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病策略——从扬汤止沸到釜底抽薪

 寂寞在繁衍 2015-09-13
大自然浩瀚无垠,而人的寿命有限,因而,在有限的生命时段要全面认知无限自然是不可能的,这就决定了我们本能的无知,所以,任何人都没有骄傲的资本,唯有敬畏并向自然学习才能获取真知。
    其实,人类社会的进步,就是不断认知自然,解决矛盾的过程,但选择什么样的策略与方法至关重要,因为选择不对,努力白费。         
    人生充满了选择,即使遇到开水沸腾的简单问题,也有“扬汤止沸”或“釜底抽薪”两种选择。一般人都会选择撤除锅下的薪火或关掉电源,然而,当类似的问题以发热、痛疼、失眠、高血压、高血糖等面目出现时,却一直采用血压高了降压、血糖高了降糖之类的对症治疗。
    诚然,扬汤止沸的对症治疗也有效,也可以减轻症状,因而就要不断地扬水散热,而且没完没了,这就是患了高血压、高血糖、乙肝等慢性病,现代医学要你不断用药终生都不能停药的原因。有道是选择决定成败!你选择了什么就有什么样的生活,选错了方向就会离目标越来越远,同样是治病,但扬汤止沸远不如釜底抽薪那样可以彻底解决问题。
    直观的看,血压高了降压,血糖高了降糖似乎天经地义,但从方法论的角度看,扬汤止沸只是对症治疗;而运用中医药活血、排毒、调免疫与通络、软坚、散结配合来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导致的血管病变,尽管比较缓慢,却能够有效改善血液粘稠淤滞,减轻血管内垃圾堵塞,从根本上解决细胞缺血缺氧的问题。
    其实,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是真理而并不是科学,科学只是探索真理的手段和工具而已,然而,长久以来,国人过分强调科学,有人甚至把“科学”等同于真理,反而忘记了对终极真理的追求。
    科学有社会科学、物质科学和生命科学。如今宣扬的科学,好像只有用数、理、化理论,用数学语言表述的才是科学并用来衡量一切,就连解决了众多健康难题的中医药,因为她生命科学的本质属性,决定了中医不可能完全用物质科学来概括和表述,就因此而否认中医的科学性,似乎有点像下里巴人不理解阳春白雪一样,因为二者根本就不在一个层级,因而也无法理解。
    所以有必要重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科学”并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中医恰恰是经过几千年实践检验了的真理。中医尊崇的是辩证的唯物论,中医不仅看病,而更重视患了病的人,是唯物而且辨证地整体的看待患病的人。不同于西医唯物而机械地只重视物质性的病体,却忽视人与自然、社会以及精神心理的改变。
    现如今提到的所谓科学,实质上是研究物质运动变化的科学,而物质运动是机械的,是有规律可循的,而生命则是活生生的。人类尚不能合成一棵小草,高科技更无法模拟人体了,因而,用研究物质运动的机械思维和数学语言来研究和表述人体,把机械的物质运动模式强加到具有灵性,具有精神与灵魂的人体,显然过于机械和简单,以至于至今诸多难题都无法解释和解决。
    人们不禁质疑,现代医学的检测、手术、抢救手段已经很先进,但为什么解决不了诸如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肝病、肾病以及众多的功能性疾病与亚健康问题呢?常常是患者感觉很不舒服,但因为检测结果达不到诊断标准,就像对沤烟视而不见一样,看不到“火”便不承认潜在的火灾,诊断就不能成立,于是就说你没有病,结果是把小病耽误成大病。这不是机械得可笑吗?这种机械认识论又贻误了多少人命?
    我们知道,人有的肉体绝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的肉体,人有的肉更承载着精神心理和灵魂,但机械唯物认识论已经唯物到了不顾人的心灵感受,把人当做物体看待,完全忽视了心灵对肉体的主宰作用,几等于对人性本质的否认。那么,如果对沤烟潜伏着火灾可以不予承认,是否也可以不承认母腹中的胎儿呢?当然,沤烟确实不算是火灾,母腹中的胎儿也还不是独立的个体,但非要等待发生火灾后再扑救,既漠视防患于未然的人类智慧,又违背了沤烟潜伏着火灾的基本常识。在精神、灵魂方面,机械认识论就更无能为力了。这就不难看出,用研究物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甚至企图用物质科学代替生命科学,显然是不全面的。
    治病策略从扬汤止沸到釜底抽薪的转变已是大势所趋,因为治未病,防患于未然是人类千万年总结的智慧和策略,辩证唯物论无疑优于机械唯物论,而整体观才能够全面地认知事物。智慧中医必将以她模糊而精到的调治效果,以对慢性病及功能性疾病的可靠疗效,以天然绿色的优势,一改被边缘化的颓势,成为人类健康的保护神。
   “釜底抽薪”一般是比喻中医通腑泄热的一种治法。犹如 锅下柴多火旺,抽去柴薪则火减热退。“釜底抽薪”属中医学治 病“八法”中之下法,广泛应用于临床。“釜底抽薪”又可属“八 法”中之清法,是运用通下的方法来清泄火热之邪,使邪从魄 门而出。 “釜底抽薪”法源于《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热 病日久传化为水火上下不相交济.导致“阳蓄积病死”,此极似 中焦燥结热盛的阳明腑实证,应急予泄阳救阴,使蓄积除而腑 气通。循此原则树立了热病治疗运用通下的法则。后世又对其 多有发挥。东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创立了'.三承气汤”, 用于阳明腑实证。刘完素论病主火热,其治热病强调清解里 热,必须借重通下,清而不通,则如扬汤止沸,清下合用,有如 釜底抽薪。清代吴珊在《温病条辨》中创立了增液承气汤。此方 在温热病中的应用意义有二:一是泻下通便使“邪有出路”;二 是热邪极易伤阴,阴液耗竭常可导致死亡,而通过“急下”以釜 底抽薪.即可达“存阴”之目的,防止病情恶化。 釜底抽薪实属寒下法,所用方药以寒凉泻下之剂为主,此 法在里热证治中多可取得扭转病势的捷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