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xyzdz 于 2014-11-12 20:49 编辑 2.肘部 按传统引拍的定义,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地方就是肘部,因为这里是引拍结束后力量要传递到的最终点。 可以说,哪怕是其它地方的发力都不足,只要肘部的运动正确了,出球的质量也会相当高。 当然最好不要身体发力不足,但是有时候在某些很被动的情况下确实无法借到身体力量时,肘部的动作就尤为重要,它是发挥手臂鞭打力量的核心。 对于专业运动员来说,手臂哪怕是很小幅度的一个挥拍动作,只要掌握好了肘部的力量传递,就能发挥出很惊人的爆发力。 当然并不是说身体其它发力点就不重要,是因为肘关节有它的相对独特之处。 按照我的老师所定义的大引拍动作来说: 首先,肘关节属于力量传递相对靠末尾的环节,所以就相对更为重要。 其次,肘关节在引拍动作中,传递鞭打力量的时候,因为先要加力从身体后端移动到前端,所以不像其它关节那么容易被固定。 第三,肘关节在引拍过程中的整体运动幅度很大,且动作最复杂,要先动后静,先弯后直。 大部分的业余爱好者引拍时肘部的动作都不够规范,需要注意两点: 肘关节的移动: 要在保证动作稳定的基础下,用最快的速度,最短的距离移动到位。 有些人喜欢引拍时先把胳膊抬一下,再往前转,要避免这么做,拖沓节奏。 就要以两点一线的方式快速到位,这是充分发挥和传递鞭打力量的关键。 专业运动员迅捷而具有爆发力的挥拍动作的关键点之一也是在这里。 肘关节的到位: 所谓到位,就是肘部完成引拍动作后到达的位置要合适,俗称亮肘,顶肘等等。 同时也就是锁肘的位置。 这个位置和生理结构,挥拍时的发力都有关系。 要求完成引拍后,大臂的水平方向与身体夹角在120到150度之间,以135度为最佳(可将手臂放置水平与胸部平面比较下角度)。 大臂的竖直方向与身体的夹角要大于135度(可将手臂转至正前方与胸平面对比下角度)。 有些时候看着大臂抬得要比135度高很多,主要原因是上身后仰了,实际与身体夹角不会那么大的,超过150度发力就会不自然了。 这些角度的具体原因之后会解释。 解释下这两个角度:第一个就是肩,大臂,肘这两点一线,垂直地面所形成的平面,于胸平面的夹角。 第二个就可以简单理解为大臂与身体的夹角。 其实就是大臂与胸平面在左右和上下方向上的距离。 在进行挥拍练习的时候,注意力可以多放在肘部这里,把握好肘部的移动和固定。 练习时不要老想着那些角度,发力的自然和流畅是最重要的。 建议采取录像的方式,看自己的肘部动作,并且可以和运动员做下比较。 觉得低了,靠后了,都可以在练习时加以改善和体会。 另外有个问题需要注意就是,引拍开始时肘部不要有拉拍动作,就是肘部不要额外有一个向下拉的动作。 3.小臂 小臂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在引拍过程中不要刻意收缩和下压,意思就是小臂与大臂的夹角在整个引拍过程中几乎是不变的。 许多业余爱好者都有这两个问题: 一开始引拍,小臂立刻就收缩,手腕也没有有效外旋,拍头和拍杆几乎是蹭着左肩和头发划过身体左侧,在身体后面兜一大圈再来到右肩后面。 或者是在完成顶肘动作后,为了追求倒拍还要刻意压一下小臂再挥拍。 这些小臂的动作都非常不利于动作的稳定,也是导致发力拖沓的问题之一。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许多教练,教材中提到的引拍时的倒拍动作: 将球拍竖直放在右肩后面,手腕不高过耳朵之类的,在整个击球动作里面是不存在这一步的。 它只是引拍动作中的某一个瞬间而已,专业运动员的慢动作录像中是确实可以看到类似的动作,但是绝不是那么形式化的。 而且,球拍竖直放在右肩后面时,引拍并没有结束,因为挥拍轨迹并不是从右肩后面开始的,而是从身体的右后侧开始,这样才能配合手臂发力手腕的内旋,让力的轨迹处在一个平面上。 所以,我认为引拍的倒拍动作有误人子弟之嫌。当然,在一开始学习,这个有利于固定基础动作。 但在熟练以后,不可以再去刻意追求倒拍。 但事实上,真正打球的时候,在大臂到位,完成引拍动作之前,小臂就已经打开加速挥拍了。 在大臂到位锁肘的时候,小臂已经到了基本快要伸直,手腕即将内旋发力的状态了。 所以,我觉得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老师所说的引拍和传统意义上的引拍可以合二为一了。 在肘部到位时,力量已经完全传递到手上了。 4.肩 在引拍的一开始。左肩有一个看起来像内扣的动作,但是实际上左肩是被打开向左拉了,转过去的主要是胸平面。 左肩是主动发力,与配手一起左转并略向下拉,之后一起收缩,引导身体之后的转动和下压,起到一个类似受力点和平衡的作用,之后会提到,这一点在双脚起跳杀球时非常重要。 像郑再成的重杀就能特别清晰地看到,还有印尼的阿山。许多女子运动员打高球时也会看到这个动作。 ![]() ![]() 这个动作并不一定要做的特别明显,主要是有内扣的感觉。这个不太容易说明白,大家可以在挥拍练习的时候加上这个动作体会一下,看看是不是能够加强身体的力量。 右肩则是被动发力,主要起的还是传导力量的作用,不要为了提高击球点而提高肩部,或者为了加强转动力量而右肩发力,这些动作容易造成右肩胸部位发僵,不灵活,影响力量传递。 5.配手 配手的作用主要就是引导左肩打开,在引拍的过程中与左肩一起充当受力点,调整身体平衡。 引拍开始时手臂伸直,手肘微曲,向左下压带动肩部,之后在腰腹发力时手臂要收屈,带动身体转动,完成动作后要曲臂收于身体左侧。 业余爱好者的配手动作,基本都做的不充分。 以上这些部位,是引拍动作中上半身部分中需要注意的,对引拍到位有很重要的作用。 对于正手引拍的完成定义,其实还有个相对简单的衡量标准:球拍的底盖朝身体的左前上方。 因为此时球拍已经进入了“加速轨道”,剩下的事其实就是挥动球拍击球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动作不标准的人也能把球打远,因为只要完成这个动作,力的轨迹就可以形成了。 只不过出球的效果和标准引拍动作差很多罢了。 |
|
来自: orion360doc > 《高远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