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柴胡汤---半在外,半在里,不是半表半里

 山东中医竹林 2015-09-09

半在外,半在里,不是半表半里 | 小柴胡汤

 90后老中医 2015-09-08 13:15

关于小柴胡汤证,现在的主流观点认为是少阴病的本证,其病位在半表半里,其性质属热,为半表半里的热证。只有李士懋教授提出了反对的意见,认为少阳病的性质是半阴半阳,和半虚半实证,是个病理概念,而不是病位概念,也不是单纯的热证。

述者:田合禄 老师

编辑:90后老中医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饮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伤寒论》第148条

《伤寒论》里,有小柴胡汤证一共17条,太阳病有12条,阳明病有3条,少阳病有1条,厥阴病有1条,从我的理论来说,全在大表部系统,讲述邪从表来,及邪气与正气斗争的机理。

关于小柴胡汤证,现在的主流观点啊,认为小柴胡汤证是少阴病的本证,其病位在半表半里,其性质属热,为半表半里的热证。只有李士懋教授提出了反对的意见,认为少阳病的性质是半阴半阳,和半虚半实证,是个病理概念,而不是病位概念,也不是单纯的热证。

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同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胸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第 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之,(一云其病必下,胁膈中痛),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血弱气尽”是“邪气因入”的原因。太阳主外主表,表之表在皮,在腠理,表之里在胸部。太阴在里在内,里之里是腹部,里之表在腰骶、四肢。表里的分界线是横膈膜,属于肝胆而归于表部,故肝胆的募穴期门,日月都在胁肋部。所以《伤寒论》的第148条说,“必有表,复有里,此为半在表,半在外。”

半在外,半在里,不是半表半里 | 小柴胡汤

在六经欲解时图可以看到,少阳上链接太阳主外,少阳下连接太阴主内,这就是半在里,半在外。就是既有太阳表证,也有太阴里证。不是现行《伤寒论》教材说的又有一个半表半里的病位,这是一个病理概念。

从第96条可以知道,往外胸胁苦满,泻下,心烦,属于半在外,默默不欲饮食,喜呕,属于半在里。交待正气衰弱的一面,说明素体正气虚,邪气入,故“邪气因入”指出邪气实的一面。所以李士懋教授说,半虚半实,凡是外界侵入人体发病都是由正气盛衰,邪气强弱两个方面。

小柴胡汤证的“邪高痛下”都是源于小柴胡汤证是半在外,半在里。如胸中烦,口渴,胁下痞硬,心下悸,外有微热,或咳等皆属于表证,只有腹中痛,属于里证,所以叫“邪高痛下”。小柴胡汤证的4大主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及胸中烦,口渴,胁下痞硬,心下悸,外有微热,或有咳等,主要表现在表之里心肺,邪在从表之表内陷表之里胸部及心肺,从而引起这些症状。

第97条的“血弱气尽”也是指心胸,因为心主血,肺主气。小柴胡汤证属于病发于阳的上焦太阳阳明病。

第148条说,“必有表,复有里。”意思是说先有小柴胡汤表证,然后才有小柴胡汤里证,里证是表证的继续症候。

《素问·五脏别论》:“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气通于肺。”所以是肺的宣发和肃降在决定着腑道的通降的生理功能。

一旦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常就会发生胃家实和脾家实的病变。所谓阳明之为病的胃家实和太阳阳明病的脾约,是肺功能失常导致的胃家实和脾家实,无论是伤寒还是伤于热,都能使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调而发病。

少阳本证不仅有阳旦,桂枝汤的证,以及白虎汤的证,这些是太阳和少阳。少阳(相火)太过就是白虎汤一类,少阳不及就是阳旦,桂枝汤一类。

半在外,半在里,不是半表半里 |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为发汗剂而非和剂|

第97条:“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与胁下”是指病位半在外,在表,病发于阳的症。“血弱气尽”是指病位在半在里,病发于阴的症,即脾胃虚,不生气血的一面。

小柴胡汤的本源全在于表部,里部胃家实,脾约症等症候是由表部引起的。因此张仲景治病的主要原则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而汗出解也。”首先是开通表部,身濈然而汗出解。表部一开通,肺宣发肃降功能正常了,里证也随之而解。

半在里,半在外,是言病位,“邪气因入”,“结于胁下”及“血弱气尽”是言病机,小柴胡汤证应发汗解表为主,所以小柴胡是发汗剂,而不是和剂。

第101条“凡柴胡汤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第104条“先服小柴胡汤以解外。”都是讲明小柴胡汤是辅助正气以去解的方式,与桂枝汤作用一样,因为小柴胡汤与桂枝汤都属于少阳病的方剂。

|表证不解致胃家实、脾家实|

“脘在腹上,其地位处于中(唐本作“其位居中”),按之痛,或自痛,或痞胀,当用苦泄,以其入腹近也。必验之于舌,或黄、或浊,可与小陷胸汤、或泻心汤随证治之。或(唐本作“若”)白不燥,或黄白相兼,或灰白,不渴,慎不可乱投苦泄。其中有外邪未解,里先结者,或邪郁未伸,或素属中冷者,虽有脘中痞闷,宜从开泄,宣通气滞,以达归于肺,如近俗(唐本作“世”)之杏、蔻、橘、桔等,是轻苦微辛(唐本无“是”字),具流动之品可耳!”

——叶天士《外感温热篇》

再回头看第148条的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是邪半在表,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是邪半在里而结,半在表半在里的原因是胸胁部上焦的阳微结,要用小柴胡汤开通上焦(注意:阳微结不是指阳明胃肠的微结,下文会有说明)。因为半在里的证,是半在表的表证引起的,所以主要重点的是发汗解外表,扶正气。

第149条:“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第104条:“宜先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消汤主之。”

都是以解外为主的。

所以,小柴胡汤它仍然是解表发汗剂,只不过是在表部的胸胁部。“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首先是解表,之后才里头才得屎而解。

可知第104条:“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而汗出解也。”不仅可得汗而解,也可以得屎而解。先与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必须先解表,后解里,或者是表里双解,柴胡加芒硝汤,大柴胡汤都是表里双解剂。

第101条,“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149条,“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这是有表证下之为逆的补充说明。一般来说,有表证治表,而下之早则为逆。

若邪在表之里胸胁,并激发半在里之症。

半在外,半在里,不是半表半里 | 小柴胡汤

|小柴胡半在表半在里的真实意义|

表部(皮部)属于表之表:往来寒热,身有微热,身热恶风,寒热,微恶寒,发热而渴,头汗出,不得汗,颈项强,手足温,手足冷等。

表之里症属于胸部、心肺的:胸满,胸胁苦满,胸中烦,胁下满,胁下痛,胁下痞硬,心烦,心痛,短气,心下痛,心下满等。

柴胡汤的里症都是跟太阴有关系,因为太阴脾土主里,这个“里”包括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等等土位。所以病症有:脾胃的默默不欲饮食,口不欲食,干呕不能食,喜呕,大小肠的腹中痛,腹中悸痛,腹中满,大便硬,不大便,大便溏,三焦膀胱的小便不利,小便难等等。

这样才能理解小柴胡汤证半在表半在里的真实意义。从小柴胡的条文就能看出来,小柴胡汤证依然有太阳、阳明、少阳三阳表证,是邪气在表,既有表之表证,又有表之里证,如肺部咳嗽,气短,胸中烦,心的心烦,心痛,心下悸,心下满,这是病机的核心所在。至于脾胃肠膀胱三焦等都是肺失常态引起的。

《五脏别论》:“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阴阳应象大论》:“天气通于肺。”所以是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决定了腑道的通降生理功能。一旦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常就会发生胃家实,脾家实的病变。

《伤寒论》“上焦得通,津液在下,胃气因和,身然汗出而解。”王孟英对此的认识是:“予以大剂清淡之品整肃气道。俾一身治节之令。肝胆逆升之火。胃腑逗留之浊。枢机郁遏之热。水饮凝滞之痰。咸得下趋。自可向愈。”

说明白些就是开通上焦,太阳,阳明,恢复肺的宣发肃降,及通路升降代谢功能。通过汗吐下将病邪祛除体外,于是也会就出现各种排病现象。

上焦得通有两个概念:①肺的宣发功能,从外部汗出而解,②肺的肃降功能,从里而通。

“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而解。”王孟英最得此《内经》真髓,而善调气机。王孟英说,“肺主一身之气,气壅不行,一身之气皆失其顺降之机。肺胃一气相贯,肺气肃降有权,则胃气也顺流而下,有形之污垢,必借胃腑为出路,且肺金清肃,能平镇肝木。”所以,王氏独重治肺来拨动气机。肺主天气,天气得降,天气下为雨,浊阴出下焦,津液得下,肺主肃降,天气下降,而津液运通,胃气因和,腑道得通。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里说,“上焦不行,下脘不通,周身气机皆阻。”又说,“诸经之气上逆。填胸聚脘。出入几逆。周行脉痹。肌肉着席而痛转加。平昔辛香燥药不受。先议治肺经。以肺主一身之气化耳。”

“填胸聚脘”就是胃家实,脾约症状,表气瘀滞闭塞而脾气逆乱,表气一通则脾气自和,又是表气一通,里气随之而解。

王孟英在叶天士《外感温热篇》注中说:“夫温热之邪迥异风寒,其感人也,自口鼻入先犯于肺,不从外解,则里结而顺传于胃。胃为阳土,宜降宜通,所谓腑以通为补也。”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伤寒还温病家都能够清楚地看到阳明肺经,与胃腑的关系。

|阳微结不是胃家实证|

“阳结”,“阴结”是什么意思?

“阳结”是病发于阳的阳,头痛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口不欲食,大便硬等症,其里证是由表证引起的。

“阴结”是指病发于阴的阴,与表证没有任何关系。

“阳微结”指邪气与正气相搏,微结于胁下,邪结于表阳,其阳部有邪微结。“阳微”是指阳气衰。“阳微结”的里证是外表证引起的。

对于阳明肺金与胃的统一问题,我们认为,风寒伤人阳气,开始于太阳;风热伤人阴气,开始于阳明肺金。

“风温外薄,肺胃内应;风温内袭,肺胃受病。其温邪之内外有异形,而肺胃之专司无二致……风温为燥热之邪,燥令从金化,燥热归阳明,故肺胃为温邪必犯之地。”“风温本留肺胃”。

——陈平伯《外感温病篇》

心,肺,心包,胸在上,心肺心包之腑是小肠,大肠,三焦在下,在下之腑由天气肺所主。肺是宣发和肃降失常,从而导致胃家实,结于胁下,则气通闭塞,默默不欲饮食。上焦失调,导致肝胆内郁,肝胆主胸胁而出现胸胁苦满,口苦。

半在外,半在里,不是半表半里 | 小柴胡汤

|小柴胡辛开苦降,非升少阳之药|

柴胡是苦寒的,苦平寒的柴胡哪里有升的作用呢?苦是降。而另一主药黄芩也是苦寒的,是苦降的。其他的药以辛为主。所以小柴胡的作用是辛开苦降。

之所以有升的作用,是因为它开通上焦。上焦肺的宣发肃降的功能恢复了,肝胆内郁得到解除,肝胆本身升的功能从而得到恢复。升少阳是这么一个过程,而不是柴胡本身有升少阳的功能。

柴胡亦无解郁的作用。《辅行决》里讲小柴胡汤叫做大阴旦汤。大阴旦汤是扶阴的。所以《辅行决》扶阴是用柴胡,可见柴胡是扶阴,而不是解阴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