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友会第726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作者/高立山 编辑/王超 ⊙ 校对/王珓 I导读:这篇文章跟前两天发的胡希恕不讲,这些祛瘀药用法你知道吗?很像,都是同类药的应用辨析,有时候就那么一点点不一样,经老师一点拨,我们就明白了。所谓“博涉知病,多诊识脉,屡用达药”,也是我们的追求啊。
(—)补气药——气虚 1.补气药中以补脾之气最多,其中以人参最佳,用其补气之力最强,性又平和,不凉不温,寒热证皆宜。 2.高丽参补力较强,但性偏温燥,热证及胃阴虚者不宜。 3.党参亦补中气,惟补气能力不及人参,又有燥性,但价格便宜。 4.黄芪炙用补中气、元气,性偏温,生用能固卫气以实表,走而不守,与人参之性微寒,守而不走者有别。 5.白术补脾气而善止泻。 6.山药、白扁豆平补脾胃之气。 7.甘草、大枣调和中气。 8.饴糖建中气。 9.南沙参宣肺气。 10.北沙参补脾气。 11.龙眼肉补心脾。 12.人参大补元气,补气力最强,故能治气虚欲脱之症。 13.白扁豆补性平平,适用于病后初进补药。 14.饴糖补气之力更弱,只用于和胃气。 (二)补血药——血虚 1.补血活血:当归、丹参、鸡血藤。 2.当归乃血家要药,也是血中气药,补血之力大于活血,且性温,宜血分偏寒者。 3.丹参则祛瘀胜于补血,性寒宜血分偏温者。 4.鸡血藤能活血通络,直达经络,补经络中之血不足。 5.养血滋阴:阿胶及白芍。 6.阿胶养血滋阴,且能调肺止血。 7.白芍则养血又有敛阴,性偏寒,而适用于血虚有热。 (三)养阴药 1.主要补肾阴的有熟地、何首乌、枸杞子、女贞子、玄参。 2.熟地大补肾阴,补力大但滋腻性重。 3.何首乌功用与熟地略同,但温而不燥,补而不腻为其优点。 4.女贞子补力较小。 5.枸杞子补阴之力较女贞子大,且能涵阴涵木。 6.玄参主要作用为滋阴降火。 7.杜仲、牛膝、菟丝子补肝肾强筋骨,杜仲常与牛膝同用,牛膝性趋下,引药下行,在腰膝酸痛,下肢痿软时常用。 8.补肾阴偏于固涩作用的药物有山茱萸、黄精、覆盆子, 9.石斛、麦冬、天冬、生地黄,均能养阴、生津、清热。 10.石斛养胃阴,生津力大。 11.天冬养肺阴而清热。 12.麦冬养肺、胃阴,生津力比天冬大,但清热力不如天冬。 13.生地黄滋阴凉血而退虚热。 14.鳖甲、龟板均为滋阴潜阳,二者养阴之力龟板大而鳖甲次之。 15.鳖甲能养阴清热且能软坚。 16.龟板主要为滋阴。 17.平素养阴之品白木耳、燕窝、冬虫夏草、蛤蟆,既可作为药用,也可作为食品。【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 |
|
来自: ASZY书馆 > 《3.5 中药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