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茱萸汤 胃寒

 简兮 2015-09-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吴茱萸汤〔吐利寒厥仲景〕

  治阳明证食穀欲呕,若得汤反剧者,则属上焦,〔食穀欲呕,胃寒也,得汤反剧,则为太阳热呕矣。〕

   少阴证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吐则耗阳,利则损阴,厥冷者阴寒气甚,烦躁者阳气内争。〕

   厥阴证乾呕吐涎头痛。{

   厥阴之脉侠胃,乾呕吐沫,里寒内格也,厥阴之脉上巅,头痛寒气上逆也,按三阳皆有头痛,太阴少阴二经之脉,不上循头,故无头痛,惟厥阴与督脉会于巅,亦有头痛,

   然风温在少阴,湿温在太阴,而头反痛,是又不可拘拘者,

   李东垣曰,太阴头痛,必有痰也,少阴头痛,足寒而气逆也,盖太阴少阴二经,虽不上头,然痰与气逆,壅于膈中,头上气不得畅而为痛也。}

   吴茱萸〔一升泡〕、人参〔三两〕、大枣〔十二枚〕、生薑〔六两〕

   此足厥阴少阴阳明药也,治阳明食穀欲呕者,

   吴茱生薑之辛以温胃散寒下气,人参大枣之甘以缓脾益气和中,

   喻嘉言曰,此明呕有太阳,亦有阳明,若食穀而呕者属胃寒,与太阳之恶寒呕逆原为热证者不同,〔火热上冲而呕。〕恐误以寒药治寒呕也,

   若服吴茱萸汤反剧者,则仍属太阳热邪,而非胃寒明矣,〔宜葛根加半夏汤,小柴胡汤,栀子豉汤,黄芩汤。〕

   若少阴证吐利厥逆,至于烦躁欲死,肾中之阴气上逆,将成危候,肾中阴盛,上格乎阳而为吐逆。〕故用吴茱散寒下逆,人参薑枣助阳补土,使阴寒不得上干,温经而兼温中也,

   吴茱萸为厥阴本药,故又治肝气上逆,呕涎头痛。

   本方加附子,名吴茱萸加附子汤,治寒疝腰痛,牵引睾丸,尺脉沉迟。

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