散合逍遥散加减:柴胡12 g,白芍12 g,苍术12 g,厚朴12 g,橘皮9 g,香附9 g,炒枳壳9 g,木香6 g,佛手9 g,白术12 g,砂仁9 g,地骷髅30 g,大腹皮15 g,沉香6 g。

    

  加减:心下痞满加枳实;尿少加车前子15 g、白茅根30 g。

  4  活血利水法

    本法适宜瘀血内停、水液积聚之证。证见腹大坚满,四肢消瘦,面色晦黯,胸腹壁可见脉络暴张,肌肤甲错,或见血缕赤痕、肝掌,甚或衄血、吐血,唇青舌紫,苔燥,脉沉涩。

    

  分析:病初在气,病久入血,形成气滞血瘀,血瘀为病,久可化水,即所谓“先病血结而后水随蓄”。唐宗海曾提出“瘀血化水,亦发水肿”。《寓意草》也认为癥瘕积块是胀病的根源。瘀血化水即成血臌,除腹大坚满外,表现为一派瘀血证候。

    

  方以水红花子汤加减:水红花子15 g,土鳖虫9 g,泽兰15 g,黄芪15 g,大黄4.5 g,炒水蛭9 g,白茅根30 g,马鞭草15 g,穿山甲9 g,三棱9 g,醋白术9 g,青皮6 g,三七参粉(冲)1.5 g。

   

  加减:胁下痞块作痛加炒五灵脂9 g、矾郁金15 g;牙衄、鼻衄加炒生地黄15 g、栀子9 g;吐血加紫珠12 g、白及9 g,童便为引;皮下瘀斑加炒槐花15 g、地榆12 g;烦热低烧加青蒿12 g、十大功劳叶12 g。

  5  温阳利水法

    

  本法适宜中阳不振证。证见大腹水肿,腹胀,形寒肢冷,面色白,小便短少,脘腹满闷以入夜为甚,舌胖质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或脉弦大而重按无力。

    

  分析:阳气有温化水湿之功用,脾阳不振或肾阳衰微,均可无力温化水湿,导致水湿停积,停于腹中而发为臌胀。脾阳根于肾阳,肾阳虚衰,既失去蒸化水湿的作用,又可导致中阳不振,故临床除可产生水湿积聚发为臌胀外,还可出现一系列脾肾阳虚的证候。

    

  方以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加减:附片9 g,党参15 g,白术15 g,干姜9 g,甘草3 g,茯苓15 g,泽泻15 g,肉桂6 g,猪苓15 g,车前子15 g,牛膝12 g。

    加减:大腹胀急加乌药12 g、炒菜菔子9 g;下肢浮肿者加黑豆30 g、防己9 g,或用济生肾气丸。

  6  清热利水法

    本法适宜中焦湿热证。证见腹大肿胀,胸脘痞闷,肢体困重,恶心厌油,烦热口苦,小便短赤,大便粘滞不爽,或见面黄、目黄、身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分析:水湿内蓄,久而化热,或气血痰食诸郁日久化热,与湿相合,留连难去,聚于中焦,发为臌胀。湿热逆于上则见恶心厌油、烦热口苦;湿热注于下则见尿赤大便粘滞;湿邪重浊故肢体困重;湿热蕴于肝胆,迫使胆汁外溢故见黄疸;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系湿热之象。

    方以中满分消丸加减:淡黄芩45 g,黄连9 g,知母9 g,茯苓15 g,泽泻12 g,枳实9 g,厚朴9 g,砂仁9 g,通草6 g,白术15 g,橘皮9 g,荷梗9 g,薏苡仁15 g,淡竹叶9 g。

    加减:身目黄染加茵陈30 g、地耳草30 g、车前草15 g;呕恶加姜半夏9 g、紫苏叶9 g。

  7  养阴利水法

    本法适宜阴虚湿阻证。证见腹大肿满,脘腹撑胀,肝区隐痛,四肢消瘦,烦热口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腰膝酸软,失眠多梦,头晕耳鸣,或见牙衄、鼻衄,舌红,无苔,或舌干起芒刺,脉弦细数。

    分析:水湿郁久化热伤阴,或久用利水之剂伤及阴分,均可导致阴津亏耗,以脏腑而论,最易引起肝肾阴虚。临床所见,既有阴虚津亏征象,又有水湿结聚而为臌胀的表现,在治疗上往往滋阴易恋湿邪,利水更易伤阴,用药颇感棘手,故宜选淡渗清利而不伤阴的方药。

    方以猪苓汤合三子养肝汤加减:猪苓45 g,茯苓15 g,滑石15 g,阿胶9 g(烊化),通草6 g,白茅根30 g,女贞子15 g,楮实子15 g,枸杞子15 g,生白术12 g,天花粉15 g。

    加减:口干、舌红无苔起芒刺者加生地黄15 g、玄参15 g;头晕耳鸣加白蒺藜15 g、杭菊花12 g;失眠多梦加炒酸枣仁15 g、合欢花15 g;五心烦热加银柴胡12 g、地骨皮12 g。

  8  攻逐水饮法

    本法适宜腹大膨隆,坚满拒按,胀急不能安卧,转侧困难,小便艰少,大便不畅,体质尚实,利水药未收显效者。

    分析:此类臌胀起病较急,发展较快,病程较短,正气未虚,体质尚实,水邪聚于腹内,一般利水之剂难能奏效,故宜用攻逐水饮之法,以收速利之效,亦属治标之法。

    ①十枣汤:大枣10枚,甘遂、大戟、芫花各等份。甘遂、大戟、芫花共研细末,每服1.5 g,每日1次,清晨空腹服,以大枣10枚(劈)煎汤送服。或制成丸剂,每服1.5 g,清晨空腹吞服。若服后泄不止,可饮冷粥则易止。水泻后即停用,后以扶正健脾之剂调养。②舟车丸:黑丑120 g,甘遂30 g,芫花30 g,大戟30 g,大黄60 g,青皮、陈皮、木香、槟榔各15 g,轻粉3 g。上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如小豆大,每次1.5 g,温水送下。药后便泄一、二次,即可停药一、二日,后每天服0.6 g为维持量,使水去其大半为度。上两方均峻泻之药,轻粉剧毒,且不可大量或久服,应中病即止。③禹功散:黑丑头末120 g、茴香30 g、木香30 g为末,用生姜汁调服。

    注意事项:攻逐水饮之剂泻下之力极为峻烈,部分药尚有剧毒,临床除严格掌握禁忌外,只可暂用,不可久服,严格用量,中病即止,并注意水除后改以扶正方药调养。体虚、孕妇、有出血倾向、肝昏迷者均忌用。

  9  小结

    

  肝硬化腹水病因非一,病机复杂,常表现为虚实夹杂之证,尹老师认为,在运用上述方法时还须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9.1  掌握腹水辨证用药的规律

  从整体辨证上应首先辨明病程之久暂,体质之强弱,病情之缓急,偏气、偏血、偏水之不同,以及季节气候之影响等,需综合分析,而后施治,方能较好地掌握其要领。对病期较短、体质好者,以祛除病邪为主,在利水药选用上多以量大力专。久病体虚,腹大如鼓,四肢大肉消脱,骨瘦如柴,呈正虚邪实、本虚标实之候,当分别缓急,或扶正以祛邪,以补为主,兼顾祛邪,或祛邪为主,兼顾扶正,如此标本兼顾,方能收到较好的疗效。在腹水治疗过程中,逐水常暂用,调补可久服。寒湿温化,湿热清利,郁闭开宣。利水药多易伤阴,应时时顾及,并应顾护脾胃。

  9.2  作好善后处理

  腹水消失后的善后处理是保证疾病康复的重要措施之一,有时甚至是成败的关键。善后治疗的目的在于巩固已经取得的疗效,同时,通过药物调理,改善脏腑功能,增强体质,扶助正气,杜绝腹水再起,为最终康复创造条件。善后治疗主要体现在健脾益气、养血柔肝、补肾填精3个方面。健脾益气首选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或以人参健脾丸、归脾丸等久服,缓缓图之,久必收效;养血柔肝首选四物汤加减,用药物以顺肝体柔润之性,扶正消瘀,对促使疾病康复是极为有利的;补肾填精首选归芍地黄汤加味,使肾精充足,肝木得以滋养,脾阳得以温煦,肝脾肾三脏功能协调,则水不能再生,从而避免了臌胀的复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