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阳修“保全”蒋之仪

 江山携手 2015-09-05

欧阳修“保全”蒋之仪

蒋之仪何许人也?他就是令欧阳修蒙受奇耻大辱的、忘恩负义的小人蒋之奇的胞兄。

不过,要理清欧阳修与蒋之奇之间的恩怨情仇,还要从宋英宗治平二年四月的”濮议之争”谈起。

何谓” 濮议之争”?简单地讲就是,由于仁宗(赵祯)没有儿子,就在嘉祐七年(1062)八月指定其皇兄濮安懿王(赵允让)的儿子赵宗实为皇子,改名赵曙。次年三月,仁宗去世, 赵曙即位为英宗,改元治平。英宗即位之初,朝廷百官依例加官封爵,皇亲国戚以至已故诸王也都各自封赠。其中对英宗的生父濮安懿王应该加封什么尊号,封赠的制书(文件)又该如何称呼?英宗要求大臣们讨论。未料由此引起一场波涛汹涌的争议。

这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以司马光为首的一批“台谏派”认为,按照传统礼法,英宗既已嗣位仁宗,他与濮王之间就不再是父子,而只是君臣,英宗应称其为“皇伯”。而以韩琦、欧阳修为代表的中枢“中书派”认为“所生、所后皆称父母”,英宗应称濮王为“皇考”(即皇父),这个意见暗合了英宗的心意。此议自治平二年四月九日闹到第二年正月二十二日,其间不仅使得朝臣们产生对立两派,也引起“两宫”(即太后和英宗)不和。最后由于曹太后一锤定音:可令皇帝称“亲”,尊濮安懿王为“懿皇”,他的三个妃子“并称后”。至此,韩琦、欧阳修一派“取胜”。另一派之吕海、范纯仁、吕大防、吕公著等均同贬外放。

但相当一批台谏朝臣对韩琦、欧阳修们的“仇恨”反引向深入,由于欧阳修是中书省(宰相)礼制思想的主脑,有关奏章也多出自欧阳修之手,因此欧阳修便成了众矢之的,被作为重点攻击的目标:有的直言上书,骂他是“豺狼”、“奸邪”,“以枉道悦人主”(以假道理阿谀奉承英宗),应该“人臣所共弃”,对他恨之入骨,时刻在寻找机会“搬倒”他。

先是治平四年正月,英宗逝世,神宗(赵琐)即位。二月,朝廷为英宗举行大丧仪式。百官都縞服素袍,惟欧阳修一时疏忽,在丧服里面穿上一件紫袍,拜祭时被监察御史发现,立即上书弹劾,要求对欧阳修大加贬责。但神宗压下了这份奏章,只是派人悄悄告知,叫他赶快换掉紫袍而作罢,并无处分。对立面很不甘心,正面攻击不下,便使起造谣污蔑手段来。此中另有一番周折。

且说欧阳修夫人堂弟薛宗孺,原任淄州知州。因曾荐举的人贪脏枉法被拘捕,牵连受审。他原想依仗身为参政的堂姐夫之势,可以获得赦免。谁知欧阳修不仅没有为他说话,反而郑重声明,不可因他是自己亲戚而侥幸免罪,结果薛宗孺被依法罢官。由此怀恨在心,散布流言说欧阳修和长儿螅吴氏关系暧昧。谣言传到集贤校理刘谨耳中,刘与欧素为仇家,便添油加醋地告诉了御史中丞彭思永,彭又传给其下属蒋之奇。
蒋之奇是嘉祐二年进士,同欧阳修有座主(主考官)与门生的关系,且受“恩师”爱重。治平二年九月,蒋应制科不入等,便趁“濮议之争”正热闹的时机,极言支持欧公的意见,从而取得欧阳修的进一步好感和信任。濮议之后,欧阳修极力荐举他被任命为监察御史里行。他自然为被“台谏派”众人所不容,正在为此苦恼,并试图改变这种处境之时。他从彭思永那里听到这个谣言,决定反戈一击,就连夜写下了弹劾“恩师”的奏章,坚决请求朝廷将欧阳修处以极刑,暴尸示众。最后虽经过调查他们纯属“空造之语”,蒋、彭均受到降贬处分。但饱受中伤残害的欧阳修坚决地辞去参政知事,而改任到青州。

青州下属的临淄县,县令蒋之仪是蒋之琦的胞兄,他因事得罪了两级上司的官员,正受到“查处”。现在落在欧阳修手下,官员们认为欧绝不会放过他,就火上浇油极力诋毁蒋之仪,促使对他严惩。然而欧公却不是徇私害公之人,他马上派人去做周密细致的调查,发现蒋之仪并无过失,因此,反而亲自出面极力保全,使蒋之仪得到幸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