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琴圣手梅雨田

 wunianyi 2015-09-16




梅雨田在现世生活中为人所知,是在电影《梅兰芳》的开场戏中:少年梅兰芳一边读信,一边闪现出伯父梅雨田戴着纸枷锁的惨痛形象。真实的历史中,梅雨田并没有受过纸枷锁的惩罚,这一意象由陈凯歌嫁接过来,注解了梅兰芳的一生:梅兰芳把纸枷锁成功地化为身体的一部分,他带着这个纸枷锁完好无损地走完了他的人生,没有撕破。


梅雨田为早期京剧琴师“四大名家”①之一,也是清光绪年间京剧琴师两大流派之一“梅派”的创始人。
清同治四年( 1865 年 ),梅雨田出生于北京李铁拐斜街梅宅,3岁时就对乐器发生兴趣,稍长,即跟着父亲梅巧玲学 “场面”②。8岁从其姨兄、著名琴师贾三——贾祥瑞学吹笛子,清光绪八九年( 1882-1883年)间,曾随贾祥瑞在四吉班献艺。光绪十四年( 1888 年)四月贾祥瑞去世,梅雨田复拜李春泉为师,专攻胡琴。青年时代,梅雨田成为“六场通透”③的能手。
光绪十八年(1892年),梅雨田隶三庆班。谭鑫培原以孙佐臣为琴师,后改聘梅雨田。此后,梅雨田长期为谭鑫培操琴,当时与鼓师李五——李奎林被誉为谭鑫培的左辅右弼,人称“双绝”,再加上谭鑫培的唱,当时又称为 “三绝”。据传谭鑫培《骂曹》之以曲牌〔夜深沉]伴击鼓,即始自梅雨田。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十月,梅雨田为替补著名琴师柏如意去世之缺,与沈福顺等人一起,被选入升平署进宫承差。梅雨田曾对梅兰芳回忆过这段生活:
在升平署当差,以场面而言,如果会得不多是应付不了的,除了外边戏码,里面的大本戏,还有承应戏,往少里说也得会几百出。当时场面上姓沈、姓方的最多,他们老家都是南方,在京里居住已好几代了。他们之中打鼓的、吹笛子的,个个是横竖乐器、吹的弹的拉的,谁肚子里都有几百出戏。我给谭金培(即谭鑫培)拉一出西皮二簧的戏,那是我的歇工活儿。累活儿还是吹笛,尤其上那些节令承应大戏,灯彩砌末摆吉祥字,各式各样的排场,除了群曲,常常一整出戏里吹打牌子一直不停,这种活儿没功夫真顶不住。(《许姬传艺坛漫录·梅家三代与清宫演戏》)
梅雨田运弓有力,指法熟练,音色纯净,节奏鲜明,板眼严正,有腔垫字,刚不粗豪,弱不纤巧,将胡琴清脆、嘹亮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胡琴本无奇声,自梅弄之,凡喉所能至,弦亦能至。柔之令细则如蝇,放之令洪则如虎,连之令密则如雨,断之令散则如风。呼吸通神,清脆高响。他琴师皆板板数调,取足和音而止。梅自开板(俗谓之过门),即出新声,至唱处,更丝丝入扣。大抵人之喉音,能密能久,丝则一响即杀。梅鼓之,尺寸加密,凡一隙,均加一音,节节填满,不令有丝毫空漏。手指上下,疾如风轮,密如蛇足。而某音应深按使切,某音应浅抚令泛,虽繁不胜记之中,而以耳会,以神通,无不入妙入微,曲尽其趣。其二簧开板,迥不犹人,不独倜傥舒和,而煞尾处撮六七音于一轮指之中,如联珠并流,如轻环急转。紧处加密,而余处仍故放令疏,戛止徐来,界限清楚。其取径皆大方家数,又非徒以繁弦急管见长。唱调无穷,弦亦复无穷;每换句调,则易其法;每弄过门,则更其声,五花八门,层出不已。他人虽拾得一二,莫能窥其涯涘也。(徐珂《清稗类钞·音乐类》)
梅雨田与谭鑫培合作,两人相得益彰。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中说:“谭老板的唱腔,配上他的胡琴,内外行一致公认是珠联璧合,是最理想的一对合作者。”王芷章《清代伶官传》说:“金培承余三胜、程长庚之后,其唱腔,推陈出新,变化莫测,虽杂青衣,而实能别饶韵味。雨田为司弦,应付泰如,抑扬合叩。”
对谭鑫培与梅雨田、李奎林三人间的 “三绝”合作,著名戏曲音乐家陈彦衡评价道: “梅雨田胡琴,〔快三眼〕纯作双弓,串合于细针密缕之中,游刃有余。而打鼓李五,又能提纲挈领,相辅而行,其疾徐顿挫,三人若合符节,洵称绝技。谭氏尝言,自失梅、李,唱此剧时(《碰碑》)每觉费力。” (《旧剧丛谈》) “谭的腔调是综合程长庚、余三胜、王九龄等各家优点,再加以体会融化,便成为独具风格的声腔艺术。同时,操胡琴的梅雨田和击鼓的李五,都是当时的杰出人才。他们三个人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高傲的性格。在表面上彼此不肯互相请教,可是到了台上,唱的、拉的、打的,如胶似漆,黏合无缝,从来不会 ‘碰’,这是一个奇迹。而且老谭每出戏里的唱法,是常常变换不定的。那是一种有规则的变动。他事先并不通知梅、李二位,今天要唱哪一个腔。但是,不论怎么唱,梅的胡琴总能很稳定地衬托着谭的运腔换气;李的鼓也是指挥若定,操纵着整个舞台上的工作者” (《舞台生活四十年》)
作为一代琴师大家,梅雨田不仅胡琴技巧高超过人,而且具有广博的音乐知识和丰富的演奏经验。陈彦衡说:“雨田能吹昆曲亦不下三百余出,唢呐曲牌无不能之。即胡琴之指法章法,与曲牌之源流、派别之异同,莫不分门别类,考据精详,非仅以一二过门花点,博得彩声,便为名手也。”除了胡琴和笛之外,梅雨田还能打鼓,“场面上的乐器,几乎没有一件拿不起来,而且也没有一件不精通。” (《舞台生活四十年》)
梅雨田门徒甚多,所收弟子有张富贵、陈桐仙、陈寿昌、茹莱卿、董凤年等人,且以后都曾享名一世。梅雨田为人率直,因而颇为时人所尊重。除其弟子外,许多京剧大家也都登门求教,如著名京剧研究家红豆馆主、陈彦衡等,就常受其教益。


梅雨田娶京剧名旦胡喜禄之女胡氏为妻,生有两个女儿;梅雨田之弟梅竹芬,娶著名武生杨隆寿的女儿杨长玉为妻,生独子梅兰芳。梅兰芳 “兼祧两房”,传承了梅氏京剧事业。
梅竹芬为人忠厚老实、性情温和,当时所搭戏班为京城颇有名气的迟家“福寿班”,班里只要有人告假不唱,班主总是请他代唱,唱的又都是梅巧玲的唱工本戏,加上外串堂会戏、戏园营业戏的频繁演出,他的身体受到了极大损伤。梅竹芬23岁病故时,梅兰芳年仅3岁。梅兰芳的母亲杨长玉,因长期操劳家务,后也不幸染病,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32岁时去世。
对梅兰芳的照顾,落在了梅雨田,以及祖母陈太夫人、伯母胡氏的肩上。梅雨田凭其 “ 六场通透”的过人本领,支撑梅氏一大家本不成问题,只因不善理财,尤其是庚子年间八国联军侵略北京,戏班停演,家庭生活也不免拮据,这时梅雨田便用上了以前凭兴趣跟人学过的修钟表技术,以贴补家用。
梅雨田不仅与谭鑫培是绝配,为青年梅兰芳演唱伴奏,也同样取得了烘云托月的效果。清宣统三年( 1911年),梅雨田帮助梅兰芳创演京剧新腔,后梅兰芳在北京文明茶园第一次演出《玉堂春》时,梅雨田以他高超的琴技,与梅兰芳的唱腔水乳交融, “足以极视听之娱”。
民国元年(1912年)八月二十八日,梅雨田病故于鞭子巷头条寓所,终年47岁。
民国二年(1913年),梅兰芳应邀赴上海演出,开始在京剧界崭露头角。
注:
①早期京剧琴师 “四大名家”:梅雨田、孙佐臣、陆彦庭、王云亭。
②场面:京剧乐队合奏的统称。
③六场通透:京剧乐队,分文场三大件与武场三大件,又称文三场、武三场,统称六场,好的乐手被称为“六场通透”。文场三大件系胡琴、月琴、三弦;武场三大件为单皮鼓、大锣、小锣。文三场的胡琴手兼笛子、水镲、唢呐;月琴手兼铙钹、唢呐、笛子;弹三弦的兼堂鼓、海笛、唢呐。武三场的大锣手兼镲锅,小锣手兼齐钹、检场,单皮鼓兼大堂鼓。   

梅雨田简介
  梅雨田(1865-1912),著名京剧琴师、戏曲音乐家。幼名大锁,原名明祥,又名启勋,字雨田。泰州人,久居北京。清“同光十三绝”中名旦梅巧玲之长子,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之伯父。
梅雨田早年习京剧胡琴,拜前辈名家贾三(祥瑞)、李四为师,虚心受业,享名较早。又博采樊三(景泰)、韩明诸名家之所长,曾长期为谭鑫培操琴。他的胡琴手音绝佳,沉着圆浑,好用长弓,指法、弓法、腕力均矫健灵活,伴奏疏密相间,应用得体。音之紧密处,手指上下,疾如飞轮,准确流利。尺寸快慢,轻重疾徐,与 “谭腔”配合,丝丝入扣,对谭派艺术起 “烘云托月”的作用,被谭鑫培倚为右臂,有“胡琴圣手”之称。他与孙佐臣为胡琴演奏上的两大流派,影响深远。后世胡琴,更多承袭梅雨田派。梅派伴奏风格,平正大方,规矩严谨,格局高而韵味醇,不滥用 “花点”以炫耀技巧,贵在处处与剧情吻合,于平淡中将谭腔烘托得入微入妙,神趣盎然。
梅雨田曾从南昆名笛家钱青望习笛,能吹奏昆曲 300 余套。亦工唢呐,对各种曲牌,无不娴熟。曾为清内廷供奉。谭鑫培在百代公司录制的《卖马》、《洪羊洞》唱片,均系梅雨田操琴。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 曲艺》)
    

近世名家说梅雨田、梅竹芬
  梅雨田,名大锁,精于乐。初以笛名,能吹昆曲三百余套。以昆曲不盛于世,乃改习胡琴。胡琴以手能发音者为佳(俗谓之手音。人之指肉有厚薄,故音有高下。琴瑟贵甲肉之音,胡琴则纯贵肉音),梅体肥而肤润,故发音为天下第一。
——徐珂《清稗类钞·音乐类》
雨田胡琴,刚健而未尝失之粗豪,绵密而不流于纤巧,音节谐适,格局谨严,有时偶用花点,不必矜奇立异,自然大雅不群。其随腔垫字,与唱者嗓音气口,针芥相投,妙在游行自如,浑含一气,如天孙云锦,无迹可寻,洵可称胡琴圣手。
——陈彦衡《旧剧丛谈》
竹芬名二锁,又号肖芬,乃梅兰芳之父。初演旦脚,一切都是家传,且有些新戏,如 《琵琶行》、《盘丝洞》、《富贵全》等等,皆其拿手,尤其《富贵全》一戏,竹芬去燕儿姑,极能叫座。后改小生亦极受欢迎,可惜二十三岁便去世,现在知道的人很少了。
——齐如山《清代皮簧名脚简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