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放风筝“空投”传单劝降

 红豆居士 2015-08-23
日伪军龟缩高邮城内负隅顽抗,新四军攻城之前先攻心——
放风筝“空投”传单劝降
身为文艺兵的葛华放风筝时,帽子被敌人打了个窟窿

    杨海蔚 金亦炜 古月

    人物简介 葛华,1929年出生于江苏南通,1945年6月参加新四军,攻打高邮时仅16岁,是文工团的一名文艺兵。转业到南昌市歌舞团后,先后任编剧、编导、团长,国家一级编导,曾任江西新四军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并于同年9月2日签署投降书。然而盘踞在高邮城内的日伪军,自恃城高地险、驻有重兵,拒不投降。新四军在做好攻城准备的同时展开政治攻势,如何把日本天皇投降诏书的内容告诉日军士兵?战士们刷写标语、喇叭喊话,用弹弓把传单射进城里,还发明了“土飞机”——放风筝,投送传单,彻底动摇了顽抗日军的心理防线。身为新四军文工团文艺兵的葛华,当年参与放风筝,还差点被城楼上敌人的子弹射中。

    千里赴南昌,寻访当年放风筝劝降的新四军文艺兵

    在高邮党史办保管的档案中,至今珍藏着当时新四军第8纵队政治部宣传科攻打高邮城时印刷的大批传单,有中文的、日文的;有文字的,也有图画的。

    利用风筝散发传单,动摇了顽抗日军的心理防线,这是高邮战役宣传攻势的“飞来神笔”,为攻打高邮城发挥了重要作用。寻找当年放风筝的人,一直是高邮市研究、宣传高邮战役同志们的心愿,但因年代久远,始终苦寻无果。

    7月31日,江西新四军研究会“2015重走新四军抗日之路”一行来到高邮,相互交流时,带队的李东平女士(其父李健烈士1947年牺牲,时任高邮县委书记)介绍说,江西新四军研究会原常务副会长葛华同志参加过高邮战役,她说:“葛老当时是文艺兵,放过风筝。”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8月13日,经李东平女士联络,高邮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长张秋红带队前往南昌,在新四军成立时的集结地、军部,现在的江西新四军研究会,见到了满头白发的葛华老人。

    “我就是放风筝散传单的人。”86岁高龄、爽朗健谈的葛华告诉大家,攻打高邮时,他刚参加新四军不久,年仅16岁,是文工团的一名文艺兵。老人激情回忆起制作风筝、放风筝的难忘经历。

    高层封锁消息,日军中层以下官兵不知天皇宣布投降

    攻城战斗前夕,八纵召开排以上干部动员会,身为文艺兵的葛华参加了这次动员会。“日本已经宣布投降4个月了,高邮城里的鬼子还在顽抗,不但不投降,还欺负老百姓,骚扰解放区。我们华中军区决定,全力以赴打高邮,拔掉鬼子在这里的最后一个据点,大家一定要把压台戏唱好。”葛华至今犹记陶勇司令在动员会上的激情讲话。

    高邮战役于1945年12月19日打响,部队首先清扫城外的碉堡、火力点。城外的战斗打得很艰苦,伤亡了很多同志。文工团带着担架,紧紧跟在突击队、敢死队后边,把牺牲的战友抬下来,把伤员送到包扎所。

    外围扫清后,前线指挥部从侦察兵的报告和上级提供的情报中得知,高邮城里的日军高层一直封锁消息,日军中层及以下官兵还不知道日本已经投降,所以顽抗才非常强硬。于是,指挥部决定,在保持强大火力攻势的同时,发动强大的政治攻势,瓦解敌人的心理防线。

    刚开始,葛华和战友们夜里到城外的居民区,在面向城墙的居民家的墙上刷写宣传标语,白天则由反战联盟的日本战友用喇叭宣传,但日本鬼子不相信,还用机枪进行扫射。

    后来大家想到,应该把日本天皇投降诏书的内容告诉日军士兵。于是,战士们就用弓箭绑上传单向城头射,不过,离城墙近了敌人火力压制,射不出去,远了又射不上去。

    发明“土飞机”,风筝飞进城“空投”,传单像下雪

    困难难不倒新四军战士。敌人有飞机散传单,我们就想到了造“土飞机”,也就是用风筝来发传单。

    葛华回忆说,“风筝扎得很大,有两米多宽、四米多长,用厚厚的牛皮纸蒙好,上面绑上一捆捆的传单,每捆传单还点上一根线香,等线香烧断绳子,传单就撒得满天飞。”

    传单上,既有日本天皇投降诏书的内容,也有我们的俘虏政策,还有文工团编的宣传口号。葛华当时也写了一首打油诗:“天寒地冻北风狂,日本天皇早投降,你们为谁守城墙,不如早日回故乡,投降回家慰爹娘。”时间久远,葛老虽然记不全了,但回味起这首打油诗,老人仍然洋洋自得。

    风筝很大,上了天要4个人才拉得住。葛华记得,“那天刮西北风,我们就在高邮城的西北边放风筝”。

    葛华当时年纪还小,就负责放绳子,把放风筝的很粗的麻绳挎在肩上,一圈圈地往外放。

    敌人看到战士们放风筝,随即开枪扫射,大家边注意隐蔽边坚持放风筝。风筝上了天,线香很快烧断了,传单像漫天雪花一样,散落空中、飘进城里,大家心里都乐开了花。

    真是“命大”,敌人的子弹将葛华帽子打了个窟窿

    正在大家高兴得欢呼雀跃的时候,一位战友指着葛华的帽子说:“棉花怎么冒出来了?”葛华摘下帽子,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棉帽耳朵上,被敌人子弹划破了个大口子。带队的宣传科长说,“小鬼,算你命大,子弹再偏一点点,冒出来的就不是棉花啦!”

    风筝散传单的作用非常明显,第二天,就有两个日本兵在出城修铁丝网时趁机向新四军投降,并说城里现在都知道日本投降的消息了,士气很低落。战斗结束后,大家都说,攻城先攻心,小风筝在瓦解敌人意志上发挥了大作用。

    打完高邮战役,葛华又继续跟随部队南征北战,冒着枪林弹雨,搞战地宣传。转业到南昌市歌舞团后,葛华作为国家一级编导,创作了大中型歌剧、话剧83部,许多剧目歌咏了我党我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光辉业绩。 

    离休后,葛华先后担任江西新四军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等职务,为大中专院校、部队作报告600余场。老人感慨地说:“把亲眼看到的、亲身经历的那段峥嵘岁月告诉后人、激励后人,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位老人在送别高邮来访客人时,动情地说,“有机会要回高邮再放一次风筝,放一只和平的风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