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行的态度与行為的表现

 文生心 2015-09-10

心随境转业由生,心空境寂业不萌,修道本应在修心,一念清静念念净。

试论「修行的态度与行為的表现」及「智、仁、勇三德」。

对於修行而言,一切的习性,既已入修门持修,就要用心来学习如何转化,而智、仁、勇三德,正是修行转化自我所要修习的目标途径之一,这三德在中庸一书中谓之為「达德」,意即能修行至圆满,即成圣成佛了。

有了修习的目标,就要落实在生活中的每一行為、每一念头,练习修正偏差的心行。观照念头,将旧有不善的念头一次次练习转向清净的善念,进而将一念只执於我的念头,转成迴向大眾的善念,此即修行三德的「智」与「仁」。

生活中,每一环节,甚至每一念头皆是「心」的潜移默化,这是发愿入门修行者应领悟与觉醒之处,觉醒境外之象无道,皆是无常之幻化,道唯向内求,向心的深处发展,开发内心无限潜能,也拓展心量宽广,这种修习著力点,大如在思考各人的前途未来,小如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斩除一切不善的念头,坚持不懈的内炼,从心自然流露出一股清净的芬芳,这才是修行中的「勇」者。

修行,需要领悟修行的观念、修行的方法,除了自己依道奉行之外,更应有修己渡眾的宏愿,在生活中,在生命裡,学习以慈悲来关怀人、事、物,以智慧来处理事,以古哲圣道潜移默化自己,以行动感动周遭有缘眾生。

当心念改变,所引发之身口行為也跟随著改变,当自身清净,便能普及於周遭,从一念的清净到念念清净,从一己清净到人人清净,唯有「心」的改变,才能存蓄了脱生死及行菩萨道的资粮。

修行,不在於别人的称讚為何,而是在於自己内心的澄净程度,因此,须不断的检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言行举止,是否用慈悲心关怀眾生,是否用智慧在处理事物,是否坚持不懈的断除不善之念,这就是「智、仁、勇」三德的修行,透过省思、观照才能看见真正的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