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战国130余个国家之041【邢国】

 龘龘清欢 2015-08-29

邢国是商周时期的古国。西周为周公第四子的封国,地在今河北省邢台市周边。周成王所封,姬姓侯爵。先后传二十世,历五百余年。疆域主要在太行山以东,滹沱河以南,漳河以北,故黄河以西,包含今邢台市全部、石家庄南部、邯郸大部及衡水临清之一隅,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邢国在当时我国北方占有重要地位,是西周初分封的53个姬姓封国之一。

商代邢国 折叠 编辑本段

邢国疆域图邢国疆域图

自祖乙迁邢后,邢台为商代的国都长达129年之久,盘庚迁殷后,邢地称作井方,为商朝的重要畿辅方国,商王武丁时期,井伯之女妇妌嫁于武丁为后,邢地乃成为井伯世袭封地,为商朝的肘腋之国,是商国北部屏藩。商代末期,井伯被擢封为邢侯,始建邢国,为了西周邢国区分,一般称作古邢侯国,即今邢台市,商纣王时在邢侯国的沙丘之地扩建沙丘宫苑为离宫,纣王荒淫无道长期在此酒池肉林、长夜之饮,邢侯不堪纣王胡作非为,愤而进谏,被纣王杀死在沙丘宫,《汉书·古今人表》中有“邢侯”的记载,《帝王世纪》说“邢侯为纣三公,以忠谏被诛。”《广宗县志》记载大平台村南之沙丘台即为商纣王沙丘宫遗址。


西周邢国 折叠 编辑本段

周初之邢国是周公儿子的封国,地在今河北邢台。周成王所封。商代,殷墟北面已有邢国,即商王祖已所迁都之处,也是拱卫商都北大门的战略要地。《帝王世纪》曰:“邢侯为纣三公”,周初邢地是戎狄频繁活动的地区,邢国肩负着阻止戎人东出太行,骚扰周疆的重任,同时可联络齐、卫,并与北方燕国遥向呼应。史学界关于邢国的始封地颇有争议,有山西、河南、山东、河北诸说,影响最大的是《说文》的河内怀地(温县)说,和<汉书·地理志>的汉襄国县(河北邢台)说。二者都与古邢国有关系,只是何者为先争论不一。从考古发现看,温县"邢丘"有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址及"邢"、"邢公"陶文。而河北邢台一带则发现大量商代与西周早期的文化遗存,包括周初召公爽占卜的卜辞。邢国在邢台无疑。邢丘之地或为邢国后裔所迁居或为西周邢侯的一处采邑。春秋时这里曾属晋国。邢国自建国开始,与河北中部的戎狄长期征战,春秋之初,邢侯曾大破北戎。前662年"狄伐邢"。《吕氏春秋o简选》曰:"中山亡邢"。狄人所建的中山国在春秋早中期已经十分强大,这次伐邢导致邢国的灭亡,虽然齐国救之,也无济于事。《春秋·喜公元年》载:"夏六月,邢迁于夷仪"。前659年在齐国宋国曹国军队的保持下,邢被齐桓公迁到了今山东聊城的西南部。前635年亡而复兴的卫国,把同姓的邢国灭掉。


历史记载 折叠 编辑本段

邢国墓地出土邢国墓地出土

周灭商后,把商王畿分为邶、卫、鄘三个封区,设立三监,据考,邶包括太行山以东、漳河以北的地区,今邢台市当时为井方,在邶的封区,由武庚监管。周成王时,武庚叛乱,周公东征,周初铜器夬方鼎铭“王来正井方”、乙亥父丁鼎“唯王正井方”就是周公东征邢地的历史记载。周公辅佐周成王“封诸侯、建藩卫”,在商代奴隶制度的废墟上,全面建立起新的封建领土制秩序。《荀子》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其中邢国为姬姓封国之一。<左传>云:“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邢国即为周公第四子封建之国。《汉书》、《元和郡县志》等文献记载,邢侯为“周公第四子”,名姬苴,又称邢靖渊,邢侯的封地<汉书>说在襄国县,即今邢台市。《十三州志》也记载,邢州为“殷时邢国,周封周公旦之子为邢侯,都此。”《通典》说巨鹿邢州:“古祖乙迁于邢,即此地,亦邢国也。”这些古籍所说的襄国、邢州,即今邢台市。


邢侯封国 折叠 编辑本段

传说姬苴随父亲周公东征邢地,一日去邢地太行山上打猎,在山前平台草地上看到一头神牛坐北朝南而卧,报告给了周成王,成王乃命召公占卜,以为建国之祥兆,于是周成王封建邢侯于此。周王封建邢国也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周王朝平定三监邢侯簋之乱后,为阻止戎狄向中原扩张和监控商遗民和东夷,封建卫国于商故都,封建演过于燕山地区,但燕国距中原相当遥远,由燕国通往宗周的道路必须经过太行山东侧平原,很容易被从太行突出的戎狄阻隔,因此封建邢国成为北连燕国,南接卫国,东结齐国的以蕃屏周的重要封国。

西周封建重要诸侯,都要举行隆重仪式,谓之锡命。称为册封。邢侯所受册命在《麦尊铭》、《麦彝铭》中被详细记载。大意为:周成王册封周公旦的儿子到邢地做邢侯,丁亥日这天,已经封国的邢侯到宗周去朝见周王,周王在辟雍隆重接待邢侯,射礼完毕,邢侯登上红旗招展的彩船随王船而行,礼仪终了,周成王又在当天陪邢侯入辟雍宫休息,并在宫中赏赐给邢侯铜戈与臣属二百家,恩准邢侯“用典王命”,按天子礼制建城,出行使用周王的车马服饰。邢侯返国后,高筑邢侯台,祭祀神明,表示自己一定效法父亲周公,在邢国实行统治,屏卫周王朝。不久,周王再次赏赐邢侯,出土于邢台内邱的<邢侯簋>记载“舍邢侯服,锡臣三品,州人、重人、庸人。”邢国版图和实力得到增长,边境一度东部达到山东聊城一带,北部达到元氏一代,西界太行,南到滑县一带。


邢侯搏戎 折叠 编辑本段

西周时期,周公旦第四子封建于邢国,其地北界燕国,南接卫国,东临齐国,当时西北方的戎狄多次进攻中原,骚扰周疆,邢国国势强盛严守中原之门户,抗衡戎狄五百年,不能使其进入中原,邢侯很好的履行了屏藩周疆的重任,受到了周王室的高度赞誉,从而留下了邢侯搏戎的美谈,西周青铜器<臣谏簋>的铭文便记载了“邢侯搏戎”的一次重要战事。到春秋末期,邢国国势逐渐衰弱,不再能与戎狄所建之中山国抗衡,虽经齐宋郑等国援助,暂时遏制了戎狄进攻,但不得不迁都于夷仪城(邢台浆水),至战国灭国。


救邢存卫 折叠 编辑本段

齐桓公救邢

战国地图战国地图

晋献公十六年(前661年),北方强狄侵犯邢国。邢国与齐国有世姻关系,历代邢侯多娶齐国公主为妻,重兵压境之际邢侯派人向齐国请援,可是远水不解近渴,齐兵未到,城池被攻破。邢侯率众突围赶到聂北,见到齐桓公长跪不起,齐桓公即刻日夜兼程,带兵奔向邢国。狄人纵火烧了都城,带上抢掠的财物,闻风逃遁,只给叔颜留下一片废墟。邢侯看着破败不堪的惨象,长叹一声:“唉,寡人连个安身之地也没有了!” 桓公安慰说:“邢侯不必忧伤,寡人同宋伯、曹公帮你建城。”

狄人犯境的时候,邢人都跑到西山夷仪(今浆水附近)避难去了,那里山高林密,易守难攻,桓公建议邢侯把国都建在那里,邢侯很高兴地答应。于是不到一个时间,桓公帮邢侯在夷仪建了一座新都城,宗庙,朝堂,庐舍包括日用品在内一应俱全,牛马牲畜粮食布匹之类全部从齐国运来,邢国上自邢侯下至百姓对齐桓公无不感激称道。齐桓公“救邢存卫”,名望大增,很快成了春秋霸主。


文化遗迹 折叠 编辑本段

祭天之台

邢侯台,也称檀台、古邢台,遗迹在今邢台市内,最早为邢侯祭天之台,战国时期,赵成侯二十年(公元前355年)“魏献荣椽,因以为檀台”,裴骃<集解>云:“徐广曰‘襄国县有檀台’”。司马贞《索隐》云:“刘氏云‘荣椽盖地名,其中有一高处,可以为台’。非也。按荣椽是良材,可为椽斫饰有光荣,所以魏献之,故赵因用之以为檀台。”赵成侯把魏国进献之木,扩修为檀台,“檀台”是一种台阁式的华丽建筑。其巍峨高峻,气魄宏伟,每登台远眺,旭日东升,晨曦茫茫,日出自天涯海角;夕阳西坠,太行山群峰争辉,惟檀台高峻,阳光灿灿,气势甚为壮观。这种豪迈景象,激发了赵成侯称雄立业的壮志,为表示其言必信、行必果的决心和信心,乃立邢为信都。赵武灵王时曾多次在檀台信宫大会天下诸侯,宋代时,宋徽宗以邢州檀台之故,将龙岗县改名为邢台县,此系今邢台市名之由来。

邢州檀台建于公元前355年,比邯郸丛台(建于公元前187年)早168年,历史上邢州檀台与邯郸丛台齐名,他们共同见证了赵国的辉煌。檀台原在顺德府署大堂西东仓巷旁边,即现在的顺德路,原有“古邢台”碑刻遗迹。后来由于顺德路拓宽,“古邢台”遗址被平。檀台烟雨”隋唐时即成胜景,明清时是顺德府十二景之一,明代诗人李攀龙有诗曰:郡斋西北有邢台,落日登临醉眼开。

春树万家漳水上,白云千载太行来。


杂文逸事 折叠 编辑本段

公元前659年,狄人出兵侵略邢国,邢国在齐国帮助下打败入侵之敌,迁都夷仪城(浆水)。经过休养生息,国力日强,但是并未能避免外敌的侵略。当时天下大乱,十二个诸侯国互相纷争,连年征战。称雄一方的郑国为了扩充地盘,悍然派遣蔡仲统率大军进攻邢国。他挥师北渡黄河,长驱直入,攻破太行山的夷东三关,直逼邢国陪都夷仪城。在这国家危亡的紧要关头,邢国上下,同仇敌忾,坚守关隘,抵御强敌。利用居高临下的地利优势,在黑龙关设置伏兵,布下天罗地网,当郑军进入伏击圈,出奇制胜,一举击败长途行军、又不熟悉地形的郑国军队。郑军统帅蔡仲身受重伤被俘。

蔡仲在被押送邢国陪都夷仪城途中,趁混乱之际挣脱枷锁仓惶逃命。当年他脱枷逃跑的地方,就是现在的脱锁沟村。蔡仲慌不择路地向南逃跑,来到一个三岔路口,晕头转向,不辨四方,就在原地徘徊多时。因此,此地留下一个名叫徘徊村的古村。蔡仲恍恍惚惚犹豫不定时,碰到一位打柴的樵夫,就问樵夫通往郑国的路径。樵夫看他身着郑军服装,知道他是一位郑军将领,就指东道西,将他引向西北方向。他信以为真,又仓惶北逃,跑了三十多里,又饥又渴,伤痛难忍。就解盔卸甲,在河边俯身喝水。现在此地有一村庄名叫放甲铺。蔡仲稍事喘息后,忽见邢军追来,又慌不择路继续逃命,终因伤势过重,死在一个叫井梁店的村边。素有礼义之邦的邢国将他就地埋葬,后来井梁店村以墓为名改名为将军墓村。据当地群众传说:路罗川还有个古老的村庄名——承继头村,据说因这里埋葬着蔡仲的头颅而得名,后来演变为城计头村。

这位侵略邢国的郑国将军,最终落了个身首异处、葬身异国的可悲下场。尽管古邢台人民对其以礼安葬,但其下场实可谓悲惨。与其说这是一座将军墓,不如说是根“耻辱柱”。 时过两千余年,当年的战火烽烟早已消散,但是郑国将军蔡仲仓惶逃跑的路径依然留在邢国的土地上,脱锁沟,徘徊村、放甲铺、城计头、将军墓等村庄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它标榜着古邢台人民的仁义和团结,也记录着郑国蔡仲的好战与耻辱。


君主陵墓 折叠 编辑本段

邢侯墓邢侯墓

邢侯墓地的发现解决了学术界争论多年的邢国地望问题,邢侯都城就在当今的邢台市区或附近的郊区。邢侯墓地中先邢侯墓商遗址的发现,为先商文化的深入研究及商族起源提供了考古新资料。中商遗址的发掘,为佐证商祖乙迁邢之地即为今天的邢台提供了一批实物资料,推动了商代历史的研究。

邢侯墓遗址位于邢台市西南郊轮胎厂内南侧,10.0公顷,东西长2000米,南北宽500米,是一处由商代遗址与周代墓葬共存的文化遗存。1993年该遗址进行了大面积考古勘探和发掘,截至1999年已发掘墓葬200余座,车马坑30余座。其中大型墓葬6座,推测4座为邢侯墓,1座为邢侯夫人与邢侯并穴墓葬,1座是春秋时期的赵襄子墓。在墓地中南部还发掘先商、中商遗址4200平方米。


君主列表 折叠 编辑本段

邢朋叔 邢公俺 邢文伯 邢公沈 邢公鞍 邢公其 邢公我 邢闵公 邢戴公 邢献公 邢公廖 邢公山 邢公夯 邢公丰共 邢弓公 邢井公 邢安公 邢昌公 邢元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