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哲学中的三重人格境界-今日头条

 激扬文字 2015-09-17

内容摘要:

作者简介:

因研究者所处时代的学术氛围、理论背景以及研究者的思想观念、学识素养、阅历性格等因素的差异,往往对同一文本会作出截然不同的阐释评判,而且愈是影响巨大的学说歧见愈纷纭,《庄子》即为一例,就建国后的庄学研究而言,或以为庄子哲学是混世主义、滑头主义、阿Q精神的代名词;或以为庄子哲学是美学; 或以为庄子哲学是基于超世和顺世之上的游世主义哲学;或以为庄子哲学是一种自然哲学……。在认真体察庄子哲学之后,本文作者认为庄子哲学是一种自然人生哲学,此一哲学体系涵摄三大人格境界:一是理想人格境界,又称真人境界;二是隐士境界;三是士大夫境界。前人对庄子哲学的歧见,主要导源于对其不同人格境界的漠视与混淆。是故,本文旨在剖析庄子哲学中不同人格境界的意蕴,并粗略考察不同人格境界在古代文化格局和士人人格结构中的渗透。

(一)

当然,中国古代哲学莫不以人作为关注的焦点,以人生问题为其终极关怀,即使是高深莫测的魏晋玄学亦不例外,故皆可视之为人生哲学。其中,庄子哲学与先秦诸子的学说明显不同,他并不一如其他哲人那样热衷于建立一种社会价值体系。他更多地关注着人的心灵世界,试图在自然的领地中为自己为士人觅得一方净土,觅得一份自由。由于他对自然的挚爱和钟情,使他的学说成为先秦时代最贴近于自然哲学的思想体系。但是,在庄子哲学决不等同于西方的自然哲学,非常明显,它并不是以自然界和自然科学作为研究的对象和运思的终点。因之,庄子哲学是一种自然人生哲学。〔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