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中农村红白喜事今昔谈

 佳文天下 2015-09-06

关中农村红白喜事今昔谈

 还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我在西安市郊区居住时,就曾见过和参加过老百姓的红白喜事。那时几乎没有哪家人能从自己家里拿齐待客需要的桌椅板凳碗盘盆筷的,都是从村里挨门挨户借来的,所以总是七长八短,各式各样。办事时一般是搭了席棚的,一坐十席八席不稀罕,但所吃饭菜毕竟简单,最好的也只是每席大约有一斤肉吧。酒当然是从镇上买来的散白酒。如今大不同了。自从改革开放,关中农村的宴席悄悄地发生了巨大变化,乡村在向城市看齐,水平明显提高,现代化元素大量增加。大体上,城市有的,乡间都有了。只是只是有一点,千百年来,在广大农民中流传的许多风俗习惯,仍然保持不变。当然应该说,有不变的,也有变的,这不变的中间,有许多是饶有趣味的东西。

在关中东府的富平县,我约了几位年岁大见识广的朋友,请他们摆一摆过去和现在乡间宴席的菜谱。他们公认,在富平,两品、两盘、六小菜,先是凉菜,后是热菜,这形式,大致未变。但内容上变化较大。并举例如下:

文化大革命前:

两品为烧肉垫红豆腐和杂烩。两盘为八宝米和糟肘子。六小菜为生汆丸子、酸辣汤、红肘子、甜汤、小炒、粉条豆芽。

改革开放后:

两品为清汤鱿鱼和清蒸全鸡。两盘为全鱼和蜜汁葫芦。六小菜为生汆丸子、酸辣肚吊、糖醋里脊、炒腰花、猴戴帽、烩水果。

上述变化,最明显的是,先前以蒸菜为主,有点肉,不多,一般每种肉菜只在碗盘上面放一层,如肉片,便按每席八人计算,放八片。而现在,则以炒菜为主,并且县城里的,西安市里的,饭店里的,根据各家的不同条件,都照搬过来。全鸡和鱿鱼,是先前从未有过的,现在无论贫富,几乎都不可没有。糟肘子、猴戴帽,是西安市大饭店的名菜,也传到乡下了。烩水果更是一种时尚菜。

除开菜谱的变化,桌椅板凳和餐具也大变样。许多乡村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行当:租赁。几百户的村庄甚至有好几家搞租赁。你要办事,要什么提供什么,桌椅板凳全套,大小锅盆齐全,代搭席棚,为你录像,还协助配音,代写说明词。要音响有音响,要对联有对联。少数地方,集体也准备有一些宴席用具,不过,不够齐全,管理不善,服务不周,常常敌不过租赁者的竞争,有逐渐减少之势。

烟茶酒水之类,也有大的变化。茶,以前以砖茶为主,有人专门烧茶炉子,一壶一壶地供应红茶。现在,花茶占了上风,茉莉花茶为许多人所喜爱,精致的陕青茶也多起来。酒早已不用散装,西凤酒成主流。

最显眼的变化是,全新的东西大量进入乡村红白喜事的全过程。新式饮料与传统的白酒并行且有逐渐压倒的势头。年青人的喜爱是啤酒,是可乐,是矿泉水。没有几家的宴席不是整箱整箱地买了来供应的。音响与传统的吹鼓手并行,且有逐渐压倒的势头。几个年青人组成的音乐小分队,几乎遍布所有乡村的各个角落。他们多才多艺,流行歌曲,秦腔眉胡碗碗腔,甚至当婚礼的主持人,都行。

以上所说,都属平常、普通、平头老百姓的情形,不是什么摆阔气耍排场。在外边做生意或当了大老板的当别论。

事情在起变化,却也有不变的。礼仪方面的东西基本不变。主要表现为请一个管事的总头目,同时请一批帮忙的乡党。让他们把红白喜事操办得井井有条,在情在理。

这管事的总头目,一般称之为执事,或者大总管,或者“相奉”。这“相奉”二字,不知道应该怎样写。写“相奉”,那理由是,互相奉献,你有事,须请人帮忙,我有事,也得请人协助。有人说应该是“相烘”,取“烘云托月”意。有人则认为应该是“祥鸿”,吉祥如意的鸿鹄或鸿雁。究竟是什么?谁知道呢?想来总应该是一个吉祥而又让人尊敬的词汇。

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当这样的大总管。这样的人,必定是在乡里间有威望的人,热心肠,懂礼节,有一定的组织协调才能,有相当经验。这样的人,不是谁指定,也不是由什么人什么组织与群体选举出来的,而是自然形成的,是众望所归。大体上,每一自然村都有一两位具备条件能够当大总管的人,而又一般只在本村服务,除非极特殊情况,不到外村去担任此种职务的。有人解释说:只有在本村本地,才会认识每一个大人小孩,才能得心应手地指挥好这样一种大场面、大活动。

办事人家,只须请好这样一位大总管,便可放心地将一切工作全盘地交付和拜托给他去做,只须交代明白花多少钱,和一些特别的要求。按规矩,决定了这样的大总管以后,主人家就也不可以再由自己随便作主。大总管到职后,第一件事是挑选好所有的帮忙人员。也有把所有的帮忙人员统称之为“相奉”的,而大总管则叫“相奉头”。他们的工作是十分认真也十分有秩序。先是公布一张执事单来,即人员分工名单。从大总管到烧火的、倒茶的,谁管那几张桌子,谁接待客人,分配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谓滴水不漏。人们说:“过事就是过‘相奉’”。先前这样的工作,都是义务性质的,不会要一文钱,只由主人家管饭。现在开始要报酬了,但一般不甚多。

请“相奉”,在农村,在办事的人家,是一件庄严的大事。对平日有些关系不太融洽的人家,此时更应该特别地去请,恭恭敬敬地去请,登门请。这是化解矛盾的大好时机。或是竟然不请,便会结下更深的怨恨。在此类情形中,关中农村的风气至今仍然淳厚朴实,令人感动。其间最值得说说的是,人们重义轻利,平时财大气粗的人家,若是不注意改善关系,往往会请不到帮忙的人。而凡是本村的人,在外边无论干什么事,当多大的官,回来后,还是按习惯、按班辈称呼,宴席入座,应该坐下席的,还是得靠后站。这个书记那个长,此时此地,切不可摆官架子,没人理那一套,老一辈见了你,还是叫狗娃铁蛋。你也得老老实实地叫一声老伯大爷。俗话说得好:“官大不压乡里”。你必须有自知之明。也许,在一切场合,本来都应该如此的吧。难道只要当了官,便会脱胎换骨,变做圣人神仙,高人一等了吗?没有的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