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眼科治验姚芳蔚

 简兮 2015-09-03

一、消肿排毒饮
[方药组成]
银花15~30g 蒲公英15~30g 紫花地丁15~30g 野菊花15~30g 鱼腥草15~30g 连翘12~15g 白芷6~10g赤芍11~15g 丹皮12~15g
[适应范围]
眼睑疮疡,眼内脓疡
[组方原理]
眼部疮疡是由于热毒壅盛、气血瘀滞而引起,治宜清热解毒,活血行滞,本方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等药皆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作用,而为疮疡所必用;连翘、鱼腥草亦治上焦诸热,善于解毒消痈;白芷亦治疮疡,疮疡初起用之能使之消散,溃后别促进排队;加赤芍、丹皮二药,既能加强凉血清热作用,又利用其具有活血散瘀的功能,以达到消肿排毒的目的。
[应用体会]
脑睑疮疡包括针眼与眼丹,相当于西医之麦粒肿与眼睑脓疡;眼内脓病的中医病名为青黄牒出,相当于西医之化脓性眼内关炎。其病因,中医认为是热毒,西医认为是感染化脓性细菌,其中以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常见,因而选用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特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较为敏感的清热解毒与凉血化瘀组成本方。病情轻的,可用小剂量,病情重的,须用大剂量,必要时可将蒲公英、银花、野菊花等清热解毒药加大剂量至45g或60g。对麦粒肿肿退而留有硬结,眼球内后炎炎症消退勿遗留机化,以及眼睑溃疡眼病,则非本方主治范围,须用行气活血、软坚散结之剂。而眼睑溃疡属于阴证症症,本方专治阳证实症,所以不能应用。
二、灵脂散血饮
[方药组成]
五灵脂(包)3g 蒲黄(包)15g 茜草15g 赤芍10g 丹皮10g
[适应范围]
血贯瞳神
[组方原理]
血贯瞳神是因黄仁(虹膜)血管破裂,血液溢于神水(房水)之中,此属离经之血为瘀血,可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方中五灵脂功能散瘀止痈,蒲黄功能收敛止血、活血祛瘀,茜草善于凉血止血、行血祛瘀、赤芍、丹皮皆能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各药配合,既能止血,又能活血,并通过活血以达到消散瘀血之目的。
[应用体会]
血贯瞳神相当于西医之前房积血,是因外伤或血热等原因导致虹膜血管破裂而引起。由于血溢络外,血之妄行,多由于热,所以选用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中药组成本方。方中五灵脂在《本草纲目》上提起,“专治血贯瞳神”,其它各药也为血证所常用,特别是这些药物皆入肝经,目为肝之窍,前房在五轮中为风轮属肝,所以用之甚为对症,疗效亦较明显。临床应用,对本症初起,为防止继续出血,五灵脂、蒲黄、茜草三药应用炒了,或炒黑成炭;病程2天以上的,因不再继续出血,以上三种药物应用生者,以能活血。少数病例由于前房积血量多,病患较久,可发生高眼压,并形成角膜血染时为难治,可试用本方加红花10g
桃仁10g 苏木6g 车前子(包)24g 茯苓24g 白蜜80g(分冲)。车前子、白蜜之味经研究,皆有降低眼压的作用。
三、蝎蜈解痉散
[方药组成]
全蝎、蜈蚣、蝉衣(去头足)各等分。
各研细末,混和,每日2~3次,每次1g 吞服。
[适应范围]
老年性眼轮振跳
[组方原理]
眼轮振跳是以眼睑不自主的频频振跳为之证,好发于老年人,多因血虚生风,筋脉失荣而引起,治疗主以除风解痉,调和气血,方中全蝎辛温,功能熄风解痉;蜈蚣辛温,善于祛风镇痉;蝉衣甘寒,亦能熄风定凉。三者配合,则熄风镇痉作用加强,风除痉止,眼睑振跳因而缓解。
[应用体会]
眼轮振跳相当于西医之眼睑痉挛,分症状性与自发性二种,本方主要适应于无其它眼病引起的老年性自发性眼睑痉挛。其原因多与眼睑轮压肌和三叉神经纤维兴奋性增强有关,中医则认为老年气血不和,血虚生风,客于胞睑筋脉,因而出现筋惕肉跳的症状,所以治以除风,而选用全蝎等熄风解痉药。这三种药皆入肝经,眼为肝窍,眼睑筋脉由肝所主,所以服后能直达病所而发挥除风解痉的作用,现代研究,蜈蚣与全蝎皆有抗惊厥作用,蝉衣经动物实验亦证明能阻断神经节而起到镇静,降低横纹肌紧张与肌肉颤动等作用。对本症伴有血虚或气虚症状时,用时可同时服养血益气药。效果尤为明显。
学术观点
一、明医理 重实践 辨证精细
治病必须明理,医理不明,犹如盲人夜行。重视中医基本理论对眼科临床的指导,主要运用阴阳五行学论。脏家学说,经络学说在眼科上的应用和肝开窍于目的临床应用。五轮学说上阴阳五行,脏腑有紧密的联系,而且对眼的生理,病理上的关系及在辨证论治上提供参考与依据。八廓学说,结合现代微循环学说,证实本学说用于治病,识症,探求病机与治疗方法,判断病情与预后及早期诊断都有参考价值。但还需进一步探讨。眼病的辨证可从辨主病,探病因,论病性与分主次四个步骤进行。强调辨证要“证”与“病”紧密结合,要重视以往病史及可能发生的诱因,同时还得注意体质因素、精神因素、人事因素、生活起居、气候与环境因素等,以探求内、外致病因子及其相互关系。分别主治,作对症治疗。
二、厚古训、不薄今、中西汇通

始终掌握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中医特色,认为眼分阴阳,眼由脏腑精气聚结而成:眼内各组织与内脏相应,其所表现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内脏的情况,眼病的形成,全系阴阳失调,脏腑偏胜,要正确掌握治病求本原则,强调运用现代医学及科学检查仪器,来弥补中医眼科不足之处。运用现代仪器进行望诊,询问体征,结合检查,可提供确切的诊断依据,在药物运用上,对西医激素类的应用,在中西医结合过程中可能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可用某些中药来抑制激素类药物的副作用。指出长期服用激素,舌苔多见白腻,这是假象,不可作为主要辨证依据。
三、障治内 医治外 内外合治
《审视瑶函》提出“治内失外是为愚,治外失内是为痴,内外兼治是为良医”,对内障眼病的内治为主,外障眼病以外治为主,根据病情二者相互结合,采用壮水涵木、滋阴降火、育阴潜阳、滋肾益火等多种方法,同时亦重视脾胃对眼的作用,认为眼内真气,真血皆由脾胃所化,所以调理脾胃成为治疗上的一个主要方法,健脾、温中、运脾、升阳、理气、清胃、和胃、攻下等为临床常用。对于炎症、变性、创伤等原因引起的眼部充血、出血、肿胀、疼痛、疤痕形成的及变性,萎缩等病多由瘀滞,血瘀当祛,血滞当治,采用活血化瘀配合其他治则治疗。退行性眼底病变,属于难治或不治主症,多由气虚止瘀,络阻窍闭,经用益气治血,开窍通闭之剂取得疗效。通过研究,研制了很多外用药,都对临床取得一定疗效。
证治经验
一、葡萄膜炎辨证施治

葡萄膜包括虹膜、睫状体与脉络膜三个部分。血管不仅彼此有密切联系、且相互连接,所以当其中一部分发炎时,往往引起葡萄膜组织的炎症。
本症根据病情轻重与发病缓急而有急、慢性之分,急性与慢性仅在程度上的不同,它们间可以互相转化,积极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
内源性葡萄膜炎的辨证施治,大致可归纳以下几个类型。
1.肝经风热型:治以祛风清热,方选新制柴连汤加减。龙胆草、炒栀子、黄芩、柴胡、木通、川黄连、赤芍、生甘草、炒荆芥、防风。头痛较剧加川芎、白芷;充血较著加生地、丹皮。
2.肝胆火炽型:治以泻肝清热,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炒栀子、柴胡、黄芩、车前子(包)、木通、生地、泽泻、生甘草、知母、赤芍、丹皮。口干烦渴加石膏,大便秘结加大黄、玄明粉。
3.脾胃热毒型:治以清热解毒,方选白虎汤加减。生石膏(先煎)、知母、米仁、生甘草、银花、连翘、赤芍、丹皮、生地、蒲公英。便秘加大黄。
4.风湿上扰型:治以驱风燥湿,方选羌独防己汤加减。羌活、独活、防风、防己、鸡血藤、赤芍、丹皮、苍术、甘草、黄芩、茺蔚子、茯苓。胸闷加藿香、川厚朴。
5.阴虚挟热型:治以养阴清热,方选瞳缺泻肝汤加减。生地、玄参、麦冬、知母、甘草、地骨皮、丹皮、赤芍、茺蔚子、黄芩。神疲乏力加当归、黄芪,虚烦不眠炒枣仁、夜交藤。
6.痰湿瘀阻型:治以祛痰化湿,方选二陈汤加减。半夏、陈皮、茯苓、甘草、苍术、白术、知母、赤芍、丹皮、茺蔚子、川芎、夏枯草。气虚加党参、黄芪。
体会:
1.关于病因病机
葡萄膜炎的病因非常复杂,一般归纳为:外来的感染、内生的因素与邻近组织炎症的影响等三方面。
2.关于治疗
对前葡萄膜炎外治非常必要的,可用蔓陀罗眼药水滴眼以扩大瞳孔,防止虹膜后粘连此为治疗成败的关键。与此同时,还须滴以雷公藤眼药水。早期、急性病例,为实证、热证,可予清热泻火之剂;对久病、慢性病例,多为虚证或虚实夹杂之证。治以滋阴降火,气阴二虚,可分别予以补血、补血或益阴补气之剂。对陈旧病变,皆以补虚为主。气血瘀滞佐以理气活血之剂,若角膜后沉着物与眼底结节及斑块样渗出久不退,则佐以化痰软坚散结药。
3.关于中西药联合应用
西医惯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中医用雷公藤、麝香、柴胡、水牛角与羚羊角、五味子、三七、附子、穿心莲、夏枯草、虎骨、秦艽、甘草、蒲黄、生地与熟地、蜂乳。中药与激素联合作用,既可增加疗效,可避免减少激素的副作用。
二、原发性青光眼的证治

原发性青光眼病因复杂,治疗棘手,采取辨证论治属必要,也是治病的根本大法。本病以老年女性为多,本病发病与七情有关。肝阳上亢也有由于其它脏腑之间的生化关系失调而引起。所以肝经阴阳失调是本症主要发病机理。肝病犯脾,脾失健运,使眼内水液神水排泄困难,为本症病理所在。
所以本症治疗应着眼于肝。结合所出现的不同体征,而予泻肝、清肝、平肝、疏肝与补肝等法。佐以理气行滞、渗湿利窍,导水下行以减少眼内积液。对本症可归纳以下几型论治:
1.肝经实热型:治以清肝散热。龙胆泻肝汤加减主之,龙胆草10g 炒栀子10g 黄芩10g 柴胡10g 车前子(包)24~30g
木通10g 生地24g 当归15g 甘草6g 茯苓24~30g 白蜜(分冲)100g。眼压极高、头痛、眼痛剧烈,加生大黄(后下)10g
玄明粉(分冲)12 加吞羚羊粉0.6g。
2.阴虚阳亢型:治以滋阴潜阳、平肝熄风。羚羊菊花饮加减主之,羚羊粉(后)0.6g 嫩钩藤尖(后下)10g 滁菊花10g
生石决(先煎)30g 赤芍、白芍各12g 麦冬15g 炙鳖甲(先煎)24g 夏枯草30g 茯苓24g 泽泻24g 生白术24g
苦参15g 白蜜(分冲)100g。
3.肝郁气逆型:治以疏肝解郁、养肝利气、疏肝和营汤加减主之。赤芍、白芍各12g 当归15g 川芎6g 生白术24g 茯苓24g
制香附10g 夏枯草30g 炙甘草6g 白芷10g 车前子(包)24g 柴胡10g。
4.土虚木郁型:治以疏肝降逆、温中散寒。加味吴茱萸汤主之,吴茱萸(包)3g 党参12g 制半夏12g 茯苓24g 生姜3g 红枣14g
白蜜(分冲)100g。
5.肝肾阴虚型:治以滋阴和血、补益肝肾、滋水补肝饮加减主之,生地24g 熟地24g 山药15g 茯苓24g 泽泻24g 女贞子15g
丹皮12g 制香附10g 生白芍12g 炒栀子10g 车前子(包)24g 当归24g 夏枯夏24g。
三、眼底出血的证治

眼底出血是眼底中相当常见的症状之一,好发于视网膜血管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视网膜静脉回流障碍,或者血管本身发生病理改变而引起。为致盲主要的病因之一。
病因病机
可以“血不循经流注”六字概括,原因中以寒、热二因最为多见,眼底出血属“目衄”范畴,凡诸脏腑病变而影响血行,皆有可能发生眼底出血,对本症发病机理,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阴虚火旺 由肝肾真阴不足,虚火炎上,逼血妄行,溢于清窍的结果。
2.肝经血热、肝阳偏亢
水亏不能涵木,肝阳上升,化风化火,风火扰动,不但影响肝藏血与调节血行的功能,且能直接阻塞清窍脉络,影响血行而发生眼底出血。
3.阳衰气虚
人身后天之气生于脾,五脏皆受气于脾,脾不但为生血之源,同时亦具有统摄血液的作用。脾为饮食、劳倦或者忧思所伤,无法胜任统血之能,就能引起起出血而发生本症。肾阴不足,肾阳虚衰不能摄血,亦能直接或间接影响眼内血液之运行而发生本症。
从中明辨阴阳虚实,分别有火无火。阴阳互根、互用,稍有偏胜,都有可能使血错行而失血;阳症多由外伤引起,不因外伤引起的本症多数属于虚证,治疗方法,实者宜泻,虚者宜补。实证当以清热凉血为正治。热象减退,以滋阴补血善后;虚证,治疗以补阴补阳,出现火象,佐以清火以治其标。
止血为血证紧急处理,眼底所见血色鲜红为新鲜出血,可用凉血止血法。血虚,可用补血止血法。血瘀,可用活血止血法。出血不止、出血量多,反复出血用收敛止血法。眼底出血已止,但血留其中,形成瘀血,采用消瘀法,去瘀生新,促使行血归经。佐以凉血、清热、滋阴、调气、利水等法。本法应用二重性,如眼底见新生血管较多、视网膜前出血以及网膜血色暗红但又见鲜红,这些都提示有再生出血的可能,必须慎用或者禁用。血病治气也是治疗血证的一个主要方法,治气主要是调理气机,气实宜泻,气虚宜补,气郁宜疏,气结宜散,气陷宜升,气逆宜降。在调理气机的同时,还须注意治水。对肺肾阴虚,津液不足须要益气生津,对眼底血管阻塞、出血水肿又须利水而疏通气机。宁血是治疗血证的第三大法,对眼科血证尤为重要。肝阳上亢,治以平肝潜阳,肝肾阴虚补益肝肾。宁血法是为了消除病原,用于本症治疗的全过程。后期,须佐以软坚散结之剂。应用补益之剂,对提高视力,可起到一定作用。眼为肝窍,眼底出血为瞳神之内疾患,属于肾经,因而选用药物最好能达肝肾二经而走空窍。其病由虚损引起的为多,药物不宜过分克伐,特别是破血去瘀药,宜选择轻浮上行,行中有补的性能。
四、视神经萎缩证治
根据久病必虚的理论,可采取培本补虚的治则,中医认为:视神经与心、肝、肾三经直接或间接相连,它的气血营养,通过脾的作用而获得,所以该病脏腑辨证,多从以上四脏着眼。
补益法治疗疾病的作用机理,主要在于:(1)调整机体新陈代谢的功能;(2)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3)调整机体抗应激的功能;(4)增强肾上腺皮质的功能;(5)增强机体解毒的功能;(6)补充机体维持正常的代谢,对激发视神经的功能将起到一定作用。
视神经萎缩既为多种眼病发展的后果,又与玄府闭塞有关,所以采取活血化瘀以疏通血气血,殊属必要。在早期的治疗,多从疏肝解郁、调理气机着手。后期,根据久病必虚,久病必瘀的理论,又当佐益气养血、活血化瘀之品。活血化瘀药种类较多,临床应用以和血行血为主,不用破血逐瘀药,剂量不宜过大,也不宜久服,以免伤正。
针刺治疗视神经萎缩所取穴位以球后诸穴为主,采取强刺激。
辨证:(1)肝郁血虚型:治以疏肝养血、活血通窍,方用逍遥散加川芎、白芷、葛根、丹参;(2)气虚血瘀型;治以益气活血通窍,方选补阳还五汤加丹参、水蛭、白芷加减;(3)气滞血瘀型;治以理气活血。在外伤配合止血化瘀、在中毒配合清热解毒。方选桃红四物汤加郁金,外伤加三七,中毒加银花、连翘;(4)心脾气虚型:治以补益心脾气血,方选八珍汤、归脾汤、炙甘草汤等加减;(5)肝肾两亏型:治以补益肝肾,方选杞菊地黄汤、大补元煎、生脉六味汤等加减。伴阳虚体型,选用金匮肾气汤,右归丸等加减;(6)气阴两虚型:治以益气养阴,方选:二甲生脉散、二甲复脉汤加减。
医案
 
案一、张×× 女
32岁
主诉:患偏头痛已二年,多次发作,发作时,头痛,眼糊不清,时间长短不一,有时数秒钟,有时1~2分钟,有时更长些。近5天,连续发病,头痛,右眼视糊较甚,且不恢复。发病前,曾与邻居争吵,发病后经多次治疗,无好转。
检查:视力
右眼远0.1、近0.1,加镜片无进步。左眼远1.2、近1.0。右眼外眼阴性,瞳孔反应良。眼底:视乳头色泽偏淡,边缘不清,后极部呈乳白色混浊,视网膜动脉变细,睫状动脉存在,该处可见红色舌状区,黄斑中心反射隐约。左眼阴性。
体征:右侧偏头痛,胸闷,恶心,纳少,舌质红,边有瘀点,脉细弦。
诊断:右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治则:疏肝理气活血
处方:生白芍12g 赤芍12g 茯苓12g 当归12g 柴胡10g 炒白术12g 白芷10g 制半夏10g
丹皮12g 川芎10g 制香附10g 炙甘草3g 泽泻12g 3帖
另:舌下含麝香保心丸,每日3次,每次3粒。
同时配合针刺。
治疗经过:经用上法治疗3天后复诊,诉头痛,胸闷,恶心等症状明显好转。检查视力,右眼远0.2,近0.2。眼底:视网膜水肿明显减退。继续原方去半夏、香附,加丹参30克。停服麝香保心丸,因怕痛,亦停针刺。该方服1周后复诊,检查视力远0.4,近0.4,眼底水肿全退,黄斑反光见。诉头痛等症状全消失,乃继续原方加减,共服30剂,右眼视力恢复到远0.9,近1.0。眼底除视乳头色泽偏淡,血管偏细外,余无特殊。为巩固疗效,嘱服逍遥丸及杞菊地黄丸。三年随防,未见复发,偏头痛亦不发作。
按:本症是以视力突然丧失,视网膜动脉显著变细、网膜出血、水肿与黄斑部显樱桃红色为主症。鉴于发病骤急,视力突然消失,归属中医“暴盲”范畴。其发病主要由于阴阳乖乱,脉道郁闭,眼内组织失去气血营养。其病好发于忿怒暴悖、思虑郁结之中、老年人,多属情志所伤。情志所伤,最易伤肝,肝为生气之寓,藏血之所,而眼为肝之窍,得血而能视,肝伤则气逆,逆伤不能载血而行,气血郁闷,脉道阻塞,眼失去濡养,所以突然失明。现代医学认为本症主要由于动脉栓塞、血栓形成与血管痉挛等三方面引起。栓子多来自有损伤的心脏或附近大动脉病变;血栓形成多由于动脉管壁的损害,这二种原因在临床较为少见,比较多见的为血管痉挛,此在中老年患者多见于血管运动神经的不稳定,而在老年人则绝大多数与动脉硬化有关。由于以上原因,导致眼内动脉阻塞,突然间,眼内组织缺血缺氧,所以视力丧失。
治疗必须论时间,用药以疏通血管为首选。西医采用血管扩张剂,中医则以调气活血、开窍通络为主要治则,对有肝郁体征的,佐以疏肝解郁;肝阳偏亢的,佐以平肝潜阳;血虚补血,气虚的益气。
临床比较常用的方剂为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等方随证加减。这是因为这些方剂具有活血化瘀,通络的主要作用。补阳还五汤,专治本症而伴有气虚的体征,方由补气与活血2个组成部分。现代研究,补气与活血药同用,可使气旺血行,络通瘀除,其效果优於单用活血化瘀药。研究表明:该方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小板凝集、降低血胆固醇等作用。血府逐瘀汤专治本症伴有气滞血瘀体征,经研究该方具有血细胞解聚、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障碍和抗血栓等作用。以上二方是由当归、赤芍、川芎、红花、桃仁等药组成,这些中药经现代研究,既能扩张血管、解除血管痉挛,又能改善微循环,加速血流、开放毛细血管网,消除血流瘀滞,且能降低血小板凝集,降低血液粘度,而这些都是本症患者的主要病理所在。
在药物的选用上,除当归、赤芍、川芎、红花、桃仁等药作为首选外,麝香按理亦应作为治疗本症的首选药物,这是因为它具有活血散结、开窍通闭的作用。它的穿透强,能迅速通过血脑屏障,进入眼内,以解除眼内血管痉挛,增高眼内组织耐缺氧能力,同时还能降低血管的通透性,消除网膜水肿。但该药药源紧张,所以代以麝香保心丸,该丸由麝香与其它多种活血化瘀药组成,专治冠心病,借用以治疗本症甚为对症。
丹参、葛根也为临床常用,丹参功能活血化瘀,作用较佳,同时,经研究,其扩张血管作用明显,且具有增加冠脉流量和抗缺氧等药理作用。葛根原为发表药,现代研究,认为同时具有明显的扩张脑血管与心血管的作用。能改善视网膜微循环,促进视网膜血氧的供应,使处於抑制状态的神经原重新兴奋起来,所以提高了视功能。
案二、周×× 男
28岁
主诉:左眼眼底出血2月余,曾住院治疗,用过尿激酶等无效。
检查:左眼视力0.1/0.1,加片无进步,外眼阴性,玻璃体轻度混浊,眼底视网膜动脉较细,静脉充盈,颞上、颞下枝动静脉交叉压迹、扭曲、断裂,伴大片火焰状出血,并夹杂灰白色絮状、团状渗出,黄斑亦受累而见小出血点与渗出,反光消失。右眼视力1.0/1.0。
体征:头痛、口干、咽干、舌红、脉弦数。血压、血脂皆在正常范围。
诊断:左眼
视网膜静脉阻塞(颞上、颞下枝)
辨证:心肝火旺
治则:清心凉肝,活血化淤
处方:水牛角(先煎)30g 生地24g 赤芍12g 丹皮12g 黄芩10g 川芎6g 泽泻12g 花蕊石15g
生蒲黄(包)15g 三七粉(吞)2g 7帖
治经过:经服药七剂后复诊,主诉头痛、口苦等症状减轻,于是继续原方加郁金,又服7帖后复诊,主诉头痛等症状消失,检查眼底,出血及渗出皆减少,再以原方去水牛角、黄芩,加当归、茜草,又服14帖,检查眼底出血及渗出又较前减少,于是继续原方加减,共服二月,眼底出血及渗出全部消失,视力升到0.8,乃终止治疗。
按: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以视网膜静脉高度怒张与广泛出血为主证。多突然发生,视力障碍的程度是随病变的的轻重而异。中央静脉阻塞的,视力下降严重,多为眼前指数,手动或光感。分枝静脉阻塞的,视力减退的程度较轻,所以根据以上视力改变,对本症的中医病名,应归并在“暴盲”与“视瞻昏渺”眼病。并因本症以眼底出血为主征,因而亦可归在“目衄”范畴。
本症系属血管性疾病,且是全身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中医“心主血脉”、“脉不通则血不流”的理论,可以体会其病在心、同时又鉴于“肝脏血”、“积淤凝滞,不问何经,总属于肝”(不居集),因之,本症又与肝经有关。结合临床所见,本症主要由于心肝二经功能异常,气血失调,脉道淤阻,致使血不循经流注,因而溢于络外,形成广泛性出血,并因“血不利则为水”,所以同时出现水肿淤阻的征象。
本症辨治,要找寻与解除发生出血的原因,看由于热,还是由于瘀。在于热,得分清是肝郁化火,心肝火旺,还是阴虚阳亢。在于淤,辨明是因气虚、气滞,还是痰浊淤阻等等。通过辨证,探求病因病症,要针对眼底出血的时间、形色、与因血管阻塞而伴发的水肿、渗出,及出血吸收后所形成的机化等作为选方。择药的又一依据。辨证必须结合辨病,二者不能偏废。证与病以何者为主,要视病情快定,如出现体征,切合本症发病原因,则以辨证为主,如与本症发病关系较少,则以辨病为主,如缺乏体证,则根据辨病拟订治则与方药。
止血为血证的紧急处理,本症初起,眼底所见新鲜出血,为防止继续出血,须用本法。结合本症发病多由于热,所以对本病早期,多采用消热凉血止血法。对本症发病时间较久,又见出血,以及反复出血不停的,也可应用本法。
化淤是针对淤血所采取的治则。离经之血为淤血,须要疏决通导,可采用本法。一般是本症得病2~3周后,所见眼底,血色暗红,未见继续出血时用之,可根据不同体征,而配以清热、凉血、滋阴、益气等法。
在治疗用药过程中,必须注意调气机,对本症见有气实者宜泻,虚者宜补,郁者宜舒,结者宜散,陷者宜升,逆者宜降。如出血与水肿并存,还须结合利水,以疏通气机。
对本症后期,出血吸收而形成机化,可用软坚法,并可配合补虚以改善局部营养而提高视力。
案三、何××
28岁
主诉:二眼得病2年,眼底反复出血4~5次,每次出血,几乎失明。左眼于1年前在某某医院施行玻璃体切割术无效,左眼于近一周又出血。
检查:视力
右无光感,左0.02。右眼虹膜部分粘连,晶状体全混,指压眼球较软。左眼玻璃体混浊,眼底要见颞下方自乳头至周边部大片机化条索,伴新生血管,下方网膜稍隆起,在鼻下方静脉扭曲努胀,上见火焰状出血,颞上方静脉旁见白鞘,附近亦见片状鲜红色出血斑,并累及黄斑部。
体征:神疲乏力,胃呆纳少,脉细,舌苔薄腻。
诊断:二眼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继发性视网膜脱离。
治则:健脾益气、凉血止血
处方:党参10g
炒白术10g 茯苓10g 炙甘草3g 制半夏10g 陈皮3g 藕节炭12g 白茅根30g 丹皮10g
7帖
告以右眼无法治疗。
治疗经过:经服上方,各种症状好转,眼底出血稳定,于是继续原方加侧柏炭10g,服14帖后,眼底出血略见吸收,嘱继续服原方,后因感冒,咳嗽较剧,眼底又见新鲜出血,及改方制半夏10g
陈皮3g 茯苓10g 生甘草3g 淡竹茹12g 炒枳壳6g 光杏仁10g 桔梗6g 炒荆芥10g 前胡6g
另吞白芨粉,每日3g,并以仙鹤草代茶叶,频频泡服。此方服7帖,咳止,乃改方:党参10g 炒白术10g 茯苓10g 炙甘草3g
制半夏10g 陈皮3g 全当归10g 炒白芍10g 藕节12g 炒蒲黄(包)12g
以后并以该方加减内服。先后服药2个半月,眼底积血全部吸收,视力增进至0.2/0.6,乃终止治疗,2年后随访,告以病情稳定,未见复发。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