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培育中的思维培养(三)

 开悟学堂 2015-09-04

培育中的思维培养(三)(09.12.18

三、思维的培养

思维是人的一种本能。但是,思维的有序、可控和发挥,是要培养的。因此,思维的培养是有阶段的。

1)思维的基础培养

思维的表现,是通过概念达成的。因此,思维建设的基础是概念。没有清晰的概念作为依托,思维活动,就得不到完整的表达,就不能形成流畅的交流,也不可能连贯和深入。

因此,思维建设,首要的是让孩子多见,多看,多接触。这种多看、多见、多接触的本质,就是给予孩子自由。要达到这个目的,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而不受制现实条件的影响。一般旅游、观光、野营、游戏、看影片、讲故事、动手干家务等,都是建设孩子基本概念的绝好途径。

孩子的基本概念的建设,要打破一个怕孩子犯错误的错误观念。孩子是张白纸,对事物是不可能有判断力的。因此,孩子的犯错,只是针对有正常判断力的成人而言。如果强调孩子犯错,就是成人改变了自己的评判对象,其本质是成人在犯错。对孩子来讲,出现成人认为是错误的行为,是完全正常的。

相反,孩子的“犯错”,却是一个培养孩子认识力、分析力,建立识别力、判断力的绝好机会。因此,孩子的“犯错”,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犯错”越多、越早的孩子,成熟也越快。这和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习题做得多,成绩越好,都是一个道理。而见得多的孩子,认知反应快的普遍现象,也是基于这个原理。

其次,培养孩子思维,需要建立孩子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分辨力。用日常语言讲,就是培养孩子对事物的准确描述力。完成这个工作,需要家长采取多提问、多启发、多引导的交流方式。而不是多肯定、多解释、多训斥。前者,让孩子自己产生分辨力;后者,是家长在孩子大脑盖章。两者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自动分辨力系统,是启动孩子思维发动机的必要条件;它造就了孩子的主动性。后者,增加的只是一种符号记忆,一种僵化的复制品,甚至还束缚了孩子的主动思维能力。

在建设孩子基本概念的同时,要和孩子进行广泛的交流。这种交流不仅能加深孩子对概念的认识,也帮助孩子捋清概念的范畴。

帮助孩子建立了广泛而清晰的概念,就完成了孩子的基础培育工作。

孩子的所谓聪明,表现在对事物反应的快慢上。因此,见识多的孩子,自然就显得比见识少的孩子显得接受能力快,也自然显得要聪明。而很多孩子,因对概念掌握的稀少,而不能用我们成人社会的语言来表达。因此,就显得思维较晚发育,也就被有成见的成人认为不聪明,而受到不公正的歧视待遇。从而给孩子心灵造成一种逆反的自然厌恶。最终导致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下意识的反抗后的自闭。其结果是扼杀了孩子的基本能力,也导致这个孩子从此踏上了一条艰难的人生之路。其实,罪过来自于成人的无知。

2)逻辑思维的形成和培养

建立了广泛而清晰的概念基础后,就进入下一步逻辑思维的造就。没有逻辑,思维因散乱而不成章法,就失去了思维的作用和意义。

逻辑的建立仍然是依据概念的,只是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尽量准确的界定。找到了概念的边界,就能在一堆概念中拼接出次序。概念边界的衔接点,就是逻辑点。而众多事物的正常排序,就构成了逻辑链。

譬如,以下的十三个字:怒、思、恼、痛、恨、虑、伤、烦、醒、喜、动、静、通等。初看上去,没有关联,而且很多还是对立词。如果我将它们进行以下的排序:

静则思,思则虑,虑则烦,烦则恼,恼则怒,怒则恨,恨则痛,痛则伤,伤则醒,醒则动,动则通,通则喜。那么对立的词汇和情绪,就有了自然的和谐。当然,这种认识不是唯一的。中间可以分叉,走向其它的途径。

如果一个孩子能够对概念有清晰的认识和把握,那么这个孩子就已经具备了真正的独立判断能力。联系到具体,譬如物理。首要的就是对概念的清晰认识。这个基础是学好物理的最基本要求。有了对物理概念的清晰认识,就能够准确运用数学的工具,问题也就自然得到了解决。其它科目或知识,也是一样。

事物的逻辑是客观存在的,是事物之间的自然联系。因此,了解和掌握了事物的内在性,就自然能找到事物的边界,也自然能建立起事物相互间的逻辑。而事物的永恒运动性,使事物的内在性,不能依靠背诵式的简单记忆来僵化认识,而要靠对事物的本源性的根本认识,才能有机地把握。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僵化教育出来的孩子,只能是一部考试的机器,是一个书呆子。而经过社会实践后的孩子,却往往才拥有真实的才能。

逻辑的建立,最好是伴随着概念认识的过程,一同进行。这样不会出现书呆子的现象。而这种培养,只有是提问式的培育,让孩子自己主动寻找概念的连接,才能达成。这也就证明了为什么我们教育出来的孩子,往往缺少逻辑的观念,尽做出和教育期望结果不能相符的行为。

有了逻辑,思维才算真正地建立了。这个时候,孩子的独立性就真正地体现了。作为发动机的孩子,就被真正地点着了。家长,就不用为孩子的未来,过份地担忧了。

3)人才的奠定——系统思维的建设

所谓系统思维,就是非单方面、单级或单向考虑问题,而是围绕着问题存在的环境,问题可能涉及的事物,进行全面的、有轻重缓急层次的关联逻辑排序。其结果就是全面掌握了事物的发展轨迹。诸葛亮之所以被称为军事家,就是因为他在战场上运用了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系统思维,而非猛张飞般称勇斗狠的单向体力劳动。

系统思维的建立,本质上就是以上所说的逻辑思维建设,在不同领域、行业、科目上的分别建设。也就是说,不断地完成不同领域、行业或学科方面的概念的扩展和逻辑的关联建设,就能实现系统思维,也就踏上了成才的基本轨道。

用之于现实,就是多广泛地,不加限制地、最好是带着问题多看书,多思考,多对比。努力找出同一事物在不同领域、行业或学科中的准确位子和意义,就能成为真正的名实相符的专家。

因此,鼓励孩子广泛地涉猎,是孩子能够真正成才的必要前提条件。相比之下,当今的机械式狭窄的课本教育,就必然是大批量地生产毕业就失业的考试机器上的标准件。

显然,带着问题,进行广泛地阅读和思考,就是建立系统思维的必要条件。

总结以上的论述,简单地讲,就是:广博的概念,哲学的厘清,逻辑的串联,系统的决策。

                                      恍然大悟:  钱浩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