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橡子凉粉

 wps0321 2015-09-14
橡子凉粉

马清贤

橡子凉粉,是荥阳市环翠峪景区的特色饮食,毫不逊色于道口烧鸡、崔庙烧饼、郑州烩面、段记卤肉等名吃。

浮戏山上盛产橡子树(又叫栗树),橡子,是橡子树上的果实,立秋以后成熟,外壳自动张开,橡子纷纷落下滚进草窝山沟。村民们拣拾橡子是件非常不易的工作,跋山涉水,棘刺枝刮地在橡子树下满坡寻找。一个成年劳动力上山半天能拣拾回十来斤橡子,就相当不错了。听老人们说,在从前的灾荒饥饿年景里,山里人就是靠拣拾橡子活命的。

制做橡子凉粉需要这样几道工序:一、把拣拾回来的橡子放在透风阴凉的地方晾晒起来(曝晒容易生虫),等到橡子仁(肉)外壳的包皮自动裂开,再把皮肉分离,果仁可短时存放。二、把干净的橡子仁用水浸泡后,像磨豆腐一样在磨上粉碎(新鲜的橡子亦可带皮粉碎后分离壳皮),在稀布上(或细箩)用水涮,过滤去渣,沉淀后倒掉清水,时久自干即为橡子面,民间又叫“粉尘儿”。橡子面风干后与我们食用的面粉一样细腻,秋冬季可储存。三、用锅坐于灶上,添水适量(锅的大小,水的多少,可根据橡子面粉的多少而定),水沸,将橡子面粉均匀地撒到锅里,或者说边撒边搅,防止成块,面粉撒到适量(面汤稀了做出的凉粉软,稠了硬)为止,文火慢煮,要不停地搅动,防止煳锅,当锅面上遍起沸泡时,立马停火起锅。四、把煮熟的橡子面汤盛出放在其他洁净的口大底小的容器(如瓷盆、瓦盆、铝盆,禁塑料盆)内,不宜留在热锅中,冷却成块即成。另外,在熬制过程中,如果加入少许白矾,吃起来口感更加光滑清爽。

橡子凉粉主要是吃个味儿,所以,油、盐、醋、辣椒、姜、蒜等调料要齐全,最好制成醋汁,或拌以切碎的葱花、蒜苗、香菜、藿香等时令小菜。纯正的橡子凉粉与红薯凉粉、芋头凉粉不同,不易用挠子刮,要用刀切,像切白豆腐一样,根据爱好切成条或片,放在碗里、盘里,泼上醋汁即可食用。橡子凉粉营养丰富,果腹止渴,清爽利口,但吃多了后味微显苦涩,不易下咽,应少吃多餐。

橡子凉粉,在环翠峪景区虽然是地方特色饮食,是名吃,各个景点、村头、街道、集会等等人多的地方,都有卖橡子凉粉的小摊贩,但是,景区内的饭店、宾馆里的餐桌上却不宜出现这道菜,除非你另外要。

据说,橡子凉粉也有“狗肉上不了宴席”之嫌。这要追溯到隋唐时期,瓦岗寨义军李密过方山(方山,浮戏山的旧称。见《浮戏山丛考》荆三林著),在环翠峪迷失方向,转悠两天没有走出去,正在饥渴难忍,晕头转向的时候,遇上了一户人家,看见衣不蔽体的老叟正在喝橡子凉粉。李密伸手向老叟乞讨,喝了人家的一碗橡子凉粉,才饥渴顿消,有了精神。在老叟的指引下,李密走出了方山。后来,被人们奉为魏公的李密护短,绝口不谈在浮戏山迷路这件事,更忌讳人们说吃橡子凉粉,以为橡子凉粉是山野村夫黎民下人吃的东西,上不得大雅之堂。

因此,橡子凉粉只能作为民间小吃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