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萧昱 以具有东方属性和色彩的竹子 作为创作的载体 颇具禅意 竹子各具形态的各种扭曲 似有剑拔弩张之意 它吸引你走近去观看 ▼ 竹子作品 呈现出来的相貌 又似乎随时可能弹开伤人 令人心里发毛 一直贯穿于萧昱创作中的灵魂 ▼ 艺术家最擅长的 就是撩动观者的心理 无论是引起恐惧 反感 不安或震撼 他善于呈现各种悖论 冲突 去引发观众进一步的思考 ▼ 萧昱 作品以“竹子”为主题 艺术家通过影像的方式 将生活中不可见的感受转化为视觉 竹竿在外力的作用下崩裂 这种瞬间的行为 被高速摄像机记录下来 将竹子安静的外表里 所隐藏着的那股韧性和张力呈现给观众 ▼ 竹竿在外力的作用下崩裂 这种瞬间的行为 被高速摄像机记录下来 将竹子安静的外表里 所隐藏着的那股韧性和张力呈现给观众 ▼ 伸手不见五指 只能隐约听到竹子折断和破裂的声音 艺术家用作品抵制这种浮夸的消费社会 却又无法逃脱形式上的浮夸 或许 这才是消费社会对人的无形侵蚀 而这种侵蚀是你既想摆脱又挣脱不掉的 ▼ 萧昱说:“竹子对中国的知识分子很重要,它有很多象征的含义,比如谦虚、坚韧等等,所以很多古代的文人都以'竹’来隐喻自己的品格。生活在一个特殊的国度,你所有的文化、生活习惯、认识都会对你的艺术产生影响。” ▼ 老牛耕“地” ▼ 这是艺术家萧昱签约佩斯北京后的首次亮相 “地”整场表演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看作是一场关于劳动和耗费的仪式:工人们、艺术家、表演者同时卷入其中,而他们的劳动将在展览结束之后化为虚无。根据巴塔耶的消尽概念,作为仪式的劳动同生产、积累和随之而来的流通与消费彻底划清了界线。
拿什么纪念“遗忘” ▼ 萧昱最新个展“遗忘”在798艺术区佩斯北京开幕 遗忘7号,手稿,纸上铅笔,21x28.5cm,2015 萧昱以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的工艺品模型为引子和标本,借此隐喻消费时代:当最先进的武器被制作成模型,并且作为礼品进行交换与赠予时,它的实用性便转化为审美性和消费性。在属性转化的同时,消费品也进入了快速更迭的周期中。 遗忘10号,手稿,纸上水彩,24x32cm,2015 随着科技的进步,大量的信息碎片化的介入我们的生活,“被遗忘”似乎成为主流。艺术家试图将一个尘封的记忆转化为审美,并重新展示,进而唤起观者对往日精彩瞬间的回顾。 遗忘9号,手稿,纸上水彩,24x32cm,2015 遗忘12号,手稿,纸上水彩,26x36cm,2015 本次展览由“忘、想、梦”三个章节构成。其中,“忘”所呈现的是艺术家以“辽宁舰”的模型为标本所做的一系列装置、绘画作品,用来隐喻高速变化下的消费时代;“想”所要表达的是艺术家试图引导观者去关注现象背后的第三方因素,以及它对人的观念所产生的影响;“梦”是艺术家通过作品,给予当下处境个人化、主观化的回应。 遗忘2号 布面油画 60x60cm 2015 “当最先进的武器被制作成模型从而具备礼品的交换及赠予属性时,它的实用性便转化为审美性和消费性,同时进入内化于其消费品身份之内的快速更迭周期中”。 在现成品装置后的墙面上,展出的是萧昱对武器模型的“再绘画”作品。展品进一步剥离了航母的现实隐喻功能,将这一政治命题纳入美学范畴。 梦 ▼ 《My God》青铜雕塑 270×190×110cm 2012 萧昱将大卫的头颅、维纳斯的前胸、韦驮的下半身、胜利女神的翅膀、自由女神的火炬混为一体,极具想象力的创造出《MY GOD》青铜雕塑。他的创作灵感来自于——他认为所有的神都会对中国人产生影响。 让我们一起做梦吧3号,布面油画,100x120cm,2015 “梦”是艺术家有意识地选择,并对当下处境给予个人化的回应。以翅膀作为表现元素,似乎承载了艺术家的梦。他认为,艺术还是要理解生命。 让我们一起做梦吧2号,布面油画,160x120cm,2015 怀上了就是我的 ▼ 显而易见,她怀孕了。 这个惊人的发现把一个发人深思的谜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如同过去萧昱那些令人难忘的作品一样,萧昱以其独特的手法精心筹划了这一震惊的瞬间。这件艺术品突如其来的造就了诸多可能的意义,善于思考的观赏者必须在意义的迷宫中开辟一条道路。要寻求其中的深意或者是合理地解释(比如用象征主义的某些术语)那摄人的一瞥所带来的本能的冲击,就必须悉心考虑妊娠状态;及其一系列含义。艺术家个展中的其他作品也同样沿用了母性主题。这些同一主题下形形色色的作品扩展了我们的视域。整个展览将我们逼入死角,无法脱身。愿意也好不愿意也罢,我们都必须去思量怀孕和妊娠体的情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