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务劳动:孩子不是旁观者_关颖v

 网络流沙 2015-09-05
作者:关颖,本文发表于2015-9-4《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专刊
http://paper./zgjyb/html/2015-09/04/content_441401.htm?div=-1
《中国教育报》编者按:
日前,教育部、团中央和全国少工委联合颁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本版拟开设“劳动教育大家谈”栏目,首期刊发的是社会学家关颖对儿童视角和家庭视角的提醒和强调。欢迎读者来稿讨论,多视角认识劳动教育的涵义,甄别目前劳动教育的误区,分享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中进行劳动教育的经验。来稿请发到jiatingjiaoyu@edumail.com.cn,主题注明“劳动教育”,截止日期:10月15日。
http://paper./zgjyb/html/2015-09/04/content_441402.htm?div=-1
教育部、团中央和全国少工委重视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其初衷和诸多举措的确值得点赞。然而细读《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本人作为研究者,以自身家庭教育社会学的研究积累和对劳动教育的基本认识,对其中有关家务劳动的某些提法则不敢苟同。一个强烈的感觉是,《意见》及官方解读是以学校为本,缺少儿童视角和家庭视角,其中有关家务劳动的认识误区,很容易误导日后的劳动教育实施。
家务劳动是谁的事
《意见》提出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家务劳动,“家里事情帮着做”——孩子本是家庭中的一员,只要具备了一定的劳动能力,就应当自觉地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是应尽的义务。而一个“帮”字,却把孩子排除在外,很容易造成家务劳动就是父母的事而不是自己的本分的错觉;继而认为做家务是帮父母做,是额外的事。这个“帮”字,难免使学生产生对家务劳动的排斥,而做点儿家务事就跟父母讨价还价将成为理所当然,也成了孩子不承担家务劳动的托词。
大量研究表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