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心干货| 公司有效防范法律风险模式选择

 沉默的大多 2015-08-30

 


 

一、公司法律服务认识的曲解

公司内部的治理结构,不管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除了具体部门设置有所区别之外,基本大差不差,即如下结构:

从公司治理结构组织角度而言,法务部作为董事会下众部门之一,是正确的。公司在招聘法务人员时,主要是为法务部招聘人员。法务部作为公司职能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一样,设置法务经理和法务人员(规模较小的公司,则只设立法务人员)。

然而,法务部的工作内容,根据法律部门的划分规则,则很难与公司治理结构职能部门功能划分一一对应起来。法律部门的划分,是根据法律调整对象进行划分的,中国大陆法律体系主要有以下法律部门,每一个法律部门当中还含有很多的子法律部门(例如民商法律部门包含民法部门和商法部门,民法部门中主要有:物权法、合同法、婚姻法、继承法、知识产权法、侵权责任法等;商法部门中主要有:公司法、证券法、票据法、保险法、海商法、破产法等):

因此,公司法务部的工作性质,如果理解为公司其他职能部门一样的性质,即只是公司众多职能部门中的一个职能部门而已,则是对公司法务部工作性质以及工作内容的完全曲解。实际上,公司法务部工作性质以及工作内容,是全方位涵盖的,其职能涉及内容,既包括公司内部的所有行为,也包括公司外部的所有业务和非业务行为。

从工作内容角度而言,公司法务部的工作内容覆盖范围如下:

公司的法务工作,因为法律部门的划分和公司治理结构职能的划分标准的不一致,导致了公司核心人员对公司法务部工作性质以及工作内容的曲解。

二、法律风险防范三种模式优劣的比较

法律风险防范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公司直接招聘法务人员,组建法务部,法务部或者法务人员为公司提供法律服务。二是聘请法律顾问,由法律顾问为公司提供法律服务。三是与律所合作,由律所综合律师特长组建律师团为公司提供法律服务。

法律风险防范三种模式优劣比较:

法务部模式

法律顾问模式

与律所合作模式

薪酬成本

相对较低(公司根据劳动法的规定以及公司的实际情况给付员工薪酬)

比较适中(因律师知名度不一样,顾问费也不一样)

相对一般法律顾问较高,但是针对知名度较高律师法律顾问,差别不大

专业特色

没有专业特色,法务人员在该公司工作时间久了,有一定的专业特色

根据公司聘请法律顾问时是否考虑顾问律师的专业特色:考虑,有专业特色;不考虑,则没有专业特色

律所根据公司的不同需求,组建不同专业特色的律师服务,具有很强的专业特色

工作效率

较低,因为法律调整对象的复杂性,一个或者几个法务人员很难快速通晓相关法律知识并运用相关法律知识

很低,因为法律顾问没有时间为某一顾问单位的非诉法律问题进行研究,往往根据其经验做常识回答

很高,律所律师根据其专业特长以及某领域经验,可快速解决相关法律问题,且团队合作,可相互取长补短

工作时间

有保障,作为公司员工,公司有规章制度约束工作时间

没有保障,顾问律师根据其自己的时间与顾问单位随机约定

有保障,律所有规章制度约束律师的工作时间

工作地点

比较固定,公司内部为员工提供工作地方

不固定,顾问律师在律所虽然有办公室,但是因为经常出差,所以工作地点不固定

比较固定,律所组建的非诉律师团在律所有固定的工作地方。根据特殊情况需要,律所可以向公司派驻律师至项目结束

工作方式

根据公司内部的规定,确定工作方式

非常随意,没有比较固定的工作方式

根据律所内部的规定,确定工作方式。律所可以衔接公司内部规定的工作方式

工作便捷

便捷程度很高,作为公司员工,可以随时听从公司安排

便捷程度很低,公司只能与顾问律师提前约定,且顾问律师经常违约

便捷程度略低于法务部模式,但办公电子化解决了空间距离的不便

工作效用

较低,法务人员知识结构欠缺以及学习时间的不充分,导致工作效用较低

没有效用,顾问律师因没有对具体法律问题的深入研究,很难提出建设建议

较高,律所律师的专业特长以及律师团人员的专业特长互补,会使工作效用很高

风险防范

法律风险防范很低,法务人员单一知识结构以及诉讼经验缺乏,很难有效防范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防范很低,虽然顾问律师具有诉讼经验,但因其缺乏对具体非诉案件的具体研究,而导致法律风险防范很低

法律风险防范很高,律所组建的律师团,优化了律所律师的各自特长,优化组合的律师团律师包括诉讼律师

根据比较,公司法务部模式最大的弊端是很难招聘到合适的通晓全面法务的人才,全面负责公司所有的法务工作。之所以这样,其原因有二:一是在法务工作中,不存在全面通晓法务工作的人才;二是即使有通晓法务工作的全才,也不可能去做一个公司的法务工作,即使愿意去做,除非公司给法务工作人员(或者经理)给付极高的工资,而这一点实践中又几乎很难做到。法律顾问模式最大的弊端是法律顾问很难有时间保证工作的质量。“法务部模式+法律顾问模式”看似合理,但实践中没有起到整合之后应发生的效果。

三、法律风险防范三种模式的选择

法律风险防范的模式主要是三种:法务部模式、法律顾问模式、与律所合作模式。从法律风险模式组合上进行选择法律风险防范模式主要有四种方式:

一是不选方式。即公司认为公司的行为没有法律风险,不需要法律服务。这种情况是公司既不需要固定的法务人员,也没有必要聘请法律顾问。如果将来出现了法律问题,再咨询或者聘请相关法律人士(包括律师)来解决已经发生了的法律问题。在中国大陆,绝大部分公民和很大一部分公司选择这种模式,这种模式也就是法律术语中经常说的事后调整。

二是单一选择模式。就是公司在法务部模式和法律顾问模式二者选择其一,公司内部设置了法务部就不再聘请法律顾问;公司聘请了法律顾问就不再设置法务部。

三是组合模式选择。因为与律所合作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模式,所以组合模式选择其实就是法务部模式与法律顾问模式的组合选择,即公司既在公司内部设置法务部,同时又在外面聘请法律顾问。目前阶段,绝大部分公司选择了组合模式选择。

四是选择与律所合作模式。因为与律所合作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模式,而且这种模式对律师事务所的要求相对较高,目前阶段,较少有这种模式的选择。

以上四种法律风险模式选择上,普遍认为组合模式既避免了单一模式选择的各自弊端,也优化组合了法务部模式与法律顾问模式的各自优点,所以绝大部分公司选择了这一模式。但是,实际运作的情况并非我们想想的那么理想。组合模式的运作实际情况是:公司法律风险的防范还是集中在公司内部的法务部上,外聘的法律顾问根本就起不到作用。所以,很多公司抱怨,聘请了一个法律顾问,实质上是白养一个人。

正因如此,现在很多公司出于多种原因,逐渐愿意选择单一的法务部法律风险防范模式,即强化公司法务部。强化法务部唯一路径就是法务人员的强化。实践中,公司强化法务人员,却又碰到了很多难题,其中最主要的难题是很难招聘到合适的人:公司满意的法务人员不一定愿意在公司做仅做一个法务人员;而愿意在公司做法务人员的,其能力又很难胜任公司法律风险防范的工作要求。其实,现实中仅靠公司内部设置法务部有效防范法律风险,只有公司规模巨大或者政府部门才可以做到,因为规模巨大的公司在内部可以设置律师部,由公司律师部的公司律师专门为其提供法律服务。根据中国大陆相关法律规定,公司内部设置律师部的,其实质是在公司内部单独设立了一个“律师事务所”,这个要求,一般公司是达不到法律规定的基本要求。政府部门可以依靠法务部有效防范法律风险,是因为根据中国大陆的相关法律规定,可以聘用专职的“公职律师”,这一点一般的公司也不具备相关的条件。所以,靠强化公司内部的法务部,对于非巨大的公司(即公司没有能力设置律师部的公司)而言都不具有可行性。

因此,有效防范法律风险的最佳模式是与律所合作模式。

与律所合作模式,能形成一种独立的新型的法律风险防范模式,正是对法务部模式和法律顾问模式有机的优化整合,这种模式才是真正的既避免了单一模式选择的各自弊端,也优化组合了法务部模式与法律顾问模式的各自优点。

与律所合作模式的操作程序如下:

1公司设置其与律所合作的联系人,该联系人可以单独为法务人员,也可以由行政部人员或者人力资源部人员兼任,其主要工作是将公司的法律需求和要求传达给律所,再将律所提供的法律服务成果传达给公司

2、律所设置其与公司合作的联系人,该联系人可以是律所律师团的负责人、也可以是律师团中的律师,还可以单独专门设置一个联系人。其主要工作是与公司的联系人进行工作对接。

3、律所根据公司的法律需求和律所律师的专业特长组建律师团。

4、律所联系人将公司的法律需求传达给律师团负责人。

5、律师团负责人组织律师团成员完成公司的法律服务需求。

6、律师团负责人将法律服务的成果交与律所联系人。

7、律所联系人将法律服务的成果传达给公司的联系人。

8公司的联系人将律所的法律服务成果交与公司的主管人员签字。

以上程序的流程如下图:

与律所合作模式法律风险防范,比较其他选择模式,其弊端是程序比较复杂,其优点是真正起到了法律风险防范的作用,但同时也降低了公司法务部设置的成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