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州抗战遗址

 安橋8898 2015-08-28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万州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在抵抗日本侵略的斗争中,英勇顽强,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故事,也留下了让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的抗战遗址。

   一、库里申科烈士墓园
         格里戈里.阿基莫维奇.库里申科是原苏联空军飞行员,大队长,1939年6月库里申科随苏联空军志愿飞行大队来到中国,帮助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1939年10月14曰,库里申科征战武汉空袭日寇汉口机场,在完成空袭后与前来阻击的日机进行激烈的空战,在空战中库里申科大队击落日机6架。库里申科在空战中负伤,凭着高超的飞行技术,用单发动机,沿着长江飞行到万县上空,机身完全失去平衡开始下坠,库里申科为了保全飞机,决定降落在长江江面,并命令领航员和电报员泅水上岸,库里申科因过度疲乏,受伤严重己无力泅到岸上,最后壮烈牺牲。
        1939年11月9日,万县各界在西较场为库里申科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并将库里申科葬于巍巍太白岩下的墓地。
       1958年7月7日,万县市人民在西山公园为库里申科修建烈土墓园,由太白岩下迁葬在风景如画的西山公园。
       墓园占地1600平方米,由影壁、花台、烈士铜像、墓碑和墓室几部分组成。1987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革命纪念建筑物;2000年9月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3月被命名为第五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是万州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地之一。每年清明、七一、八一等节假日,各界市民自发组织到库里申科烈士墓扫墓,年接待人数达10万余人。










 





二、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1937年9月10日,驻在万县的抗日士兵出川抗战,万县各界群众冒雨欢送,10月24日,万县五万多市民又在西山公园举行欢送出川抗日将士大会。川军在抗日前线参加了"淞沪会战","台儿庄会战"等战场,川军的足迹遍布了全国的抗日战场。川军吃苦耐劳,英勇善战,不惜重大牺牲,完成战斗任务!      

       1939年7月7日,万县军民在西山公园举行了抗战阵亡将士碑的奠基仪式,以纪念为抗战牺牲的川军将士。
       1988年维修时由陆露峰请起义的民国青年军204师师长覃异之改为"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2009年12月15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三、白骨塔
            白骨塔位于万州西山公园动物园内。

            1940年7月28日,日本侵略者出动飞机62架次轰炸万县主城区,使一马路、二 马路、三马路等变成一片废墟,二马路上除银行、邮政大楼外,房屋全部被毁掉 。据记载,五显庙一带炸得最惨。日军飞机离开后,城里到处是废墟瓦砾和死难 者的尸体。此次轰炸万县城区,居民死367人,伤422人,轰炸结束后,很多遇难 者的遗体被集中到了此处埋葬,并以此塔纪念这些遇难者,后称此塔为“白骨塔 ”。
       白骨塔是日本侵略者屠杀中国人民的见证!

白骨塔——图1.JPG (732.04 KB, 下载次数: 10)

下载附件

前天 09:21 上传







白骨塔——图3.JPG (805.21 KB, 下载次数: 9)

下载附件

前天 09:22 上传



      1940728日上午,日机62架对万县城区轮番大轰炸,投弹327枚。从码头杨家街口到快活岭一线至西山公园,所有建筑物倒塌震坏,一条街道的房屋无一完整,西山公园内树林茂密,接近郊区,又有防空洞,每逢拉警报时,不少人到防空洞内躲避。日机在公园内多处投弹,又俯冲扫射,从佛学社到桂花林、茶花林,尸横遍地,树上挂着残肢断骸、五脏六腑。在轰炸结束后,数百具遇难者的遗体被集中到了西山公园内埋葬,其上修建起了白骨塔,以纪念万县大轰炸的死难者。 同日,天仙桥附近一个防空洞洞口中弹,数十人窒息而亡;王家坡垛垛石被炸塌,数十人被埋在石头下面。这次敌机轰炸共炸死325人,炸伤273人,毁房1003间。




         四、大公报印刷厂遗址
          七七事变后,天津、上海相继陷落。《大公报》力主抗战,表示“一不投降, 二不受辱”,天津版、上海版分别于1937年8月5日、12月14日停刊。
       张季鸾率曹谷冰、王芸生等相继创办汉口版(1937.9.18--1938.10.17)和重庆版 (1938.12.1--1952.8.4)。
      大公报印刷厂遗址位于万州区钟鼓楼办事处都历村5组。据万州博物馆李力介绍,2007年在万州区都历村辖区内发现大公报印刷厂遗址,印刷厂由几间土墙房构成,面积约400平方米,建筑结构保存完好。但因房屋位居山岩下,历经多年雨水冲刷,房屋有少部分毁损(笔者几年前去过,房屋情况比现在好,现在几乎要坍塌了,再不整修,这些历史文物就要毁灭了)。大公报印刷厂遗址为土木结构,一楼一底,青瓦屋面。大公报印刷厂在此时间不长,约1年时间就搬走了。走后此处作为民房,一些人陆续搬走,目前只有一家姓李的在此居住。
       大公报印刷厂1938年搬到万州。当地文物专家推测,《大公报》在远离重庆主城的万州区修建印刷厂可能源于两点:其一,躲避日军对重庆主城区的疯狂轰炸,尽可能确保日常印刷工作顺利进行;其二,适应川东地区抗日宣传形式需要,鼓励和号召川东人民以必胜信念和乐观主义精神应对侵略者暴行。专家认为,《大公报》报社抗战期间辗转来到山城,其馆舍在“重庆大轰炸”期间多次被炸,损失惨重,但仍坚持出版,日报发行量最多时达91500余份,晚报发行量最多时达32000余份,创造了当时重庆报业的发行纪录,为激发重庆人民抗日斗志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图1——图20为大公报印刷厂遗址的现状。



  





网上发现的大公报印刷厂遗址照片。

                                                                                 五、青岛海军军官学校遗址
         青岛海军学校的前生是1923年3月成立的萌芦岛海警学校,1933年8月学 校搬到青岛,改名为青岛海军学校。1937年11月由青岛内迁至湖北宜昌,不久内迁至四川万县(现重庆万州)狮子寨(万州周家坝街道办事处狮子村)。1941年3月青岛海军学校奉命停办。 抗战胜利后重新在青岛成立海军学校。
    据有关资料介绍迁至四川万县的青岛海校实际上包括全国四个海校的学生, 分为航海甲班,轮机甲班,航海乙班,航海丙班,航海丙二班,轮机丙班共六个 班约三百人。是民国海军史上学生人数最多的一期。
       青岛海校在万县狮子寨旧址,对学校留下的房产人称"公房",由地方财政 部门管理,由于年久失修,多有破烂。1958年有关部门将房产全部拆除,砖瓦送 到大操坝建粮库,基石石条送和平广场建影剧院。
 
 

         目前青岛海军军官学校遗址已不见踪影。在一位热心的村民李大姐的指引下来到当年的海军军官学校旧址前。海军军官学校旧址离图3那间房屋有几十米远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