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意志·平衡·节律
现代医学验证了疾病的“七日节律”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郝万山。在这本书中,他一反传统健康书常态,针对国人盲目养生、不得要领的实际,结合中医文化与生命科学知识,从健康理念和养生原则层面教读者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健康,以及如何有效地养护身体。作者娓娓道来,用明白晓畅的语言告诉读者有关健康的根本问题,以及保养健康的关键。 [上期回顾] 《伤寒论》中说:“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太阳病,类似一个病毒性感冒。头疼、发热、怕冷、没有汗、身体疼痛,甚至有点轻度咳嗽或者喘,如果你没有用药物去治疗,也没有发生合并症和并发症,到第7天的时候它自己好了,这就是这个病的自然病程结束了。 “京城四大名医”之一汪逢春为啥能治好肠伤寒 除了感冒,还有许多疾病的病程具有七日节律。但并不是一个7天就能自愈的,甚至需要几个7天才能好,也许还可能死亡。而这些疾病的初期阶段,很类似感冒。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北京肠伤寒发病率较高。这是由伤寒杆菌或者副伤寒杆菌感染以后导致的一种疾病,发病后典型的病程是:第一个星期体温就像爬台阶一样,热度一天比一天高。在这个阶段,也有怕冷,身上酸疼或者沉重,很类似于感冒,常常被自己忽略。第二个星期、第三个星期持续处于高热状态,39℃~40℃甚至更高,昼夜温差不超过1℃,这叫稽留热。有的病人第三周结束的时候,可能突然出现肠穿孔、肠出血,进一步导致失血性休克而死亡,那个时候肠伤寒的死亡率是很高的。有的病人在第三周结束的时候,突然汗出热退,脉静身凉,病好了。由于在当时治疗这个病的特效药物氯霉素还没有发明,所以病情重,死亡率高。 当时有一位中医大夫,治疗发热性疾病,在北京很有名气,病人来找这个医生看病时,医生摸摸脉,问问病史,看看病情,就告诉病人说:“你一天吃一服药,每天要卧床休息,只许吃煮得稀烂的粥,不许吃任何含纤维素的东西,鸡、鸭、鱼、肉、蛋一律绝对禁忌,可配用一点点、剁成碎碎细细的咸菜末。只要按照我这个方法去做,到某某日你就好了。” 家属和病人就盼着这天的到来。结果到了这一天,或者差一两天,病人纷纷好了。在这个医生的手下,肠伤寒基本没有死亡病例。我们今天看看当年这位医生留下的病例,所用的药物,药味少,剂量轻,疏通气机,芳香化浊,被后来的人称为“平正轻灵,四两拨千斤”,但总觉得这些药物对抗不了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可他为什么能够预测肠伤寒的病愈时间,又把一个个病人治好了呢?就是因为他把握了该病病程的七日节律,所用的一切方法,包括用药、严格卧床休息和饮食禁忌,都是保护正气的,保护人体的自我调节机能和抗病能力的,防止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和合并症的,等到自然病程结束了,疾病就自愈了。这个医生是谁?就是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被誉为京城四大名医之一的汪逢春先生。许多可能导致死亡的疾病,如肠伤寒、病毒性脑炎、大叶性肺炎、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等的初起阶段,症状很类似普通的感冒,病人自己很难鉴别,即使是医生,如果不用特殊的或者综合的诊断方法,也很难区别清楚。所以我这里虽然讲了一般的感冒7日自愈,是在讲七日节律,还是劝大家感冒及时就医,明确诊断,不要耽误病情。 “世界时间医学之父”发现了节律的一些秘密 张仲景所说的昼夜节律和七日节律有科学道理吗?现代医学家对这种病理的时间节律有没有研究呢?当然有。美国有一个叫哈尔贝克的教授,他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致力于对人以及其他动物生理活动时间节律的研究。他让参与实验的研究对象留下尿液,每次的尿、每天的尿、每月的尿、每年的尿都留下标本来。测试尿中激素含量的变化有没有时间规律。结果发现,一般人尿中激素分泌的含量变化有昼夜节律,就是24小时一个变化周期,也有七日节律,就是7天一个变化的大周期。凭这项发现,他提出了时间生理学、时间病理学、时间药理学、时间治疗学、时间医学等概念,创办了《世界时间医学》杂志,被誉为“世界时间医学之父”。 1982年,哈尔贝克来中国讲学,就在我们大学,他讲了这样一件事情:当年参加测试的一个小伙子,尿液的标本留了近30年,从他的尿样中检测出了激素分泌的昼夜节律和七日节律。由于人的起居、饮食、情绪能够干扰人体的内分泌,所以哈尔贝克教授对参加测试的人有个要求,要求不要熬夜,11点左右要上床睡觉,要求饮食上不要吃过多的有污染的食物。参加实验的这个小伙子,严格遵照哈尔贝克教授测试合同的要求,所以他的尿样一直测试了接近30年。后来发现他尿样中激素的含量变化了,保持了接近30年的七日节律消失了,紊乱了,找不到了,昼夜节律还有。这是怎么回事呢? 教授找来这个人,问他:“你能不能说说,你最近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你保持了接近30年的尿中激素分泌变化的七日节律,最近消失了?”这个50多岁的男子脸一下子红了。他说:“教授,真对不起,因为我按照您的要求,每天要按时睡觉。我的前几任女友都认为我不能很好地陪她们过夜生活,纷纷离我而去。最近我又交了个新的女朋友,30多岁,她认为我的生理机能低下,我没好意思征求您的意见,就用了一片雄性激素,放在肛门里慢慢释放。正是用上了雄性激素没有多久,这个保持了接近30年的尿样中的激素含量变化的七日节律就紊乱了,找不到了。” 可见没有规律的生活、随意应用和内分泌相关的药物,对正常生理节律的影响都是十分明显的。这就提示我们养生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生命规律。 哈尔贝克教授讲完后,我问:“您认为控制人体内分泌活动的昼夜节律和七日节律的因素是什么?或者说机制是什么?”哈尔贝克说:“这个问题我们研究了很长时间。我们发现,不仅人体的内分泌活动存在着昼夜节律和七日节律,而且动物的内分泌活动也存在着昼夜节律和七日节律,昼夜节律和七日节律的现象,是普遍存在于所有动物和人类的内分泌系统的,于是我们就做了大量的动物试验。”哈尔贝克教授说:“试验中我们发现动物的各种内分泌腺,比如重要的有松果体、肾上腺皮质等,它们的分泌活动都具有昼夜节律和七日节律,可是我们把松果体和肾上腺皮质或者其他内分泌腺一个个分别摘除以后,动物的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仍然具有昼夜节律和七日节律。到目前为止,我只能很遗憾地告诉你,我没有在人体内和动物体内找到生物钟所存在的位置,我不知道控制人体和动物体内分泌活动的昼夜节律和七日节律的机制是什么。” 我对哈尔贝克教授说:“中国在1800年前的《伤寒论》里,提到了疾病的昼夜节律和七日节律。在2100多年前成书的《黄帝内经》里,提出了人体生理和病理的昼夜节律、月节律、四季节律、年节律,甚至更长的60年节律。女性的卵巢活动就是月节律,脉象的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就是四季节律,四季节律的叠加就是年节律。” 哈尔贝克兴奋地说:“我做了这么多年的试验,也只是发现了昼夜节律和七日节律,中国医学这么早就提出了生理病理的这么多的时间节律,你们认为控制这些时间节律的机制和因素是什么?”我说很简单,这就是“天人相应”。 那个英语翻译用了几分钟的时间来翻译或者说解释这四个字,但教授最终还是摇摇头,表示没有听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