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脏腑合病辩证

 寂寞在繁衍 2015-09-04
一,心肺气虚
临床表现 : 心悸咳嗽,气短而喘,动则尤甚,胸闷,吐痰清稀,声音低怯,头晕神疲,自汗乏力,面色淡白,舌质淡嫩,脉细无力。
病因病机 : 久病体虚,久咳伤肺,劳倦耗气,脾虚生气之源不足等,致使心肺气虚。由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和由脾转输而来的谷气,两者结合而为宗气。<<灵枢 . 邪客>>曰:“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心肺的功能活动,皆由宗气所推动,心气虚弱或肺气亏虚,都将形成宗气不足。心主血,肺主气,气以帅血,血以载气,因而心肺之气虚可以相互影响。
宗气不足则心动乏力,故而心悸,脉细无力。宗气不能推动肺气以行呼吸,则咳嗽,气短而喘,声音低怯。胸阳不振,肺气失宣,可见胸闷而吐痰清稀。心肺气虚,肌体缺少气血之供养,故有头晕,神疲,自汗,乏力,面色淡白,舌质淡嫩等症。
治疗原则 : 补益宗气。
二,心脾两虚
临床表现 : 心悸心慌,失眠多梦,头晕健忘,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倦怠乏力,或见皮下出血,妇女月经量少色淡,淋漓不尽等,面色萎黄,舌质淡嫩,脉细无力。
病因病机 : 多由病久失调,慢性出血,或思虑过度,劳倦太过等,以致心血耗伤,脾气受损所致。心主血而藏神,脾主运化而为后天之本,脾气亏虚,则生血不足,统摄无权,可致心血亏耗,思虑劳伤,耗伤心血,也要影响脾的运化与统血功能。故而形成心脾气血两虚症。
心血亏虚,心气乏力,心失血养,血不养神,故心悸,心慌,失眠多梦,头晕健忘。脾气亏虚,运化迟钝,故食少,腹胀,便溏。机体失气血之充养,则倦怠乏力,面色萎黄不华,舌淡脉弱。若脾虚失于。统摄,则血行脉外,可见各种出血,月经淋漓等,血虚亦可致冲脉失充,而为月经量少色淡。
治疗原则 : 补益心脾。
三,脾肺气虚
临床表现 : 食欲不振,腹胀便溏,久咳不止,气短而喘,声低懒言,或吐痰多而稀白,或见脸浮肢肿,倦怠乏力,舌淡,苔白滑,脉细无力。
病因病机 : 多因久咳伤肺,气不布津,影响于脾,或因饮食不节,损伤脾气,痰湿内生,不能输精于肺所致。脾为生气之源,肺为主气之躯。<<素问 . 经脉别论>>曰:“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脾虚失运,精气不能上输于肺,肺因之而虚损,明 . 周慎斋说:“肺为五脏华盖,统摄诸气,运行不息”,若肺气失于宣降,则脾因之呆滞,脾肺之气均不足,则水津无以散布,而痰湿由之内生。故脾肺同病。可以表现为脾肺气虚而主气司呼吸,运化水谷的功能减退,或是脾失健运,痰湿中阻,肺失宣肃,水津不布的病变。
肺虚不足以息,故气短而喘,声音低怯。脾虚运化迟钝,则食少,腹胀,便溏。脾不运湿,气不行水,则水湿泛滥,故面浮足肿。痰湿内生,停聚于肺,肺失肃降,故咳喘而痰多清稀。
治疗原则 : 补脾益肺。
四,脾胃虚寒
临床表现 : 食少纳呆,口淡不渴,脘腹痞胀,食后为甚,时觉脘腹疼痛,喜温喜按,或时吐清水,大便溏薄,气短乏力,畏冷肢凉,面色萎黄不华,舌淡胖,舌苔白,脉缓弱。
病因病机 : 多因饮食失调,劳倦太过,或因吐泻等损伤脾胃。亦可由其他脏器的病变影响而成。脾与胃互为表理,在生理,病里上密切相关。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气主升,胃气宜降,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共同对饮食物起消化,吸收,输布的作用。当脾胃发生病变时,常互相影响,脾失健运,往往胃的受纳,腐熟功能亦减退,胃失和降,亦常致脾的运化功能不及。
脾胃功能减退,故食少纳呆,食后脘腹痞胀,大便溏泻。中焦阳气不振,温煦无能,故脘腹隐痛而喜温喜按。脾胃亏虚,生化无源,则有气短,乏力,神疲,脉弱等症。阳虚生寒,湿饮内停,故有畏寒肢凉,时吐清水,舌淡肥,舌苔白等症。
治疗原则 :益气温中。
五,脾胃湿热
临床表现 :脘腹痞闷,呕恶厌食,渴不多饮,肢体困重,便溏不爽,小便短赤不利,或身热起伏,汗出热不解,或面目肌肤发黄,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病因病机 : 多由感受湿热之邪,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酒酪,酿成湿热,内蕴脾胃所致。薛生白<<湿热病篇>>曰:“湿热病属阳明太阴经者居多”。由于湿热之邪蕴结中焦,脾胃受纳运化之功能障碍,升降失常,故脘腹痞闷,呕恶厌食。热遏湿中,湿阻热外,互结不解,故渴不多饮,身热起伏,不为汗解。湿热交阻而下迫,故大便溏而不爽,小便短赤不利。脾胃湿热熏蒸肝胆,肝胆气机受阻,胆液逆而外泄,则面目肌肤发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均为湿热之象。
治疗原则 : 清热化湿和中。
六,肝胃,肝脾不和
临床表现 : 胁肋,脘腹胀满,流窜作痛,情志抑郁不乐,善太息,或烦躁易怒,病情常随情志改变而变化。纳食减少,呃逆嗳气,吞酸嘈杂,腹胀便溏,或溏结不调,或肠鸣矢气,腹痛欲泻,苔白或薄黄,脉弦或弦缓。
病因病机 : 多由情志不舒,郁怒伤肝,肝气横逆而犯脾胃,或由饮食劳倦,损伤脾胃,中气不健,而致肝脾,肝胃不和。肝主疏泄,分泌胆汁,能助脾胃口腐熟水谷,升散精微,肝又能舒畅气机,关系脾胃之健运,若肝失涤达,则横逆而影响胃之功能。脾虚失运,胃气失和,升降失失常,亦影响于肝,使肝失疏泄,气机受阻,以致形成肝郁脾虚,肝气犯胃等病理。肝气郁滞,经气不利,脾胃失健,气机不畅,故胁肋,脘腹胀满,流窜疼痛。肝失涤达,情志不舒,故郁闷不乐,或烦躁易怒,情志不遂,则肝气不和,故病情随情志而改变。肝气疏泄失常,横而犯胃,使胃失和降,故有呃逆暧气,吞酸嘈杂等症。肝气不调,脾失健运,肝脾不和,故见食少,腹胀,便溏,或大便溏结不调,或时有腹痛肠鸣欲泻等。
治疗原则 : 肝胃不和,宜疏肝和胃。肝脾不和,宜疏肝健脾。
七,肝火犯肺
临床表现 : 胸胁灼痛,急躁易怒,头晕目赤,烦热口苦,咳嗽阵作,甚则咳血,舌红苔溥黄,脉弦细。
病因病机 : 多因情志郁结,或邪热蕴结肝经,郁而化火,上犯于肺所致。肝气升发,肺性肃降,升降相因,则气机调畅。若肝气升发太过,气郁化火而亢逆上行,影响及肺,使肺失清肃,便形成“木火刑金”的肝火犯肺证。
肝经火郁,故胁肋灼痛。郁火内积,肝失涤达柔和之性,故急躁易怒。肝火上炎,熏灼于肺,则肺失清肃,故咳嗽发作,胸部灼痛,若火热内灼,咳伤肺络,则见咯血。肝火火上,故烦热口渴,头晕目赤。
治疗原则 : 泻肝清肺。
八,心肾不交
临床表现 : 心烦不眠,惊悸多梦,头晕,健忘,耳鸣,腰膝酸软,时有梦遗,咽干,尿黄,便结,或见潮热盗汗,舌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
病因病机 : 多由思虑劳神太过,或思虑不遂,情志化火,致心阳偏亢,耗损肾阴或是房事不节,虚劳久病等,以致肾精亏损,虚阳偏亢,扰乱心神。<<素问 . 生气通天论>>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生理上心阳下降于肾,以温肾水,肾阴上济于心,以制心火,心肾相交,则水火既济。若肾阴不足,不能上滋心阴,则心阳偏亢,或心火亢于上,而内耗阴精,以致肾阴亏于下。心肾阴阳水火,失去协调既济的关系,从而形成心肾不交的病理改变。肾阴亏少,心阳偏亢,虚火内扰,则心神不安,故虚烦失眠,惊悸多梦。阴精不足,则耳目失养,骨髓不充,故头晕,健忘,耳鸣,腰酸,膝软。阴不敛阳,相火偏旺,扰乱精室,故时有梦遗。虚火内扰,阴液耗伤,则见口干,盗汗,潮热,尿黄,便结,脉细数等症。
治疗原则 : 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九,肺肾阴虚
临床表现 : 咳嗽痰少,或痰中带血,口燥咽干,或声音嘶哑,腰膝酸软,或有骨蒸潮热,盗汗颧红,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病因病机 : 多因燥热,痨虫等,耗伤肺阴,或久咳久咯,肺阴亏损,而病久及肾,或因房劳太过,阴精亏少,阴液不能上承,或虚火灼肺,从而形成肺肾阴虚。肺喜清润,能敷布津液,肾之阴精为一身阴液之根本,肺肾之阴津互相滋助。若肺肾阴液亏虚,则机体失其濡养而燥热内生,故肺失清肃而气逆,肾阴不能敛阳而火动,是为阴虚的病理特点。
阴虚肺燥,津不上承,肺失清润,故干咳少痰,口燥咽干,甚或音哑。虚火内扰,灼伤肺络,故见咳血或痰中带血。阴虚生内热,髓亏骨失养,则骨蒸潮热,颧红盗汗,腰膝酸软。阴精不足,虚火内扰,故男子可见遗精,女子可为经少经闭,亦可为月经量多。
治疗原则 : 滋补肺肾。
十,肾不纳气
临床表现 : 呼多吸少,喘促气短,动则尤甚,声音低怯,咳吐白痰,腰膝酸软,或溺随咳出,或疲乏自汗,或畏寒肢凉,面白唇暗,舌淡苔白,脉弱而数。亦或咽干,口燥,颧红,躁扰不宁,脉细而数。  
病因病机 : 多由久病咳喘,耗伤肺气,病久及肾,以致肺肾气虚。肺司呼吸,肾主纳气,肺为气主主,肾为气之根。故肺肾气虚的病变,常表现为呼吸气息的异常。因其病本已经及肾,肾虚而摄纳无权,故称“肾不纳气”。肾不纳气以气虚为主,一般偏于阳虚,但亦有偏于阴虚而为气阴不足者。
肺肾气虚,气不归元,肾失摄纳,故呼多吸少,气短喘促,动则尤甚。肺气亏虚,津液不得敷布,则聚而为痰饮,痰饮停肺,故见咳嗽吐痰。肺虚则宗气亦微,卫表不固,故声音低怯,常自汗出。肾气不固,膀胱失约,则尿随咳出,或余沥不尽。若兼见畏冷肢凉,面白唇暗,脉弱而数者,为气虚而偏阳虚,系阳气失却温煦,推动乏力,若兼见颧红,咽干,躁扰不宁,脉细而数者,为气虚而兼阴液亏少,以致阴不敛阳。
治疗原则 : 补肾纳气。
十一,脾肾阳虚
临床表现 : 形寒肢冷,面色光白,腰膝或少腹冷痛,久泻久痢不止,或下利清谷,五更泄泻,完谷不化,或面浮肢肿,小便不利,甚则腹胀水臌。舌质淡胖或淡嫩,舌苔白滑,脉弱或沉迟无力。
病因病机 : 多因病久耗伤阳气,如水邪久踞,肾阳虚衰而不能温养脾土,或为久泻久痢,脾阳虚衰微而病损及肾,终则脾肾阳气俱虚。
脾肾阳虚,则阴寒内盛,阴寒阻滞阳气,机体失温煦,故形寒肢冷,面色光白,少腹腰膝冷痛。脾阳不振,又不得命火之助,则运化迟钝。水谷不得腐熟,故下利清冷,或完谷不化,五更泄泻。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命门火衰而不能气化水液,则水湿内停,泛溢肌肤,而见小便不利,肢体浮肿,腹胀水臌等症。
治疗原则  : 温补脾肾。
十二,肝肾阴虚
临床表现 : 头晕目眩,失眠健忘,耳鸣如蝉,口燥咽干,胁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颧红盗汗,男子遗精,女子月经量少,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病因病机 : 多由房室不节,肾之阴精耗损,以致肝阴随之亏虚,或因情志内伤,肝阳过亢,久则耗阴,肝阴不足而下及肾阴,或是温热病久,肝肾阴液被却等所致。
肝肾同源,肝阴与肾阴互相滋长,盛则同盛,衰则同衰。肾阴不足则水不荣木,因而肝阴亦亏。肝阴不足,则下及肾阴,以致肾阴亦虚。阴虚则阳亢,故肝肾阴虚证以阴液亏少,虚阳偏亢为病变特点。
肝肾阴液亏虚,不能上荣头目,故头晕,目眩,耳鸣,健忘。阴亏而虚阳偏亢,虚火内扰,则见失眠,五心烦热,颧红盗汗等症。肝失滋养,则胁痛隐隐。阴精亏少,则腰膝酸软。虚火扰动精室,则见遗精。阴亏冲任空虚,故月经量少。
治疗原则 : 滋补肝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