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胃肠病的中医治疗------呕吐

 寂寞在繁衍 2015-08-23

作者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多年,深知胃肠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大多经年累月,久治不愈。痛苦呻吟,精神消磨于床第之间,寻医求药,经济消耗于药炉之内。广大患者迫切要求了解胃肠病的知识,我在工作之余,略作终结,介绍给广大朋友及同仁。

 一、呕吐

呕吐是胃肠病中最常见的一个症状,很多原因都可以引起,如: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胰腺炎,胆道炎、阑尾炎、脑血管病、脑部感染、中毒等。这里介绍的只是胃病引起的呕吐。但也不能见呕吐就止呕,因为有时候呕吐是一种保护性反应,是去除病邪、排出毒物的本能。如食物中毒,用催吐排出毒素和淤积,这就是中医治病把法中的吐法。

但是,如果呕吐不能排出病邪,又不能自己制止,频频发作,妨碍饮食,或者出现其他症状,就必须给以治疗。中药止呕吐药很多,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简单的。

1.半夏、生姜止呕吐应用最广,这就是小半夏汤,《金匮要略》记载“诸呕吐,谷不得下着,小半夏汤主之。”这里的“诸”,指一般情况。半夏生姜之所以能止呕,是因为二药能把胃的上冲之气降下去,把胃的痉挛之气缓解开,这叫降逆和胃止呕。这两味药都是温性,适用于胃中偏寒的呕吐。

 经验方:姜半夏6g 干葛6g 竹茹12g 甘草3g加水泥生姜、大枣适用于热吐。

2.芦根 芦苇地下的根,是治热吐的特效药,且药源普遍,热吐的特点:小便黄赤、口黏口渴、手足心发热,烦闷。芦根性寒味甘,清肺胃之虚热,止呕吐而不燥。

3.苏叶、黄连主治湿热呕吐,什么是湿热呕吐,故名思义,又湿又热,患者必舌苔黄粘腻、或呕吐酸苦粘液,这样的呕吐常见于慢性胃炎,在治疗时也可加入橘皮、半夏、茯苓、甘草。

苏叶黄连妊娠呕吐也可应用。

4.伏龙肝 又名灶心土,本质沉重,性能下降,温暖脾胃,在胃气太虚,水药不受的情况下,有立竿见影之效。

以上所说,都是以止呕为目的,但呕吐毕竟是现象,而不是疾病的本质,有些病呕吐是主症,呕吐好了,病也就好了。有些病光止呕是不行的,还要找原发病,如肠梗阻、尿毒症、脑病等。注意不要耽误病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