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式家具对清宫家具的影响

 芝润斋 2015-09-05

纵观中国家具史,清代的宫廷家具以其做工精湛、用料考究而闻名,在吸收各地家具优秀技艺的同时发展提高,形成了清宫家具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语言。在存世于今的清宫家具中,有很大一部分家具是受到岭南地区广东家具的影响,这类家具,用料考究,造型厚重,装饰风格华丽精美,中西合璧,具有着鲜明的广式家具的风格特点。

一、广式家具产生的背景

广式家具的产地在广州,广州是对外贸易的窗口,是中西文化折射的焦点。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南洋各处的优质木材及香料,首先要由广州进口,制造家具的原材料比较充裕,这些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赋予了广式家具独特的艺术风格。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开放海禁之后,进出口贸易隆盛,为外国文化和欧洲美术进入中原和内廷大开方便之门。当时,从欧洲输入的绘画、版画、金工、珐琅、玻璃等作品最先经过广州,再贡进内廷或流向各地大城市。其工艺技术往往首先在广州生根、开花、结果,再向各地传播。

广式家具为清代统治阶级所青睐,究其原因,其一,是由于广东是贵重木料的主产地,南洋各国的优质木料多经由广州进口,制作原料充裕。因此广式家具用料毫不吝惜,家具尺寸随意加大放宽,以显示雄浑与稳重;第二,当时西方正值文艺复兴后的法国路易十四、十五时期,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的艺术大行其道。西洋家具追求美观,因此雕刻多、手工多、镶嵌多、装饰性浓,更有很多极富想象力的造型,如女神像、天使像等。西洋风格给人以金碧辉煌和雍容华贵的印象,符合盛世王朝的审美追求,对处于对外贸易前沿口岸的广式家具产生了很大影响,借鉴了西方装饰风格的广式家具成为清廷主要家具来源;第三,清代中期,特别是到了乾隆时期,国内秩序稳定,经济发展,库藏充盈,使统治者有足够的闲情雅兴享受山水园林之趣。

从存世于今的清宫内务府档案中可以看到,在清代宫廷苑囿内,广式家具无处不在。为迎合清皇室追求奢华的审美爱好,清宫造办处专门设立了“广木作”刻意创新,满足清代皇室对家具的需求。

图一为西番莲纹饰
图一:西番莲纹饰

广式家具一方面汲取了中国传统的家具的风格,同时也吸收了西方家具的长处,逐渐形成了与时代相适应的新款式,如博古柜、书架、桌、椅、凳、花几等,用材粗大充裕,木质一致,不少家具采用一木连作而成。其装饰雕刻技法上的特色是花纹雕刻深峻,刀法圆熟,磨工精细。其雕刻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建筑雕刻的影响,其装饰的花纹和纹样,不少是采用西法而成。如广式家具中大量采用西番莲作装饰,这种西番莲花纹,线条流畅,变化多样,可以根据不同器形而随意延伸,(图一为西番莲纹饰)如果装饰在圆形器物上,其枝叶多作循环式,各面纹饰衔接巧妙,很难分辨它们的首尾。

二、广式家具采用西洋工艺装饰技法

广式家具大量采用西方的装饰风格及技法,在工艺上,采用珐琅镶嵌、象牙雕刻、玻璃油画装饰,形成了一套广式家具独特的装饰手法。

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得广东在第一时间接触到西方的先进的工艺技术,如当时的玻璃工艺,由于地缘优势使得广东地区输入了不少西方玻璃,人称“洋玻璃”。“广州人还利用进口玻璃的碎片回炉烧成玻璃器,同时也用本地矿石作原料烧炼成玻璃器,人称'土玻璃’。”(杨伯达语)清宫造办处玻璃厂第一代工匠中就有广东玻璃匠在效力。玻璃油画由于其强烈的装饰效果,进入到了清代宫廷中,在皇家宫殿苑囿中极为常见。在清宫档案中称为“画片玻璃”。

现在在故宫博物院内,还珍藏有一些镶嵌着玻璃油画的屏风,无一不体现着广式家具的装饰风格和特点。

图二_紫檀边座嵌牙雕十三洋行图插屏
图二:紫檀边座嵌牙雕十三洋行图插屏

图二这件紫檀边座嵌牙雕十三洋行图插屏就是一件作工细腻的广式玻璃油画家具。它以清代中期广州十三洋行为背景制作,屏风横87厘米,纵47.5厘米,通高141厘米,插屏边框及底座为紫檀木制,屏心以染牙雕刻广州风景,画面以当时在广州开设的十三洋行建筑为主体,描绘当时广州对外贸易的繁荣景象。画面中舸帆如过江之鲫,在水面上川流不息,两边的岸上一座座中外建筑物鳞次栉比,客商云集,由近及远的靖海门、越秀山镇海楼等著名建筑物尽收眼底。整个画面颜色鲜明,层次错落有致,立体感极强,富有写实般的效果,表现了当时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的繁忙情景。

此插屏以玻璃油画作衬地儿,在玻璃的背面描绘乌云和水波纹来表现屏心的天际部分和江水,象牙着色的大小船只就直接粘在玻璃表面。为防止嵌件脱落和灰尘的污染,又在它的屏心外罩上了透明的玻璃框。这件插屏的边框雕刻双边线夹夔纹绵结图案,蝙蝠间卷草纹站牙,两柱间的绦环板上浮雕蝙蝠和夔纹,披水牙及座墩上则浮雕蝠纹及西方巴洛克纹饰风格的卷草纹。插屏背面则采用极为名贵的楠木板材,嵌染牙博古花蝶图案,雕工细腻,装饰丰富。

广式家具中还大量采用珐琅工艺,清代的珐琅制作主要是在广州。珐琅,在明代称为“大食窑”,清人俗称“景泰蓝”。另外还有錾胎珐琅,即明人称之为“佛郎嵌”者,其传世遗物甚少。然而清宫旧藏珐琅器品种丰富,工艺精湛,除掐丝珐琅、錾胎珐琅外,还出现了画珐琅和透明珐琅两个新品种,其中画珐琅被应广泛应用于家具制作中。清王朝建立之初,曾一度实行海禁,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始开海禁。当时,只允许外国商船进入粤海关一处,这使广州地区最先接触到西方盛行的画珐琅制品。广州的产品多保留着西方文化的韵味。此后,皇室所需的珐琅器不仅向粤海关征定和购买,而且内廷所需的画珐琅匠人也多由粤海关选送。

除了画珐琅之外,錾胎珐琅也是广式家具中最常使用的装饰技法,錾胎珐琅于元代自欧洲传入,称为“佛郎嵌”,胎由铸造、锤焊而成,除减地起线外,其余工序以及所用珐琅料均与掐丝珐琅同。錾胎珐琅是在金属胎的表面,雕錾起线花纹,然后于花纹的下陷处填施各种颜色的珐琅,经过焙烧、镀金、磨光而成,錾胎起线粗壮,有着庄重而醇厚的艺术效果,器物表面呈现出似宝石镶嵌的美感。錾胎珐琅器是金属雕錾工艺与珐琅工艺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工艺。当时的广州是清代中国最大的錾胎珐琅生产基地,其生产数量和产品质量均居首位。

三、清宫造办处与广式家具的制作

从现今故宫所存的广式家具来看,广式风格的宫廷紫檀家具造型以厚重为主,整体较为夸张,腿足部多为刚劲挺阔的方回纹马蹄足,高束腰或特高束腰,束腰上下一般都有肥厚的托腮,分别雕仰莲纹和俯莲纹,为典型的须弥座形式或变体蕉叶纹。不少家具在顶部装饰有带雕饰的部件,看上去类似帽子,受西洋风格影响,有些家具部件的造型源于西洋古典建筑。


图三:咸福宫内的紫檀屏风宝座

在装饰上,常镶嵌色泽艳丽、对比强烈的材料,如画珐琅、掐丝珐琅等。广式风格的宫廷紫檀家具的雕饰最常见的有两类,一是江崖、海水、云龙等中式图案,二是卷草、蔷薇等西洋图案。清宫中最典型的广式家具就是在同一件家具中同时运用中式装饰纹样及西洋的装饰纹样,两种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装饰题材同时运用在同一件家具上,并没有给人牵强附会、生拉硬拽之感,反而有一种妙笔生花的自然美感。

图四_宝座正中靠背围子上的山水人物图案
图四:宝座正中靠背围子上的山水人物图案

在故宫博物院咸福宫内陈列有一套清中期乾隆时期的紫檀屏风宝座,这套屏风宝座由于不惜工本,整体采用紫檀大料制做,造型显得厚重凝华,富丽大气。(图三)屏风帽子上采用深浮雕手法雕刻着具有巴洛克风格的西番莲花纹,(图一即为这件屏风上的屏帽)屏心上则雕刻着中国传统的山水人物纹饰,而宝座的靠背扶手围板上雕刻着中国传统的山水人物画(图四),而足端的装饰却吸收了西洋的装饰风格,底足兜转有力,内翻回纹马蹄上雕饰出具有西洋洛可可风格的卷草纹(图五),可谓中西合璧。这种不同风格的中西装饰图案同时运用到一件家具上,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紫檀家具在清宫内廷为数并不少。

图五_足端上的西洋风格卷草纹雕饰
图五:足端上的西洋风格卷草纹雕饰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另外几件广式家具:

图六_紫檀边框铜胎画珐琅西洋仕女像插屏
图六:紫檀边框铜胎画珐琅西洋仕女像插屏

图六是一件清中期紫檀嵌画珐琅西洋人物插屏:

插屏宽114厘米,高218厘米。紫檀木制,由屏框及底座组成,屏座两侧立柱,前后有站牙抵夹,座框内装绦环板,浮雕拐子纹。下饰壼门披水牙板,浮雕拐子纹,屏心镶铜胎画珐琅西洋仕女风景画,画面上有四个衣着西洋服饰的女子,分立于西洋房间内外,她们神态各异,位于室外的西洋仕女共计三人,她们或手执折扇、或举扇上扬,或手捧钟表,而立于室内的仕女正倚窗而立,向外张望,具有写实的艺术效果。

图七_紫檀嵌珐琅边玻璃油画圆挂屏
图七:紫檀嵌珐琅边玻璃油画圆挂屏

图七为清中期紫檀嵌珐琅边玻璃油画圆挂屏(一对):

宽70厘米,高93.5厘米。紫檀木边框,嵌西洋卷草花纹及盘肠锦结纹画珐琅片。心为玻璃油画,其山水、树石的画法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特点。而人物楼船则皆为西式,此屏是明显的广式家具的作法,是中国画师仿西洋油画风景而作。

图八_清中期紫檀边座点翠竹插屏
图八:清中期紫檀边座点翠竹插屏

清中期紫檀边座点翠竹插屏(图八):

宽116.5厘米,高220厘米。插屏边框紫檀木制,屏上装饰镂雕西番莲式样的屏帽,屏帽下接的挂牙亦镂雕成西番莲式样。屏心以黑丝绒作地,上面衬托着翠竹图。边框四站牙做成葫芦形,镂雕欧式卷草纹。前后披水牙子浮雕欧式卷草纹。披水牙上部的绦环板镶嵌着夔纹间西番纹珐琅片一块。此屏从用材、造型、雕刻、纹饰等方面来看,都凸显广州硬木家具的风格和特点。

图九_紫檀雕西洋花纹扶手椅
图九:紫檀雕西洋花纹扶手椅

图九这件紫檀雕西洋花纹扶手椅,通体采用紫檀木制成,具有明显的西洋风格。扶手椅长66厘米,宽51.5厘米,高117.5厘米。靠背扶手取西洋巴洛克式,搭脑雕出象形的螺壳,背板作瓶形,扶手两卷连续,与前角柱相合。面下低束腰,西洋卷叶式曲边牙条,三弯式腿,鹰爪式足,落在方形托泥之上。整体造型玲珑舒展,是中西文化艺术巧妙结合的典型范例,惟有广东工匠才能做出这种西洋味道明显的宫廷家具。 

在紫禁城内既可以看到厚重凝华、中西合璧的广式家具,又可以看到造型纤秀、精雕细作的苏式家具,而同时造办处的家具匠师们在吸收了广式和苏式家具的基础上,制作出了介于广式和苏式之间、富丽堂皇的宫廷家具,布置在清宫大内的正殿寝宫、行宫苑囿、皇家佛堂寺庙中。

宫廷家具以色泽浓重的紫檀木为首选,用料比广式要小,工艺严谨接近苏作,在造型上追求雄浑稳重,与清宫的建筑及工艺陈设品的风格保持了一致性;装饰纹样也从内府所藏的青铜鼎彝、玉器文玩中找到灵感,喜欢用夔龙、夔凤、蟠纹、雷纹、蝉纹、饕餮纹、勾云纹及博古纹等,追求古雅的艺术风格。(见图十)

图十_紫檀嵌玉宝座
图十:紫檀嵌玉宝座

图十为紫檀嵌玉宝座,此宝座通体采用名贵的紫檀木制成,为清乾隆年制。宝座为三屏式,座面长114厘米,宽89厘米,通高105厘米,靠背及两侧扶手边框雕刻着清代中期颇为流行的拐子纹饰;靠背及扶手中心则浮雕海水纹地,其上嵌白玉正龙,火珠,夔龙拐子,座面下有束腰,束腰上面嵌有长条珐琅片。束腰下面的牙板上嵌有白玉团花、双蝠及彩石花叶,腿足甚为厚拙,足端为云纹外翻足,足下踩托泥。座前附有一只精美的脚踏。这件宝座造型疏朗大方,装饰华丽,做工精湛,在颜色深沉的紫檀木上饰以白玉、珐琅,吸收了苏式家具精雕细嵌的做工和广式家具的富丽堂皇,是一件艺术价值很高的宫廷家具。

无论是广作、苏作家具还是在此基础上制作的宫廷家具,它们都在中国家具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页,而广式家具对清代宫廷家具的影响尤其深远,主导着清代宫廷家具的风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