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CCP抗体 AKA抗体 AFP抗体

 昵称15203931 2015-09-16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总则中,早发现、早治疗是治疗的关键,但是在临床方面早发现早确诊一直是一个难点和重点。类风湿因子虽然敏感度比较高,但是特异性并不强,单纯的滴度增高或者阳性结果,并不能一定确诊类风湿。随着医学的发展,近几年来发现的类风湿关节炎特异性自身抗体——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角蛋白抗体、抗核周因子等,为早期诊断提供了有效证据。

   抗角蛋白抗体 (AKA)又称为抗丝集蛋白抗体或抗角质层抗体。AKA是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在RA 早期,甚至临床表现出现前即可出现。其对RA患者的诊断的特异性为94% ,而其敏感性为47% ,并是一种鉴别RA和与多发性关节炎相关的丙型肝炎患者的有效检验标记物。可用于病情及预后判断,AKA的阳性可作为RA预后不良的一个指标。

   抗核周因子( APF) 是定位于口腔黏附膜细胞胞质内的颗粒性蛋白复合物。可在RA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中测出,与性别、年龄无关。APF可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出现,出现阳性,往往提示预后欠佳,尤其是类风湿因子阴性的抗核周因子阳性病人。APF显示了较强的特异性(73%~99%)和敏感性。虽然具有上述许多优势,但一直未能得到推广的原因是:APF以人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为反应底物,挑选合适的人群较难。而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方法精密度较差。

   在临床实践中,在早期患者的确诊中,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做这些自身抗体的检查。不过,AKA和APF共同的一点是敏感度不高,如果在类风湿因子阳性而不能确诊类风湿的情况下,再做这样的检查,会提高确诊机会。

   现在在临床中越来越常用的类风湿关节炎特异性抗体的实验室检查指标是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越来越多地被作为早期类风湿诊断的特异性指标。具有相对好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其实,抗核周因子和抗角蛋白抗体,与CCP在化学结构上具有相关性,它们的表位都含有瓜氨酸,称为瓜氨酸相关自身免疫系统。此系统在RA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在研究中,人们发现,瓜氨酸化蛋白可直接促进小鼠关节炎发生,并诱导产生针对瓜氨酸蛋白的抗体。1998年研究人员证实瓜氨酸残基是类风湿关节炎特异的抗中间丝相关蛋白抗体识别表位的必需组成。此后,合成了一条以瓜氨酸代替精氨酸的20个左右氨基酸残基的肽链。并通过一定的试验显示了瓜氨酸是RA患者血清中抗中间丝相关蛋白抗体相关抗体识别的主要组成性抗原决定簇成分。在2000年人们合成环瓜氨酸肽。采用环瓜氨酸肽为抗原基质用检测RA患者血清中的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有明显提高。为实验室检查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可能性,因此逐渐被应用开来。

   虽然抗CCP抗体在RA发病的致病机制尚未阐明,但作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进展标记显示了较好的前景。抗CCP抗体主要为IgG类抗体,对RA的特异性约为 96%,在RA的早期阶段即可出现阳性。研究证明,抗CCP抗体可以把类风湿关节炎从其它损伤性关节炎中区分出来,损伤性关节炎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一个显著特征,它的特点是引起人体关节囊组织的病变、软骨和软骨下骨实质破坏等病理过程,是类风湿关节炎可能导致关节畸形和残疾的主要因素,也是类风湿关节炎危害健康的根本因素。而像风湿性关节炎、纤维肌痛综合征、产后风湿病等不少以关节症状为表现的关节炎,并不具有损伤性关节炎的特点,不会导致关节畸形。RA与这类关节炎疾病的鉴别诊断,是非常重要的。抗CCP抗体,可以有能力区分损伤性和非损伤性关节炎。

   现在也有人认为,抗CCP抗体是RA早期诊断的特异性指标,而类风湿因子可作为疾病损伤严重性的较好的标记物。因此,联合检测抗 CCP抗体和RF对RA的诊断及预后有很大的意义。抗CCP抗体除早期诊断RA外,对疾病的预后评估也有重要意义。在已确诊的RA患者中,抗CCP抗体阳性者较阴性者更易发展为多关节损,通过一个对患者的跟踪观察,发现抗CCP抗体阳性的 RA病人骨破坏较阴性者严重一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