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手挥拍,太细致了!

 tompete 2015-10-13


正 手 挥 拍



正手发力在整个挥拍中占至关重要的位置,

挥拍所有动作都是为充分的发力做准备的。


先看一下正手挥拍的姿势,然后再领会每个过程中的细节。


正面挥拍



发力不正确的容易导致以下几点:

1、动作看上去笨拙不协调。

2、物理上做功效率不高,而且内耗还严重。

3、打球不到位,容易形成被动局面。


正确的正手发力应该是动作优美,打球到位,向人们展示出动作美。


发力的要点:完整、协调,爆发性。

这三点都完美结合才能展示发力动作的一气呵成。


完整:

在专业羽毛球运动中,即便他们手臂和手腕的爆发力超强,他们也会在击球时做出完整的发力动作,而在业余很多身体素质很好的球友中,他们仅靠身体某部分完成击球动作,长时间的击球是不可取的,这对以后技术的提高会有很大的阻碍的,而且不符合人体关节的解剖原理,容易造成运动损伤的。


协调:

在一个完整的击球动作中,身体个部分的发力都要充分,不一定要用全力,但每个发力部位都能有效衔接上,形成有效的力量传导,最终完成击球瞬间。


爆发性:

力量传递到手腕,发力要干脆,强调瞬间完成发力,短促。


在练习正手挥拍的过程中,这三点非常重要,一定要刻意提醒自己注意。

这里说一下正手挥拍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希望球友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以右手持拍为例。


众所周知,正手挥拍分四步分解动作,即架拍、引拍、挥拍、随挥收拍,这是最基础的。

下面我们要讲的就是在这四个分解动作中,需要注意的东西。

专业运动员与业余球友就是因为这些小细节,才使做出的动作相差那么大,既没有形,也没有神。


(一)架拍

这是大家都能做到的,但也是最容易忽略的动作。



1、侧身

在挥拍练习时,最好都要有侧身这个动作,要养成侧身的习惯,因为在侧身时才能使发力更加充分。

刚开始侧身可以先练习垂直球网的,熟悉后可根据自己发力习惯作出调整。

但是角度最好不要小于75度,基本上大多数人没有侧身,或是侧身不够充分。


2、架拍手臂

手腕要立腕,不能太过放松。

小臂与球拍要有一定夹角。立腕程度不做严格要求,一般来说,手臂手腕自然伸直时,握住球拍形成的角度最好。

小臂此时不需要有内旋或者外旋动作,放松即可。立腕动作是与之后的引拍时外旋动作相互配合的,能够引起提高引拍的速度和稳定。


架拍时,大臂与身体的夹角也可以小于90度,这样在引拍时,比较利于充分利用胸部的力量,利用躯干带动大臂挥动。

练习时,拍面朝前或者朝侧面都可以,朝前一点可能会舒服些。整体动作,建议参考女生的架拍动作。


马琳侧身与架拍手臂



内瓦尔侧身与架拍手臂



侧身举拍侧面图



这里需要重点说一下,无论转体角度如何,小臂动作如何,右侧胸肩部必须充分打开(大开大合在这里同样适用)。

大臂尽量往后拉伸,但是肌肉要放松,这样才能保证引拍时能够利用身体这部分的肌肉力量。

这点在重杀时非常重要,大臂的竖平面几乎垂直球网,甚至超过垂直角度。

在头顶被动时,无法充分侧身的情况下,更要保证架拍手臂的后伸。

正手位的被动球也是同样的,不要因为被动了时间不足就减小架拍幅度,那样只会让回球更被动。

可以说,架拍手臂的后伸,是整体架拍动作的关键


3、左手的位置

左手的手臂动作要尽量抬起来,无论你是手指着来球还是指向侧旁,只要找到一个舒适的平衡身体的就可以了。


4、下身动作

挺胸收腹,双脚呈发正手高远球时站位,左脚虚点地,微内扣,重心在右脚脚掌上,要略弯曲,脚尖朝右侧略向后一点。

否则转体动作就会很别扭,不充分,或者导致髋关节和膝关节处的扭伤。重心放在右脚脚掌上。


5、头部

头部的动作不复杂,但是也很重要。因为头部的位置会直接影响到视线(观察来球的路线、对手的站位以及自己在球场的位置等)和平衡(小脑控制平衡)。

在转体后,头要左转过来往上看,略微把脖子向前伸一点。

左转的程度,不要影响发力这里面的问题就是,不左转头的话,不利于判断球的飞行线路,不容易看清对方站位,不利于选择击球路线,同时对于自己的后退动作也会有影响。

不向前伸的话,直接仰头,容易影响身体的重心和平衡。


附图





(二)引拍

在加力内旋挥拍的那瞬间之前,都算是引拍的过程。

引拍就是引导所传递的力量到拍子上。

引拍的核心,其实就是将力量,从脚尖,呈波状一直传递到指尖的这个过程。

所谓鞭打发力,指得就是这个.

在说协调传递力量的练习之前,先说一下引拍中很重要的细节问题。


1.手腕

在引拍的时候,手腕一定要主动外旋,最好就是在挥拍开始前要完成外旋并且让手腕相对放松,太紧太僵会影响之后的发力。

架拍时的立腕立小臂就是为主动外旋作铺垫的,早完成外旋动作,有利于拍子提前到位,为下一步充分发力做准备,使整个动作更加流畅连贯。

配图马琳手腕外旋



2.肘部

肘部力量的传导是力量完成传递的终点,同时也是完成手臂鞭打动作的起点。

可以说,哪怕是其它地方的发力都不足,只要肘部的运动正确了,出球的质量也会相当高。

肘关节因为其位置与结构的特殊性,注定他在力量的传导与交换时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肘关节属于力量传递相对靠末尾的环节,所以就相对更为重要。


其次,肘关节在引拍动作中,传递鞭打力量的时候,因为先要加力从身体后端移动到前端,所以不像其它关节那么容易被固定。


第三,肘关节在引拍过程中的整体运动幅度很大,且动作最复杂,要先动后静完成制动,先弯后直。


大部分的业余爱好者引拍时肘部的动作都不够规范,需要注意两点:


⑴肘关节的移动

肘关节要选择亮点一线的方式快速到位,要避免引拍时先把胳膊抬一下,再往前转,要避免这么做,拖沓节奏。


⑵肘关节的到位

所谓到位,就是肘部完成引拍动作后到达的位置要合适,俗称亮肘,顶肘等等。

同时,也就是锁肘的位置

这个位置和生理结构,挥拍时的发力都有关系。要求完成引拍后,大臂的水平方向与身体夹角在120到150度之间,以135度为最佳(可将手臂放置水平与胸部平面比较下角度)。

大臂的竖直方向与身体的夹角要大于135度(可将手臂转至正前方与胸平面对比下角度)。

有些时候看着大臂抬得要比135度高很多,主要原因是上身后仰了,实际与身体夹角不会那么大的,超过150度发力就会不自然了。

这些角度的具体原因之后会解释。


解释下这两个角度:

第一个就是肩、大臂、肘这两点一线,垂直地面所形成的平面,与胸平面的夹角。

第二个就可以简单理解为大臂与身体的夹角。

其实就是大臂与胸平面,在左右和上下方向上的距离。


亮肘 (亮肘引拍后拍头在腰后)




在进行挥拍练习的时候,注意力可以多放在肘部这里,把握好肘部的移动和固定,移动慢是因为速度慢,固定不稳是因为力量不足。

练习时不要老想着那些角度,发力的自然和流畅是最重要的。


3.小臂

小臂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在引拍过程中不要刻意收缩和下压;

意思就是小臂与大臂的夹角在整个引拍过程中几乎是不变的。


事实上,真正打球的时候,在大臂到位,完成引拍动作之前,小臂就已经打开加速挥拍了。

在大臂到位锁肘的时候,小臂已经到了基本快要伸直,手腕即将内旋发力的状态了

在肘部到位时,力量已经完全传递到手上了。


4.肩

在引拍的一开始。左肩有一个看起来像内扣的动作,但是实际上左肩是被打开向左拉了,转过去的主要是胸平面。左肩是主动发力,与配手一起左转并略向下拉,之后一起收缩,以躯干为向中心,带动右臂发力,参与鞭打发力。右肩则是被动发力,主要起的还是传导力量的作用,不要为了提高击球点而提高肩部,或者为了加强转动力量而右肩发力;这些动作容易造成右肩胸部位发僵,不灵活,影响力量传递。


马琳的展肩



5.左手的位置

左手的作用,主要就是引导左肩打开,在引拍的过程中与左肩一起充当受力点,调整身体平衡。

引拍开始时手臂伸直,左手肘微曲,向左下压带动肩部,之后在腰腹发力时手臂要收屈,带动身体转动;

完成动作后,要曲臂收于身体左侧。

业余爱好者的左手动作,要么就是没有伸开,要么就是伸开时放的位置不对,从而影响动作伸展


以上这些部位,是引拍动作中上半身部分中需要注意的,对引拍到位有很重要的作用。


对于正手引拍的完成定义,其实还有个相对简单的衡量标准:

球拍的底盖朝身体的左前上方。


拍柄指向左上方



因为此时球拍已经进入了“加速轨道”,剩下的事其实就是挥动球拍击球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动作不标准的人也能把球打远,因为只要完成这个动作,力的轨迹就可以形成了。

只不过出球的效果和标准引拍动作差很多罢了。


6.下半身

这里的动作相对来说不那么复杂,但是大多数业余爱好者的利用率都不高。


⑴腿部蹬转

这里其实并不一定需要多大力量,或者说跳多高转得很多,但是有一个关键的地方就是蹬转或者起跳后,一定要把胯先送出去朝前。


⑵腰腹发力

这其实是两部分,一个是收腹向下压的力量,一个是转腰的力量。两股合力的方向是朝左前下方的,所以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身体可以略向左倾,让合力能更有效的向上传递到肩膀上,同时还能够提高击球点。


细节性问题说完后,就来讲一下引拍时力量的鞭式传递。


引拍的开始是哪里?

右腿弯曲蓄力,左手开始下降,左肩的打开,胸平面略右转。

在现在比赛节奏越来越快的情况下,这个动作往往就是专业运动员的架拍动作。


直观来看,是配手及肩,以及腿先动。

换个方式来看,是两个受力点先动。


⑴腿部动作开始


首先,不妨做个实验,直立向上跳起,当你想把肩膀往左转的时候,必然会把腰腿部位往右转,这东西,俗称动量守恒。

那么在起跳击球的时候,如果没有蹬转力量,想把身体左转并往下压的话,那结果必然是腿部往右转,左胯部被提起来,而且下压转动的力量肯定是散的。

所以说,蹬转起跳,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抵消转腰收腹带来的逆向力。


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在蹬转时,要把胯先送出去。

这个动作相当于借蹬转的力量,将腰躯这里呈略微反弓的一个打开状态,也就是说形成了鞭子的一个“峰”。

然后在腰腹转动并下压的时候,左侧腰胯部这里起到了一个受力点的作用,使腰腹力量能有效地向上传递。


所以,第一步的力量传递,就是,将腿部蹬转的力量,传递到了胯部这里。

蹬转的幅度,以能跳到正面朝前就可以了。


与蹬转同时进行的,左手的下降与左肩的打开并不是力量传递中的一部分,它的作用类似左腰胯这里,给转体一个受力点,这个也可以做个试验:

把左手平举,然后猛然向胸部收拢,身体肯定会受到一个向左的拉力。

而这个力就是在转体时要用到的,但是相对于左腰胯出的受力点来说,这个受力点更偏向引导和辅助。


⑵第二步就是腰腹这里


腰腹的力量是从送出的左腰胯部开始的,左肩的受力点,也是加强了腰腹收缩的效果,让力量斜穿过腰腹部达到右胸肩的位置。

相当于将鞭子的“峰”传递到了这里。

发力时要体会力量传递的感觉,而不是单纯的一个收腹转腰的下压动作。

另外,发力的合力相对胸平面是朝向左前下方的,所以,在腰腹发力的时候,胸平面并不是正面朝前的。

而是朝右前侧,这样腰腹发力的方向就能够正朝球网。

不过,即便在腰腹发力过后,胸平面也是略朝右侧的。

所以,挥拍动作时,身体也并不一定是完全正面朝前的。


在这里,就需要同时解释一下锁肘的位置了。

由于身体的传递的力量是朝左前下方的,差不多与胸平面有个比45度稍大的角(因为通常收腹力量会更强一些),而右臂由于尚未完成引拍,与身体有个比135度稍大的夹角,他俩之间的夹角为90度,而大臂此时传导的力的方向与腰腹力量的方向相同,力量的线性传递就是最为充分的。


⑶第三步,则是通过胸肌和三角肌让力量传递到大臂上,并最终达到锁肘位置,鞭子的“峰”到达手肘位置,完成引拍动作。


这部分,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肩膀这里在击球引拍速度较快,力量较大时容易发僵发死,影响力的传递。


所以,身体的力量传递是依次进行的,才能发挥出鞭式发力的最大效果。

如果同步,比如手肘引拍动作已经结束到位了,小臂开始加力挥拍了,而此时腰腹才开始发力的话,那身体就不是鞭式,而是棍式发力了,这是不利于发挥击球威力的。


有一个很有效的身体练习。


站直面朝前,右手握拍向上举起来。然后,腰腹发力把身体向下压。

手臂不要用力(可以让肩膀略微用力使肘朝前一些),来体会身体的力量的传递给拍子带来的速度。

之后可以侧身,加上右腿蹬地的动作。

不必用很大的力量,重要的是体会身体传递力量的感觉。


在这个练习当中,手臂手腕并不发力的,但是拍子也能拥有相当的速度,可以说仅这个速度,对拉后场基本就没有太大问题了。

这就是身体传递过来的鞭打力量,让手腕和拍子感觉被“甩”了出去。

那么,这个就与坛友普遍所提到的被动发力、甩腕类似。

而内旋,则就是小臂主动发力,给拍子一个额外的速度。


发力时球拍和小臂的夹角肯定不会是直的,因为不仅仅是用不上内旋力,也违反生理结构。

但是也不会角度很小,否则击球点会降低,而且身体鞭击力量也无法有效传递到拍子上。


一般正手挥拍击高球的话,击球时球拍基本竖直,略朝左偏一些,小臂则是竖直或者略朝右偏一些。

跟击球点有关的。


引拍的力量传递,是整个击球动作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在练习中需要注意很多细节问题,来保证力量传递的充分和流畅。

但是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之前提到的这些细节问题,都是建立在每个人的身体基础之上的,一定不能拘泥于形式化的角度,幅度之类的。

身体感觉的流畅是最重要的。


以上鞭打动作主要是主要是为了说明力量的传导方式,展示力量转到的原理,初学者需要细细体会其中细微的差别,平时多加练习,把他们练成自己的肌肉记忆,因为这个动作也是瞬间完成的,练成条件反射后,就能顺其自然完成动作


(三)挥拍

挥拍动作,相较于之前的动作来说较为简单,只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是肘部的相对固定,第二是内旋的爆发性。

这些,是鞭式发力的关键点。


肘部的相对固定,并不是要靠大臂往回拉,而是让小臂加速运动,传递鞭打力量时让肘部相对的固定住,运动范围很小,而不是像棍子一样的往前挥出去。


内旋的爆发性,是指内旋发力的时间很短,发力很急促。羽毛球击球的要点就是要在短时间内获得极快的初速度,内旋正好为其提供一个加速度,所以我们要把自己的发力关节即手腕加速到相当快,才能使得羽毛球初速度够快


在引拍完成后,此时手腕外旋,击球面朝身体左侧。

挥拍时小臂带动球拍往上挥动,内旋发力基本是在小臂快要伸直的时候才开始的,或者说,球拍快达到与地面水平的时候才开始的。

所以,击球的感觉像是一开始往天上砍,之后再内旋。

这一点在杀球时尤为重要。

同时,高速内旋所带来击球时拍面控制的压力会比较大,这个只能靠日积月累的练习来逐渐完善了。


小臂伸直(此时小臂伸直,球拍基本与地面平行,手腕开始内旋)


击球时的握拍

按照练球时的要求,高球杀球等大力击球时的握拍,确实是类似握拳那样的,但是并不是一只手整个抓死,四指间完全不留空隙。

而是后三指握紧,这是手腕手臂力量传递的关键,食指与中指间略有一定空隙,这样能够利用食指下压的力量,但是食指也不能提的太高,第三指节基本是靠近中指的。

拇指的位置可以靠着中指,这样更有利于下压,也可以靠上些,比较有利于控制拍面,这个就看个人喜好了。

而像吊球滑板的动作,击球时握拍就比较松,相对高球杀球来说,拇指和食指的发力和控制会更多一些。


(正手握拍时的食指比拇指高些)



(中指和食指有间隙,后三指紧握)



(虎口对准内侧斜棱)



(掌心空)



另外在击球时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击球时重心要往前压,也就是所谓的迎着球去打。

要点就是,蹬转的时候略微给一点向前的力,然后在整个引拍击球动作中,重心也是尽量往前压。


挥拍动作的练习,不能光注重动作本身。

实际上在连贯动作中,引拍,挥拍动作与分步动作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第一个,就是锁肘时小臂打开程度,就是肘关节两臂的角度。


这个呢,主要跟击球方式有关系。

以全身发力为主,手臂上较放松的击球,如高远球,或者在最后时刻需要相对收力的吊球动作,打开程度就稍微大一些,这样比较利于控制。

而像重杀这种压缩身体力量再爆发出去的动作,打开程度就会小一些,这样比较利于发挥鞭击力量。

但是,这个打开程度是不需要刻意去练习的,把不同击球方式的发力熟练掌握后,这个自然就能做好。


第二个就是肘的朝向,就是大臂,肘和小臂所形成的手臂平面在锁肘时,究竟朝向哪里。


首先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这个平面和挥拍轨迹的平面(也就是击球方向),一定不会处于同一平面上的。

这个很容易验证,把胳膊抬起来直冲前,让这两个平面重叠,看能不能顺畅的挥拍。很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违反生理结构。

而且,咱们的身体毕竟不是一个简单的鞭子。

引拍时力的传递,也不是一个单一的垂直于身体正面的方向,而是还有一个侧向转腰转肩的力量。

所以,锁肘时手臂的这个平面是不会正朝前方的。


按照主动击球的动作来看,锁肘是肩、大臂、肘形成的竖平面是朝右前侧的,而小臂和拍子挥动平面则是朝前的。


以上这些东西也都只是理论层面的分析,但是,手肘尽量去抬高,朝前,这是发挥鞭打力量的关键因素。

而且由于业余爱好者普遍肘部的运动都不到位,所以各种教学材料,教练才会总强调让手肘冲前,但在真正打球的时候,以身体发力协调为基础的话,手臂平面是不可能完全朝前的。


在练习的之前,大家可以多去想想身体的力量传递链、力的方向、收腹转体的方向、手臂的朝向,挥拍的轨迹等等。

但是在练习时就不要太过思前想后的了,有这些意识就可以,把拍子挥出去才是硬道理。


(四)随挥收拍

手臂挥拍完后,还是尽量收回到身体左侧。







这里要注意的就是重心的调整,放在靠前的位置,便于回动,不要向左歪,这就要靠腰腹的核心力量控制了。

实际上能做到迎着球去打的话,重心就不会太成问题。

然后,腿部靠身体左转下压,顺势把右腿带到前侧,完成交叉换步。


整体击球动作的练习,一定要遵从一开始提到的四个要点,循序渐进。

根据每个人身体条件都不相同,在基本原则下,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力方式。

切记不要拘泥于各种定义,规矩和说法,以免动作“有形”而“无神”,光有动作没有效果。

上面提到的都得细细体会其中的动作,还有力量的转化,可以先部分然后再整体连贯练习


同时由于每个击球动作都不相同,像高球就会更强调身体的放松和发力;

而杀球则更强调腰腹力量,大臂力量,内旋力量的爆发性;

吊球,平高球之类的,则会更注重手臂,手腕和手指的爆发力以及控制性,所以一定要灵活变换身体各部位的发力。


完整流畅的动作,就是为了展示动作的一致性,动作一致性在所有击球动作中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正手的一致性可以打出更多多变的球路。

微信球友:红辉 整理提供

常打球馆:济南奥体中心羽毛球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