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诗三首》素材挖掘与写作运用

 昵称503199 2015-08-30

《杜甫诗三首》素材挖掘与写作运用

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素材挖掘:

【素材清单】

《杜甫诗三首》包括《秋兴·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三首诗。《秋兴·其一》和《登高》都是杜甫晚期作品,都有着很浓的悲秋情结。世事艰辛,家事国难,万里悲秋,老病孤舟,都化作千缕愁绪洋溢在字里行间,作千古一悲,千古一愁。《咏怀古迹(其三)》 是一首咏古诗,借昭君的怨恨之情,寄托了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悲。可以说“字字写昭君,处处写杜甫”。

【写作素材】

1、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其一)

2、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咏怀古迹》(其三) 

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4、杜甫出自在世代“奉儒守官”的封建家庭。他一心想要走的是“达则兼济天下”的道路。但在唐玄宗逐渐昏庸,李林甫、杨国忠相继弄权的社会里,那是注定要碰壁的。杜甫一生的苦难和穷困使他不能不看到封建社会的冷酷现实。正是由于他所处的社会地位和所受的生活磨练,在他的思想逐渐形成进步的成分,十年长安困守,是杜甫思想变化的光辉起点;长期的流离失所又使他接近人民,体会到人民的情绪和愿望,从而丰富了自己的爱国思想和同情人民的感情,他诗歌中的现实主义精神也因此产生和发展。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是儒家推出的两个处世标准。杜甫生逢乱世,可说大半生处在“穷”的境地,但他始终心系天下,以天下为己任,把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用他的笔来为百姓呼告,他是一个典型的为民请命者。因此,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本人被誉为“诗圣”。

5、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以毕生的精力辛勤从事创作,一生写了1400多首诗歌。他的诗内容十分丰富,或抨击统治者的荒淫无度,巧取豪夺;或反映人民灾难深重、啼饥嚎寒的悲惨生活;或感时忧国,慨叹今昔,甚至连一些写景、咏物、题画诗,也都蕴蓄着诗人对国事的深沉忧思、个人身世飘零的无限感喟。杜诗广阔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现实社会生活,真实地描写了那个剧烈变化时代的社会矛盾和历史内容,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这些诗歌,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是任何一个诗人所无法比拟的,所以在文学史上赢得了“诗圣”的称号。在诗歌艺术上,杜甫可谓集大成者,他以委曲婉转、掩抑收敛的叙事、抒情,形成“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并以对现实的高度概括性与描写的生动具体性,把现实主义诗歌创作推向空前高度,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而深远。

6、杜甫是我国古代诗人中最具有忧国忧民情怀的一位。他的诗充分表达了对了对人民的深切同情,揭露了唐代社会混乱和统治者与人民之间的尖锐对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他对统治者的警告与揭露;“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是他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与忠诚;“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他终生的理想与追求。一代诗人,饥寒交迫、颠沛流离却为国分忧,替民解愁。杜甫的理想,值得今天的文人深思;杜甫的情怀,更值得今天的诗人效仿。

7、昭君是汉元帝时期的一名宫女,出众的姿色却被贪财的画师毛延寿丑化,她是在呼韩邪单于来汉朝时自愿到匈奴去和亲的。昭君远离自己的家乡,长期定居在匈奴。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到了匈奴,在匈奴,她传播汉习,辅王哺幼,终生致力于汉匈和平。在昭君出塞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有六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难能可贵的是,当呼韩邪单于去世后,她又 “从胡俗”,再嫁呼韩邪单于大阏氏的长子,虽然这和中原的伦理观念相抵触,但她从大局出发,珍惜汉与匈奴的友谊,被人们称为“胡阏氏”,昭君年五十而卒于单于庭,匈奴子民为她筑起终年长绿的“青冢”。

8、杜甫是一位爱国者,一生盼望为国效力,而命运并眷顾他,以致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他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反映现实 的诗篇。他的爱国情怀集中体现在他的诗作中。

杜甫生活在那个唐王朝由盛而衰的急剧变化的时代,他用卓越的才华和惊人毅力建造了现实主义的诗歌艺术的丰碑。沉淀于诗中的忧国忧民的涕泪,人道主义悲天悯人的情怀,铸就了沉郁顿挫的诗风,感人肺腑的民族精神。“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由一己的苦难推及广大人民的不幸;安史之乱,长安沦陷,他亲眼看见国破家亡的惨景,写出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本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样感人肺腑的诗句。

9、他的一生都在流亡,被生活放逐,又被苦难追赶。他甚至还不曾抓住盛唐的最后一缕余光,就被离乱的秋风,吹往落木萧萧的江畔。皇帝和宫城已在侧身时渐次远去。十年客居,连同迟开的牡丹,一起被经年的雨水冲淡。当百姓的血泪最终融汇于战火,天地间只剩下踉跄的步履,辗转于破碎的山河。辗转于饥饿和病痛,展转于旅途的满目疮痍的忧愁。异乡的屋顶洒满月光和露水,露从今夜白,白发连着秋草。而秋草,秋草瑟缩于一个人的消瘦。只有草堂在蜀中等他,这世间唯一的栖息地,将在宿命中迎来一个漂泊者的孤独灵魂。他不再是一个诗人,他只是一个丈夫,一个父亲,在妻子无助的泪眼里,承受着稚子新亡的巨大哀伤。并承受着命运,或被命运摆弄的结局。一个用身躯支撑着王朝的人,却被堂上坠落的瓦片击伤,一个一生热爱祖国的人,始终被祖国遗弃!没有什么再能够拯救,包括笔端的千万间广厦,也将注定坍倒。所有的泪水朝向一个褴褛者滂沱。但他已无法看见一个时代的辉煌。最终依赖于歌吟,也最终于湮没于歌吟。

【素材激活】

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杜甫

杜甫是伟大的爱国诗人,爱国思想是杜诗的灵魂。他的一生都在流亡,被生活放逐,又被苦难追赶。杜甫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怀,坎坷的仕途中他仍保持着和屈原一样的赤诚的爱国之心。杜甫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甫的诗中,有着对祖国河山的深厚感情,对战乱中的人民的深切同情以及强烈的民族精神。他用卓越才华和惊人毅力建造了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丰碑,后世把杜甫尊称为“诗圣”,梁启超赞美杜甫是“情圣”。杜甫的理想值得令人深思,杜甫的情怀更值得令人效仿。

写作运用

【适用话题】可用于“爱国”“善良”“忧国忧民”“情感”“故土之情”“心灵”“漂泊”“思念”“关心民生疾苦”“关心国家命运”“志向”“追求”“理想”“文学应为社会服务”“文学家应有良知与良心”“爱民者,民爱之”“正确面对不利处境”“实现自我价值”“责任”“诗意人生”等写作话题或题目中。

如《登高》可有如下运用角度:

角度一:游子的人生漂泊之感

漂泊是杜甫流落天涯人生状态的写照,也是天下游子人生状态的缩影。游子羁旅他乡,或为前途而打捞,或为生计而奔忙,或为国事而忧心。人游离在熟悉的环境之外,顿生孤独、悲愁、漂泊的感觉。漂泊对于他们来说,既是一种生命常态,也是一种深深地孤愁。然而,人不能永远滞留于熟悉的家乡,经历了漂泊的人生才会更丰盈,更充实。

角度二:悲秋

悲秋是人类对时间产生的焦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悲秋之情不独杜甫体验到,所有有人尤其是文人都强烈地感受到了。秋,是一年中的第三个季节,它具有时间的暗示性特征。“秋”的流逝强烈地敲打着诗人们敏感的心,提醒着他们意识到人生的短暂,岁月的无情。

【运用范例】

1、我多想握住你的手啊!让我感受一下这神奇的手。这手写下了多少千古鸿文!多少名诗在这手下诞生!笔底波澜,民间疾苦;世上疮痍,诗中圣哲。这不正是你的写照吗?那句话我已烂熟于胸。“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具倶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无数人感动、折服。这是一个怎样宽广的胸怀啊?这是一颗怎样仁厚的赤子之心啊?就让我握住你的手吧,让我摸摸那青绿色的血管。(《我想握住你的手》)

2、常常会想,要怎样一副铁肩才扛得起一个朝代由盛转衰的剧变产生的心理落差?才扛常常会想,要怎样一副铁肩才扛得起一个朝代由盛转衰的剧变产生的心理落差?才扛得起夹缝中的芸芸众生的声声叹息?才扛得起中国诗歌在社会剧变中的大课题?

所以,不敢想象杜甫是怎样用他并不健壮的躯体承载着一切。驾一叶平平仄仄搭起的小舟,穿梭于暗流涌动的江水中,我能想象杜甫逆流而上的艰难。他走在唐朝的下坡路上,注定要弓着腰,低着头,一点一滴地细数着黎民百姓的苦难,然后蘸着浓于墨的悲哀,含泪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的使命决定了他不可能过得轻松。“穷则独善其身”,多少人用这句话安慰自己,摇摇头,屈服于黑暗的社会现实,从此只为个人和家庭的前景奔走。可是,杜甫的心是与千千万万劳苦大众连在一起的,所以不管多艰难,他都要用自己的肩膀撑出一片天地,容纳他们的叹息。于是有了破旧茅屋中的那声呐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也有了那句又恨又悲的诗: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而咸阳桥上“直上干云霄”的哭声也从此被后人深深铭记。他是真正的人民“代言人”,以自己的肩膀扛起一段属于百姓的“诗史”。

翻开杜甫的人生,不由得让人想起这句话:“文章憎命达”。他仕进无门,困顿十年,方得小职,安史之乱中又流亡颠沛,为人所俘,直至最后,贫病交加而死。当他幼年在自己的枣树上爬上爬下,把笑声洒满整个庭院的时候,一定没有想到命运之神已给他安排下这样一条坎坷异常的人生之路。幼时身体赢弱的他也一定没有想到自己将用这一副肩膀扛起自己人生的不幸和整个时代的悲哀。

而杜甫竟然扛住了。尽管生活已是“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可他从没把自己的目光拘囿于个人的得失与悲喜,就在他即将撒手人寰,在他为自己举行告别仪式的时候,还在关心着“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他总是放眼大众,深入到人们的心中,体察最底层人民的苦难。然后聚焦,酝酿,提炼,挥洒。杜甫是大儒,可他分明又是高于传统的儒家。儒家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杜甫却不管穷达,都要兼善天下。儒家提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杜甫却是不管在不在位,都要谋其政。那些为时代而泣,为百姓而歌的叙事诗中少见直接的抒愤与哀喊,他总是从局外人客观平静的视角冷眼旁观,从一种不动声色的叙述中进发出更为沉重和浓郁的愤懑。这样的诗不知使后代的多少人怒火胸中烧,泪水眼中噙。西川的一句诗也许是杜甫最好的写照:在一个晦暗的时代,你是唯一的灵魂。

都说“男人铁肩担道义”,那么杜甫就是古往今来真正的大男人。一副肩膀,看似柔弱,却撑起了中国历史上一座文学与道义的高峰,让人远远观望,赞叹不止。(《肩膀》)

3、少陵野老台鉴:

我是对您仰慕已久的后生晚辈,我不敢妄称是您的知己,作为学生,也是忝列门墙,只能说是您的“粉丝”。公元770年,您带着刻骨铭心的辛酸和壮志未酬的遗憾溘然长逝,像一颗流星划过大唐黑暗的夜空。时间流逝了将近一千二百年,可是您就像人类文明金字塔尖的一颗钻石熠熠闪光。也许您死不瞑目,可是我要说:您死得其所,何必遗憾?

公元712年2月12日,您诞生的那一天漫天的风雪昭示了您坎坷的一生和高洁的品行,您的血液里融汇了先祖西晋名将杜预的勇气和祖父唐代诗人杜审言的傲骨。您饱读经书,踌躇满志,本着“奉儒守官”的人生信念去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可是当您呕心沥血,怀经天纬地之才,抱安邦定国之志一挥而就的试卷竟然被奸相李林甫(他蒙蔽唐玄宗说“野无遗贤”)轻描淡写地付之一炬时,有什么比怀才不遇更让您痛心疾首的呢?当您干谒豪门,遭人白眼,赠诗求荐时,有什么比寄人篱下更让您辛酸屈辱的呢?(“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当您在安史之乱中两手空空回到奉先县探望妻儿,“入门闻号啕,幼子饿已卒”时,有什么比男子汉大丈夫不能养家糊口更让您羞愧悲愤的呢?——苍天何其薄也!?

时间在流逝,您的悲愤在堆积!您本来就把诗歌当作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可是“百年歌自苦,不见有知音”。辗转飘零到夔州,疾病和衰老、寂寞和忧伤、压抑和苦闷紧紧包裹纠缠着您,悲愤出诗人,您对诗歌艺术的探索更是精益求精,创作达到了随心所欲、炉火纯青的境界,写出了《秋兴八首》和《阁夜》这样苍凉雄浑的巅峰之作,《登高》更是被明代学者胡应麟誉为“古今七言律诗第一”。您生逢乱世,居无定所、食不果腹,尝尽辛酸、饱受磨难,您受苦受难的血泪史让人叹息扼腕!但是冷静反思,在那样一个腐朽昏庸的王朝,您即使封侯拜相,也不可能实现您的政治抱负,您的高洁孤傲甚至会招来杀身之祸。君不见您的知交中,房琯罢相、李白放逐,郑虔客死台州、李邕杖毙衙中,王昌龄贬谪夜郎、苏源明饿毙长安……您无法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您是不幸的!而您胸中日益填塞激荡的郁愤不平之气,如奔涌的大河终于汇成诗歌的汪洋大海,您被后人尊为冠绝千古的“诗圣”。诗高君为峰,“一览众山小”。千百年来,除了“诗仙” 李白,没有诗人能和您相提并论——您又是幸运的! 您的个人遭际是如此的不幸,可是文学幸甚!华夏幸甚!人类幸甚——您也幸甚!

尺短情长,我无法表达对您的痛悼之情,就让我在您的诗歌中寻章摘句,拼凑成四韵:

黄花泣露木萧疏,重阳登高思杜甫。巫峡风疾桨声断,湘江日暮灯影孤。

剑门关外纵酒笑,岳阳楼头吞声哭。大厦必倾何遗恨,诗凌绝顶死应足。

谨以此作告慰您的在天之灵!

时间在流逝,您构建的文学大厦,您树立的精神丰碑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

老杜,愿您在天堂里幸福安康!

家宏  顿首

公元2011年7月10日

(时间在流逝——给杜甫的一封信)

4、片布褴褛,独向斜阳叹尽白头;一支秃笔,破碎河山抒写忧国忧民。你的生命的左岸是清意人生,却吹落秋风,右岸是烽火三月,亦赤胆忠心,你忧愁的目光是中间轻轻流淌的河,流过盛世,流过衰亡,流向永恒的未来。 

    曾经的你是如何的少年意气,英俊潇洒,凌云直上而夺其志也,又如何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你的豪情溢满山川,激荡旷野;清风千里,折桂蟾宫是你的壮志御风而上,尽情挥洒;抑塞磊落之才是你的自信充塞心胸,誓比日月,可是此时,你的无限的瑰丽梦想和激情昂扬,到哪里去了哪? 

    残阳如血般绚烂,努力着把最后一丝余晖洒向他的江山,可黑暗早已吞没了一切,吞没了生死,吞没了悲苦,吞没了时间。你站在滚滚黄尘的咸阳桥上,静静着,静静着,你听见“车辚辚,马萧萧”后无法湮没的撕心裂肺的痛苦与伤悲,“哭声直上干云霄”藏着再也解脱不了的哀怨与凄凉,天公感泪,雨声啾啾,千里白骨,血河漂橹又是怎样的惨绝人寰!长安城里的春雨淋湿了含苞的牡丹,也淋湿了你干裂的嘴唇,却淋不湿无尽的烽火和千里的断壁残垣,城春草木那一抹血泪的残绿,利剑一般刺痛着你的心,我听见你的心碎了一地!到处是硝烟弥漫,到处是你死我活,到处是血流成河,可我分明看见,你的伤悲的眼里闪烁着泪花,你的泪落在我的手掌上,便是了一地悲凉,我再望时,风里边飘扬着你满头白发的影子和凋敝的衣衫。 

   月光如白霜般洒在你的茅屋上,露从今夜白,心却如枯草在嚣狂的秋风里瑟瑟发抖,草后的人影也更为枯瘦,你的抖动的手上是岁月的痕迹,凌乱的银发诉说着悲难,我悄悄地走进你,轻抚着你的白发,静静地望着你,望着你,可我知道,悲苦已被时间的洪流无声卷走,剩下的,便是你的希冀与坚强,你的大唐的广厦风雨飘摇中安如山。你便这样坐着,坐着,我轻轻地帮你闭上眼睛,我的手——便湿了!

    我站在你的面前千百年轮回,望着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永远守望着——永远的杜甫!(张凡《永远的杜甫》)

  5、深宫里挑灯问卜,目光中满是烽火晃动。那些皑皑白骨,怎么就站起来,翩翩起舞?琵琶弦上卧着的,可是笑声?哭声?抑或喊声?杀声?六十万将士,三千里连营以及呼啸而过的大漠的风------挥手抹去,抹去周围厚厚的俗朽,你呀------一个小女子,要孕育千古和平。那是怎样的辉煌呵,光芒万丈的太阳只能躲进黄昏,反思自己的光明。那是怎样的胸襟呵,广袤无垠的草原,浩荡无涯的大地,只配作心中小小一隅。那是怎样的温情呵,哪怕最野顽最强悍的男人最狡诈最阴毒的鬼魂,也会化作一泓平静的涟漪。你纤弱的双肩肩起两个民族;你柔洁的双手托起整个时代。所以,两千年之后,历史,这个多灾多难的婴儿,依然期待着你的哺育。 锦衣玉食,从不曾赢得你满足的一笑,绣搂画阁,从不曾还给你自由的梦境、年年岁岁,桃花自开自落,何曾等到过半只蜂蝶?你早已看透,这个隔绝了人间春色的后宫,分明是座华丽的囚笼。 匈奴和亲的消息传至长安,惊呆了后宫的三千佳丽、而你,从一对战战兢兢的宫娥中走出,冲宣诏的太监浅浅一笑,接过圣旨,也接过了历史 没有过问琳琅满目的嫁妆,你只是轻轻抱起心爱的琵琶,跨出宫门,走向天涯、身后的丹陛金銮之上,汉元帝呷一口酒,满意的笑了 你的目光,不屑在金钗银钿,雕鞍玉辔上稍作停留,只对灞桥两侧的垂柳投去深情的一瞥、她们,可攀可折,而不可断、漫漫长路,凛凛寒风,一列严整的马队行进在苍茫的天地间、车轮碾过,两道车辙深深,向南一直延伸到益加飘渺的长安、那时的你,一定没有回头,不肯或是不敢、纤指拨动冰弦,风沙的低吟中掺进一段如泣如诉的琵琶曲、你终于奏出了属于自己的乐章,不为皇帝的赞许,不为嫔妃的赏赐,只为袖边的那几缕啼痕、两个民族的恩怨,最终要让一个纤弱的女子来承担、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白发母亲的呼唤,春闺少妇的期盼,糊湘稚儿的啼哭,都在一片琵琶声里淡去,飘逝……那塞外风沙中的身影,幻化成分隔战争与和平的标点,印上《汉书》的扉页。 你的跋涉完成了一次超越时空的征途、从矫揉的繁华走向犷悍的蛮荒,从渺远的朝代走向漫竦哪?左一脚,十年,右一脚,十年,把塞外的广袤解读为空旷,把大漠的寥廓咀嚼成凄凉,最后归结为一座黄昏下的青冢,将几卷刻满血泪的青史深埋其中、而青冢背后,正是中原的万里云天。 从此,长河落日里,大漠孤烟下,你的琵琶声就回荡了千年、

 

 

家宏  顿首

公元2011年7月10日

(时间在流逝——给杜甫的一封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