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人物苏轼(一)

 吴双江藏书館 2015-09-11


苏轼(103718—11018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苏轼是苏洵的长子。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者。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又善长书画。著作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苏轼步入仕途之日,正值王安石变法之时。朝廷上革新派和守旧派两军对峙,斗争激烈。苏轼站在守旧派的立场上,多次上书神宗,表明自己的反对态度,并请求尽快制止变法。请求未果,于是希望离开政治斗争的旋涡,故上书请求外任。获准后,先任杭州通判,三年后,又到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在此期间,苏轼针对新法推行中出现的问题,写了一些讥讽新法的诗文,引起了一些人的嫉恨。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湖州任职后不久,便发生了乌台诗案即御史台诗案。苏轼是被告。原告是:监察御史何正臣、舒亶,国子博士李宜,御史中丞李定等人。他们指控苏轼写诗文讪谤朝政、反对新法、指斥皇帝,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要求处置苏轼,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出狱后,苏轼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在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闲时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1085年神宗去世,年仅10岁的哲宗继位,由坚决反对变法的高太后临朝,苏轼被恢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任礼部郎中,后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皇帝起草诏书的秘书,二品官),知礼部贡举。元祐四年(1089年)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年),高太后去世,哲宗亲政。哲宗坚决处置高太后重用的守旧派,苏轼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昌化军(今海南儋州市)。公元1100年宋徽宗赵佶即位,苏轼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六岁。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历经历可的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王安石曾巩。从他的经历可见,苏轼在政治上与司马光以及他的恩师欧阳修一样,趋于保守,极力反对王安石变法。由于不愿意卷入朝廷的党争,被迫离开朝廷这个是非之地,到地方上去作官。据史料记载,他在地方任职期间,政绩显赫,深得民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