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的点题方法 点题是一个考场作文的提升点。 一、点题的定义 点题,就是在恰当的地方用简明扼要的语句点明题意,揭示文章的主旨,暗示全文的脉络层次。这种用于点题的语句,我们称之为点题之笔。这种点题之笔,在诗歌中又称之为“诗眼”,在文章中又称之为“文眼”,是全诗文的精神“团聚处”。 巧妙的点题之笔,着墨不多,但常会收到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所以,我们在写文章时,必须在关键的地方用上几句警语点明要旨,使文章的内容更加精辟有力,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点题的作用 点题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点明全文中心,使读者一目了然,便于掌握中心,抓住重点,提高阅读效率。
2、 3、升华主题,有时着墨不多的几个词句,就能使读者豁然开朗,使文章思想内涵得到进一步升华。 三、点题的方法 点题的方法可以有以下几种: 1、开头点题。2、用题记点题。3、用小标题点题。4、独立成段点题。5、用在段首句点题。6、议论分析中点题。7、结尾点题。8、用后记形式点题。 三、点题的反思 (一)高考作文实例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万物在传递中绵延不已,人类在传递中生生不息。技艺、经验可以传递,思想、感情可以传递…… 请以“传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二)考生点解分析 例1: (开篇)就像我沉重的眼皮传递我困了的讯息一样,生活中很多东西并不直接表达讯息,而是间接的传递,或暗示。 (结尾)我们要细心体会生活所传递的东西。 分析:开篇点题模糊,观点不明确;首尾不相呼应,从而造成思想散漫,笔墨不够集中。 例2: (开篇)传递,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不可缺失。我们有传递快乐、火炬等等,但我更希望传递爱心。爱心,是最可贵的。爱心带来的是和平与和谐。爱心能够引导人们在他人有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在他们无助时嘘寒问暖。 分析:点题偏离重心,首段用大量的篇幅写“爱心”,未能集中于“传递”的过程与结果之中。 例3: (开篇)飓风“莫拉克”来势凶凶,“天鹅”则在南海上肆虐,苏皖地区连降暴雨,洪涝灾害不断,河南河北处于烈日之下,干旱十分严重……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这些灾害难道是上天赐给中国的庆生礼物吗?当然不是,在这些灾害底下,人们正互相传递着爱。 分析:点题逻辑不严密。情境的设置与观点的提出存在距离,前者似乎想追求一种先抑后扬的效果,但情境与观点间的逻辑有些牵强。 例4: (开篇)08年北京奥运会的圣火传递,及至8月8日晚,那圣火点燃了鸟巢。火炬传递过程中的每一段、每一个人,都代着对奥林匹克精神,他们传递着“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口号。 火,是可以摧毁一草一切的,火的实质是能量的释放而产生的一种因高温而释放光能的非物质,人类利用它,传承了几百万年的文化,它给万物带来了灾难,同时也给万物带来了光明。 分析:开篇两段只是有事件没有观点,使中心不明确。 例5: (开篇)何谓“传递”,顾名思义,即将一种东西从这里传递到那里,从这一代人的手中传递到另一代人的手里。或许“传递”一词并不是与生俱来,但“传递”却与我们息息相关,对人类乃至整个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 分析:解说性点题,缺少一些文学色彩;点题却没有明确中心,范围过大。 (二)点题失误小结: 管中窥豹,我们在点题中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点题模糊,观点不明确。 2、点题偏离题意。 3、点题逻辑不严密。 4、点题缺少观点。 5、点题缺失文采。 四、点题的策略 好的开头,落笔入题,既要紧扣标题,又要引人入胜,使阅卷老师一下就抓住意脉“一见钟情”。对于一般性的议论文或者散文,在开头就应该亮明观点。如果第一段用一则小故事或者用一组排比句来导入,那么第二段一定要把你表达的中心摆出来。如果阅卷老师读完前两段(200字左右),仍不能捕捉到你的观点,就会有一定的阅读急躁情绪,所以此处点题就显得至关重要。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下列方法: (一)关注题目,把握方向
我想,所谓的薪尽火传,大概便是那么一回事。人的骨肉最终必会化为尘土,但是人类伟大的精神却可以递三世可全万世地传递下去。这便是人类伟大之处的体现。传递,是生命最热烈的燃烧。”(广东卷满分作文《薪尽火传》) 分析:此文紧扣题目“薪尽火传”,确立的方向是“生命的燃烧,精神的传递”。 (二)小处入手,深入挖掘 “我有一个幸福的小家,爸爸妈妈很爱我,我也爱他们。至于他们两个之间的爱,直到那一次,我才幸福地发现,原来爱在我家中默默地传递着。”(《爱在家中传》) 分析:人间爱有千万种,作者只取家庭之爱,而且范围限制在“父母对子女的爱”“父母亲之间的爱”,而且用“苹果”把两种爱巧妙结合在一起,构思巧妙。 (三)开门见山,点明主旨 所谓“开门见山”,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就是写文章时直截了当的落笔扣题,总领全篇,纲举目张。 “技艺在传递中日益精湛,文化在传递中步入辉煌,科技在传递中发展,人类在传递中成长。在我们的生活中,传递无处不在。父母将他们的生活经验传递给我们,老师们把文化知识传递给我们,我们总是活在接受传递与传递者之间,我们总会把接受的事物在我们的心中加以提炼,加以升华,加上自己的见解,而这个过程,就是发展。” 分析:文章用大量的事实开门见山地提出“传递的过程是发展”,文中便围绕着这个观点提出了两个小论点:传递的过程是发展,发展的核心是传递。 这种方法易于掌握,它可以是开头直叙其事,也可以是起笔点题;可以是开宗明义揭示主旨,也可以是直接点明观点态度等等。而且这种写法干脆利落,直接进入主题,易于突出中心,读者读起来也容易抓住要领,掌握内容,深刻了解主题。 (四)巧用修辞,抒发情感。 如果一篇文章开头语言生涩、呆板,毫无情感,味同爵腊,定会让人产生厌倦的情绪。可是我们若能在开头围绕着主旨,巧用修辞如比喻、排比、对比、引用(名言、诗句)等,抒发出自己的感情,展示出自己的文学素养,就会将读者带入充满浓情的世界,引发共鸣。
开头用词丰富,比喻、排比等修辞的综合运用,使文章文采斐然,读者为之一振,且水到渠成地点明主旨。 作文的开头应如“凤头”一般小巧而美丽,故而要文字简约,提纲挈领,引人入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