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别策划 ▎面对波动的血压,我们如何应对

 益寿堂999 2015-08-25


血压的高低(值)受人体内外环境众多因素的影响,短到测量期间前后几分钟时间,长到伴随人一生的整个生命周期,血压都是变化或是波动的。血压的正常波动,主要表现为长周期变化(主要为气候因素导致的季节性波动)、中周期变化(主要为一天内不同时间段受机体内环境导致的周期性波动)、短周期变化(主要为心理活动等因素导致的连续测量期间的下降趋势性波动)。而且,血压波动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


那么,面对波动的血压,我们应该如何测量与阅读,面对测定值,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诠释?恐怕这些问题不仅许多高血压患者,甚至是一些测量和诊治的医护人员都可能没有认真去思考和应对。


清淡饮食,常测血压


血压伴随人的整个生命周期,总体上是波动向上的。婴幼儿时期血压最低,对盐不敏感的少数特殊体质人群,包括不食用食盐的南美洲印第安部落原始生活方式的居民,其成年以后的血压很少波动,基本稳定在96/61 mm Hg左右。而不是像大量、超量食盐的“现代人”,血压平均水平伴随人的年龄逐渐升高,>60岁的老年人,其中半数人已经成为高血压患者。

为什么说“现代人”是大量、超量食用食盐?因为健康的机体,每天摄入1 g盐就足够了,而不添加任何食盐的日常饮食就含有盐量约为1 g。为此,没有盐业生产的祖先和目前仍以原始生活方式生存的山区土著居民,身体更为健康,生命活力更为强大。他们的一生没有高血压问题,没有血管疾病。而不像“现代人”,40%左右是高血压引起的血管疾病导致死亡或是过早死亡,高血压已经成为居民死亡第一位的原因。

高血压的危害和挑战主要不在于医生能不能治疗和控制,更为关键的是我们不知情。伴随我们一生的血压逐渐升高,但我们没有任何感觉,甚至半数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哪怕血压高达血管即将破裂的水平,仍然毫无自觉不适。


因此,高血压又被称之为“无声的杀手”。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位伴随我们一生的可憎“杀手”?笔者的建议是改善生活方式,减少食盐,并经常测量血压。


一天食用多少食盐是合适的?简单地说就是越低越好。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国高血压联盟的建议是每天食盐量控制在<6 g。既然维护机体健康并不需要添加任何食用盐,为什么我们还接受<6 g的添加食盐量?因为人们对食盐已经“上瘾了”。


全国调查显示,目前国民的平均每天食盐量是12 g,很多人口味很重,减少食盐量就没“胃口”,只能选择大幅减少食盐危害的条件下选择相对可以接受的食盐量。


这里,笔者想告诉读者,大量食盐已经造成了沉重的疾病负担。不但使高血压患病率大幅提升(目前已接近30%左右的水平),而且导致骨质疏松、诱发胃癌等。


在清淡饮食基础上,我们还要牢记经常测量血压,因为血压可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悄悄升高。因此,即使健康的成年人,每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对于口味重等高血压易患人群,至少每半年测量1次血压;>35岁者要充分利用各种筛查机会测量血压。


无论遇到什么病,首诊时都必须测量血压,以了解患者的血压水平和变化趋势,及时发现高血压。尤其在血压升高的初期(正常高值水平),哪怕是一级高血压,如果我们采取有效的干预策略和措施,还是有可能逆转和避免发展为终生性的高血压疾病。


四季监测,调整用药

气温对人体血压的影响,是血压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呈现为季节性波动。一年四季随着气温变化,人体血压也跟着波动变化,气温较低的冬季,由于血管收缩等原因,血压趋于升高;气温较高的夏季,血压则相对较低。对气温变化的敏感度,还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高血压患者必须观察气温对自身血压的影响,观察波动程度,必要时就应该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从而有效控制血压。

高血压患者服药治疗中确实存在一个认识误区:在医生的诊治下,血压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以为万事大吉了,天天服药就行,很少或是不再测量血压,以为吃药就能控制正常。

在这里,笔者首先要阐明一个观点:高血压药物不是治疗高血压病的。这听上去很吓人,“不治这个病,我干嘛吃这个药。”我们知道,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和疾病,可引起血管、心脏、大脑和肾脏等重要脏器功能和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而且是一种心身性疾病,病因往往不明。


科学发展的今天,仍没有解决根治高血压病问题,但控制升高的血压,有非常有效的药物。我们应用药物和非药物能有效控制血压,能大幅度减少和消除高血压导致的健康危害。为此,非常明确的是,服用高血压药物的目的是有效调控血压,而不是治疗高血压病,高血压病不能治愈,因此,高血压患者需要终生服用药物治疗。


笔者在门诊看病,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高血压患者,问他服药期间血压控制的怎么样?他的回答是“我不知道”。他确实是不知道,因为他从来不测量血压。事实上,医生开具的药物不能确保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尤其是初始治疗或是调整药物时,必须严密监测血压控制效果。

即使原来药物治疗血压控制良好,由于季节变化,也会明显影响血压控制达标情况。许多高血压患者进入冬季后,就需要增加药物种类联合治疗,或是增加原来高血压药物的剂量。


部分轻度高血压患者,可能夏天血压完全正常,无需药物治疗,但进入冬季血压升高,必须季节性服用高血压药物控制血压水平。为此,所有高血压患者都必须严密监测血压,观察四季血压变化,在医生的指导下,做出必要的药物调整,有效控制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如果外出旅游,尤其是从南方地区到气候较为寒冷的北方、高原地区,就很可能要调整药物种类或是增加药物剂量。至少要做到,在气候变化较大的地区旅游生活,要在当地密切监测血压变化情况,维护和保持健康的血压水平。

日夜波动,择时服药

一天内的血压波动范围相对会小一些,但波动是肯定的,而且个体差异很大,呈现为周期性波动。有的人8:00~10:00血压出现一天的最高峰,有的人这个高峰出现在15:00~17:00,也有的人呈现2个高峰。如果是一个血压正常的人,血压一天之中的生理性波动是正常现象。但对于高血压病患者,尤其是服药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了解其血压的波动情况则意义重大。

服药治疗的目的是有效控制血压,控制目标是24小时的血压都在正常范围内。由于个体差异,有些患者24小时血压波动特别大,甚至一天血压高峰不出现在上述的2个高峰期间,而是表现为“晨峰高压”或是夜间高血压。

解决高血压患者的这些血压波动高峰,目前有缓释片或是控释片可以应对。但应注意,无论是缓释片还是控释片,都不能做到一天24小时药物剂量的平均释放,仅仅是释放进入血液的药物浓度相对比较缓慢和均匀而已。服用后早期血药浓度相对比较高,降压效果比较强,服药时间越久,药物效果越弱。


对大多数患者,药物能将24小时的血压有效控制在正常波动范围内。但对高峰波动特别明显的高血压病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血压的波动情况和血压高峰的控制效果。因此,有条件的情况下,应使高血压病患者在服药治疗前都能做一次动态血压监测,掌握血压波动规律,以便医生选择药物和确定服药时间。在血压高峰到来前2小时左右服药,能更好地控制血压达标。


另外,药物治疗不是万能的,不适宜的药物治疗可能导致一天血压的更大幅度波动,进而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机体对这种一天24小时血压水平的大幅上下波动不适应,更容易导致血管病变和重要脏器的损害。

长期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建议在服药基础上定期监测24小时动态血压,评估高血压的控制效果,这在有“晨峰血压”或是夜间高血压的患者更有必要。

任何时候进行血压测量,都必须多次测定,并对测定值进行评估,以获取稳定状态下的血压测定值。

多次测量,准确评估

无论是伴随一生的血压监测,还是一天频繁波动的血压测量;无论是医生给患者测量血压,还是患者在家自测血压,都存在血压测量与评估准确性的问题。

笔者经常有这样的感受,连续多次测量血压,发现血压测量值一次比一次低,这是一种趋势性波动。那么,究竟是哪一个血压值更能代表真实血压水平?可以说,目前的回答是莫衷一是。这就有了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做法,或者多次测量取最低值的做法。这些做法都有它的道理所在,但笔者在最近开展的“职业人群心血管疾病综合干预与管理项目”研究中发现,多次测量取稳定值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在此介绍给读者。

我们开发的多次血压测量取稳定值的血压测量装置:云血压评估——自助式血压测量评估系统,获得国家2项专利技术(专利号:ZL201120191198.8和ZL201120191220.9)。这是一套自助式血压测量装置与云血压评估系统。

无论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最低值或是稳定值,前提都是多次测量。笔者认为实际工作中恐怕很少有人这么做,无论患者是在高血压门诊或是健康体检中心测量血压,恐怕就是测量1次。


为此,笔者在门诊看高血压病时,患者回答最多的是“血压波动很大”。仅仅测量1次,很可能是在各种干扰因素影响下的血压值,并不是真实的血压水平,能不波动吗!


哪些因素会导致血压波动?最常见的是患者自身的心理因素,这种心理因素往往自身难以控制。这就有了“白大衣高血压”的问题。白大衣高血压是否常见?一般认为在10%左右。


也有研究结果显示,年轻人的白大衣高血压竟然高达42.5%,这还是在规范和准确测量基础上得出的结论。还有门诊等候心情焦急基础上的血压测量,有一边测量一边说话或是报告病情的血压测量。我们开发的云血压评估技术就发现,如果一边测量一边说话,那么,多次测量就决不是2次,而应≥3次才能获得稳定血压测定值。由于说话时胸腔负压等因素会引起明显的血压波动。因此,血压测量指南就强调,在安静休息状态下测量血压,测量时不能说话或是移动肢体。


许多人经常会批评说:“医生测量血压不准”,接受他的观点的同时,我一定会向他说明,血压是波动的,就是同一时间段测量,前后多次血压值都是变化的。确实存在医生测量血压不规范的问题,但就是规范测量,血压也是前后趋势性波动的。这就有了一种现象叫做“被高血压”,这不仅仅是白大衣高血压问题,而是非高血压患者测量值呈现高血压的问题,根本问题是没有获取真实的血压值。

我们的研究发现,约有一半人的血压存在显著下降趋势性波动。存在这种波动现象的人,多次测量值表现为一次比一次降低的现象。这是大概率事件,如果按人群比率来分,约1/3的人在任何一次测量时都存在有显著差异的趋势性波动,如果要获得稳定状态血压值,必须连续测量≥3次;也有1/3的人不存在这种变化现象,每次连续测量血压值都很稳定,前后2次测量值变化很小;另外,还有1/3人则存在不同的情况,他们有时存在明显的趋势性波动,有时则相当稳定。导致这种人体差异的原因或者机制不是非常清楚,多数情况是被测者在血压测量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心理活动因素,形成这种“正常”的向下趋势性波动。

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多次测量取稳定值,就是一定要观察趋势寻找稳定下来后测得的血压值,这才是真正应该获得的测定值。什么叫稳定值?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非常清楚地表明,前后2次血压值变动范围要<5 mm Hg。这个稳定值必须通过多次测量并加以评估才能获得。

作者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陈伟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