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梦的远方》说课稿

 旋风少女fbp 2015-09-17

《在梦的远方》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长春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的第五课《在梦的远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教材分析】

《在梦的远方》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写“梦”的文章可谓林林总总。但林清玄的这篇文章却“别是一般滋味”在其中。文章以时间为顺序,以回忆为线索,以母爱为主旨。作者巧妙地将“我”的回忆和母亲的回忆相互交错,既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激与赞美,更突出了母爱的伟大。故事内容启发学生感悟母爱,感恩母爱。

对于初一的学生,有关母爱的文章已经接触很多。本文语言平易,内容易懂,主旨也容易把握。但是文中母亲所讲的童话故事及题目却是学生很难理解的地方,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展开讨论,适当点拨,从中领悟到母爱的真正内涵。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立了如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2、认知“心有余悸”“高飞远飏”等词语,了解作者林清玄极其散文风格。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让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概括故事情节,以锻炼学生概括能力。

2、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故事中体会人物形象和人物情感,把握文章主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母爱,感悟母爱,感恩母亲。

 

【教学重点】

         体会母亲的情感,感受母爱的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在梦的远方”的深刻含义。

 【教法分析】

1、  朗读教学法:

语文课标明确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自读、朗读、细读要贯穿于整课的教学中。

2、  自主合作探究法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展开讨论,并通过教师点拨,共同探讨文章的内涵。

【学法分析】

1、运用“读——品——悟”的学习方法学习散文。

2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思路  (一)情景导入  作者介绍

          (二)朗读听读  创设情境

          (三)把握文本  研读母爱

      (四)理解题目  解读内涵                           

      

一、情景导入,创设课堂氛围。

播放歌曲《妈妈的吻》,屏幕显示歌词。

我们课前听到的这首歌曲是流行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首歌曲,30年后的今天,听起来依然很动人。你能听出歌中蕴含的情感吗?(学生回答)

歌里唱出了母亲对女儿的爱,也唱出了女儿对母亲的深深眷恋。母爱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这节语文课就让我们走进林清玄的散文《在梦的远方》,接受一次更美的亲情洗礼。    [板书 文题]

二、介绍作者

林清玄: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创作,他的散文笔调清新流畅,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作为台湾自由作家,曾创造了连续3年台湾年度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的佳绩,在华人阅读圈尤其是青少年中赢得了“世纪末最清明的文章,人世间最美妙的声音”的美誉。

三、朗读文章

教师分角色朗读,教师读母亲回忆部分,学生读作者回忆部分,学生在朗读与听读中感知故事,体会人物情感。

读文章后,直接请学生归纳主题:赞美母爱   [板书“母爱”]

四、研读文本,感悟母爱           [板书母爱表现三方面]

1母亲的爱子之事(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文中回忆了母亲爱我的哪些故事,请同学用小标题的形式加以概括(这个问题旨在帮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且培养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

1)三岁,喝番仔油 

2)四岁,撞裂脑壳 

3)六岁,得了疝气  

 4)十五岁,离家读书

5)高中毕业,车站送别  

 6)现在,八罐汽水

 7)童话故事

2母亲的爱子之情:

在我与母亲的这些平常事中,你能感受到母亲对“我”怀着一种怎样的情感?试着找一找能明显表现出母亲这种情感的语句。(此题意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从所叙事件中,进一步感知母亲的形象;并通过关键语句,进一步体会母亲的情感)

体现母亲情感的语句有很多,例如:“期望大概只有一个,就是祈求我的健康”;“母亲急的满眼泪”“感谢得流下泪来”;“那时代的妈妈是从来不会想到自己苦”“总是唯恐我在外地受苦”等。如果用词语归纳母亲对“我”的情感,最恰当的应该是:深爱、牵挂。这两种情感是母亲在用整个生命维系的。而我也在这些生活琐事中感受到了无法丈量而又无处不在的母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由衷

3母亲的爱子之言

在回忆的结尾处,为什么要详尽转述母亲讲给“我”的日本童话呢,这个童话在文章中的具体作用是什么呢?(启发学生结合全文,从主旨出发思考这个问题)

从童话所带给我们的启示来看,母亲是要告诉我要有梦想,只要坚持,就有可能实现。作者写童话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怀念慈爱的母亲,感激她的深深教诲,鼓励着他追求人生,到达梦的彼岸。

五、理解题目“在梦的远方”深刻内涵(讨论争鸣环节)

仔细研读课文,讨论交流一下“在梦的远方”究竟指的是什么?(此题主要让学生通过解题,进一步把握文章主旨。此环节让学生展开讨论,大胆发表见解,学生争论中可以不必完全统一答案,但是一定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为前提。)

标题中的“梦”是指自己的理想,更重要的是母亲用有“梦”的童话鼓励“我”,只要坚持就能实现梦想。而“我”实现遥远梦想的源头正是那份深挚的母爱。因为母爱守护了“我”的生命,守护了“我”心灵,也守护了“我”的梦想。

[板书] 梦的远方          母爱

这样,本文题目中的“梦”与童话故事、与全文的回忆才能形成一体,把本文的中心——母爱,诠释得更加伟大而感人。

 

归纳总结同学们,母爱是说不完的话题,我们沐浴着母爱的阳光同时,更应时时感念母恩,用行动报答。

作业:在你的平凡小事中寻找亮点,体味不平凡,写一段关于你与母亲的故事。( 作业目的在于通过本课的学习启发学生观察生活,感悟亲情)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我采用了“读——品——悟”的教学思路,引领学生在读中感知故事,在读中品味语言,在读中领悟情感,并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疑难问题,深刻领会文章主旨,从而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在梦的远方

                       林清玄

                                  爱子之事

                         母爱  爱子之情

                        爱子之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