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中语文探究能力培养的途径

 昵称2040955 2015-08-28

高中语文探究能力培养的途径


 

湖南省耒阳一中熊小林

《考纲》对探究题的要求都是一样的: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一、发掘文本丰富意蕴

文学作品的意蕴是指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等各种内容。是指读者从作品中领悟到的意义,即通常所说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文本的意蕴,有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意义,有历史的、现实的意义,有民族心理的、人文精神的意义,也有心理、情感、审美的意义。一般可从情感、哲学、审美三个层面发掘。

《庖丁解牛》作为《庄子·养生主》中的节选,其意蕴十分丰富:从技术角度,它告诉我们:要掌握规律、精益求精,方能目无全牛、游刃有余;从养生角度,它告诉我们:要避开矛盾、游离间隙,方能十九年若新发于硎;从人文哲学角度,它告诉我们:要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从政治角度,它告诉我们:要顺乎自然、和谐相处、无为而治,要谨小慎微,有危机意识。

二、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文章无一不是一定时期的产物,势必已烙上了时代的印痕,社会、人文背景是解读文章必不可少的辅助资料。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首七言绝句脍炙人口,是杜甫晚年创作生涯中的绝唱,历代好评众多,如清代邵长蘅评价说:“子美七绝,此为压卷。”《唐宋诗醇》也说,这首诗“言情在笔墨之外,悄然数语,可抵白氏(白居易)一篇《琵琶行》矣。……此千秋绝调也。”清代黄生《杜诗说》评论说:“今昔盛衰之感,言外黯然欲绝。见风韵于行间,寓感慨于字里。

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大历五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

“落花时节”,如同是即景书事,又如同是别有寓托,寄兴在有意无意之间。这四个字,暗喻了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但诗人丝毫没有在刻意设喻,这种写法显得特别浑成无迹。落花时节具有丰富意蕴:一指自然意义,暮春季节,群花凋零;二指人物际遇,李龟年、杜甫都曾是特承顾遇的诗人、歌唱家,他们均是一代盛世的标志与象征,历经乱离沉沦、漂泊颠沛,现在皤然白首、形容憔悴,此一相逢无情地证实开元全盛日已经成为历史陈迹,成了时代沧桑的一幅典型画图。这四个字,暗喻了时代的盛衰、社会的治乱、民族的灾难、朝代的衰颓。

三、个性化解读

个性化解读要求学生立足自我,充分调动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感悟、体验文本,独立思考,获得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鲁迅曾经指出,在看《红楼梦》时,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全集》第7卷第419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