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话随园食单(十三)

 了逹 2015-09-17

白话随园食单十三

 (2011-07-08 09:07:57)
标签: 

杂谈

名庖制菜精巧美   美食还须美器盛

随国食单须知单(十一)

器具须知
  古语云:美食不如美器。斯语是也。然宣、成、嘉、万,窑器太贵,颇愁损伤,不如竟用御窑,已觉雅丽。谁是宜碗者碗,宜盘者盘,宜大者大,宜小者小,参错其间,方觉生色。若板板于十碗、八盘之说,便嫌笨俗。大抵物贵者器宜大,物贱者器宜小。煎炒宜盘,汤羹宜碗,煎炒宜铁锅,煨煮宜砂罐。

中国传统的饮食讲究色香味形器俱全,其中器就是器皿。菜品盛装很重要,袁枚说:美食不如美器。斯语是也,要说美食就应该着眼于美食本身,就算换了不同的餐具,其美味是不会变的,怎么反倒不如陪衬的餐具了呢?餐具虽然本身不能吃,但它带来了美,带来了情趣,它是菜品的嫁妆,器皿与菜肴之间统一才完美。如果说器皿简陋,而食物精美,那无异于“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自然撩动不起食者的食欲。这就像穿衣服一样,既要考虑衣服本身的颜色、款式,也要讲究衣服与个人气质、相貌、肤色的搭配,而食物与器皿之间也存在这样一个关系。精致的餐具美器更是美食之外的另类享受。美食佳肴必须要精致的餐具烘托,才能达到完美的效果。打个比方。鱼翅海参珍贵吧,做的在好,如果把他放入痰盂里端上来,你还有胃口吧,俗话说人是桩桩要靠衣裳,人靠衣棠马靠鞍饭菜还得靠装点,人需要包装才能风光漂亮,食品也如此,当美食登大雅之堂,上升到较高层次时,餐具的精美便是不可忽略的事了。诗仙李白有诗云:“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他告诉我们喝美酒要配“金樽”,珍馐美味要用“玉盘”来装饰,才能价值万钱。杜甫用“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形容唐代宫廷餐桌上的奢侈华美。驼峰确为美味,烧好后用翠绿的”玉釜”端上餐桌,清蒸鲥鱼用晶莹透明的水晶盘子装盛好,呈现在达官贵人面前,真是珠联璧合,满桌生辉。一杯一碟、一筷一匙,置于不同的环境中就是不同的一番韵味,他配合整体宴会风格,所以选择餐具用尽心思,能达到最完美配合的效果。过去有“蟹八件”,美食不如美器此话如果用在这里是再合适不过了,因为吃蟹是一件风雅之事,而蟹又是个十分复杂的食物。没有器具,很难吃得风雅。“蟹八件”出自明代。这些器具是用铜制作的。当然,宫廷、富豪用的,大都是白银制作,而皇帝用的,则是黄金制作。据传最初发明这东西是明朝一个名叫漕书的人,用白银打“锤”“刀”“钳”三件工具来对付蟹之硬壳,后来被无聊的书生演绎成八件,每一处都需要独用一种,若是用错了,还会招惹他人很诡异嘲讽。 “蟹八件”是为吃蟹时专门设计制作的八种器具:小方桌、腰圆锤、长柄斧、长柄叉、圆头剪、镊子、钎子、小匙。它们分别有垫、敲、劈、叉、剪、夹、剔、盛等多种功能。形态也比较有书卷气息,刮具有点像宝剑,匙具有点像文房中的水盂,盛蟹肉用的是三足鼎,每件器物上还雕有精细花纹。螃蟹蒸煮熟了端上桌,香气盈室,吃蟹的人把“无肠公子”放在小方桌上,用圆头剪刀逐一剪下二只大螯和八只蟹脚,用腰圆锤将整只蟹的各个部位及蟹壳四周轻轻敲打一遍,再以长柄斧劈开背壳和肚脐,之后拿钎、镊、叉、锤,或剔或夹或叉或敲,取出金黄油亮的蟹黄或乳白胶粘的蟹膏,取出雪白鲜嫩的蟹肉,然后从脚吃起。而吃蟹脚蟹螯,必须用钎子。蟹脚虽然纤纤细小,但脚是活动的,活动的肉很好吃。如没有钎子,吃蟹脚只好用牙咬挤或是用牙嚼。用钎子吃蟹脚蟹螯,比用牙咬嚼吃蟹脚蟹螯,文雅风趣多了,这种吃的矜持,只有吃蟹时才见到,浑同弹奏一首抑扬顿挫的琴曲。那过程就和泡制功夫茶一般,实在是一种享受。我国从明初开始,就使用了“蟹八件”。晚清时期,“蟹八件”使用热火朝天,江、浙、沪一带,吃蟹离不了“蟹八件”。苏州人对“蟹八件”另有特钟,他们视“蟹八件”为一种财物,当女儿出嫁时,“蟹八件”成了女儿的嫁妆 。“蟹八件”是中国饮食文化中最亮丽的器具之一,有人说,这多麻烦,没有“蟹八件”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拿着啃着吃一样美,是的,蟹是脍炙人口的上珍美食,向来受国人的钟爱。清代诗人李渔最爱吃蟹,号称蟹奴他说:蟹之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黄似金,已达色、香、味三者之极,更无一物可以上之,吃蟹实在是种慢活,因为蟹这东西性寒,所以还是要喝几盅高度的白酒,或还要调上一盏陈醋生姜等性烈的佐料。趁热而食,先品其足之小鲜,后尝其螯钳之海味,然后去盖食膏黄,谓之调味,最后才去大吃其细腻鲜嫩的蟹身之肉。如品茗一般,先闻其香,浅尝其味,最后才能够感知茶之淳厚,古人食蟹有四味五吃之说,所谓四味,脚肉丝长而细嫩,美如银鱼,蟹肉丝短纤细,味如干贝,胸肉洁白晶莹,胜似白鱼,蟹膏蟹黄粘牙胶舌,鲜而肥,甘而腻,所谓五吃即,食脐如欣赏乐曲前奏,食盖浙入佳境,食蟹肉一骨碌而下,己进高潮,食蟹脚是低呤回绕,食鳌,终曲绝唱。而能品到蟹四味之鲜,赏五吃之雅趣唯用“蟹八件”方可悟到,如今吃蟹,很少用“蟹八件”了,但你也就没法感受到吃蟹时的矜持和乐趣。“蟹八件”论证了袁枚的“美食不如美器”的雅谈。

即然器具很重要我们要如何使用呢,袁技讲但是宣、成、嘉、万,窑器太贵,颇愁损伤,不如竟用御窑,已觉雅丽。惟是宜碗者碗,宜盘者盘,宜大者大,宜小者小,参错其间,方觉生色。如若呆板地局限十碗八盘的陈规,便会使人觉得蠢嫌笨俗气。大抵一般来说:物贵者器宜大,物贱者器宜小。煎炒宜盘,汤羹宜碗,煎炒宜铁锅,煨煮宜砂罐,明宣德、成化、嘉靖、万历磁在袁枚肘时代就己很珍贵了,马未都在百家讲坛说过成化鸡缸杯价值连城是一级珍稀文物,现在别说用他装菜,供起来还怕供不好呢,不要说宣、成、嘉、万,就是袁枚说的康雍乾时代御窑的现在也价值不菲,就是有谁舍得用呀,也别说我用的几块都是乾隆款青花大盘,自己在家里装菜偷着用,不是珍贵而是怕让王刚看见给砸了,所以袁枚说美食不如美器,您也别用太珍贵打了怪可惜的。中国古代食具,主要包括陶器、瓷器、铜器、金银器、玉器、漆器、紫砂。玻璃器几个大的类别。不同的材质在形态、触感上各有分别,在烹调的过程中更会对菜式佳肴产生或深或浅的影响。我们不必要去追求高级堆金叠玉、钟鸣鼎食的帝王遗风。选用金银、美玉、象牙的材质,镂凤、雕龙的工艺豪华形式的美,满足花钱买尊荣、买气派的心理。但是在餐具运用上,能在风格艺术上体现出美食就可以了。因为餐具也是为食品而服务的,要信守美器配美食的原则,立足美食选美器,只要器皿与美食之间和谐,器皿与菜式之间在色彩搭配、花纹图案、形态空间,做到佳肴耀目,美器生辉。就是好容器,不要么过度追求质地的昂贵,要求时尚的返璞归真,讲究艺术之精美,什么菜用什么容器,中国菜品种繁多,形态各异,食器的形状也是千姿百态。可以说,在中国,有什么样的肴馔,就有什么样的食器相配。例如如贵重的菜用大盘然后用盘头饰,这样显侍得高贵上档次,而便宜的菜像士豆丝、洋白菜之类则用小盘装的丰满一些显得实惠,炒爆菜利落用平盘,烧烩菜有汁用窝盘,汤羹炖菜用汤窝或海碗,甚至于煎炒之物宜用铁锅,煲汤煮肉宜用砂祸陶罐这些知识大家都知道,,,椭圆盘是为鱼菜而来,深斗池是为整只鸡鸭菜而来等等。如果用盛汤菜的盘盛爆炒菜,便收不到美食与美器搭配和谐的效果。

纵观古来美食与美器的发展史,会发现器皿在饮食发展中扮演着极重要的角色,人类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状态,步入炊煮熟食的定居生活,经历了漫长的时期,据《黄帝内经》记载:黄帝斩蚩尤,用作杵臼,断木为杵,掘地为臼,以火坚之,使民舂粟。“掘地为臼,以火坚之”,说的是烧制陶器。我们的祖先就是用烧制出来的汁菜陶器,运用到饮食上去的。早在新石器时代,原始先民就创制出了各种饮食器皿。进入文明社会以后,饮食更是上升到精神层面,如《周礼》记载:“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到了清代,更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饮食器皿体系,人们以食器数量的多少、材质的优劣、工艺的高低来彰显礼仪、增添情趣。  清代美食家、诗人袁枚在《随园食单·器具须知》中提出“美食不如美器”之说,民间尚如此,宫廷尤甚。清代朝廷明确规范了器用制度,从而导致了自上而下效,饮食器具的高度崇尚。饮食器具的涵括甚广,炊具、盛食器、酒具、水器、进食器、承器、碾磨器等等都应列入食器行列,放在了盛食器和酒具等可上桌、也可做把玩之物,,餐具材质由陶、铜、金、银、漆器、玉、搪瓷,发展到现在盛行的不锈钢、高塑密胺酯,真可谓异彩纷呈。但还是以陶瓷为多,瓷器在我国源远流长,自古各地均有佳品,如蜚声四海的景德镇瓷器即为杰出代表。现在我国瓷厂遍及九州,许多古代名瓷得以恢复和发展。如河北彭城磁州窖的铁线花瓷、红绿彩瓷,福建德化“建窖”的“建白”瓷,浙江龙泉的青窖,河南“钧窖”的钧红釉、窖变花釉瓷,河南临汝“汝窖”的粉青釉瓷等等。有的还大胆创新,如湖南醴陵釉下彩瓷,颜色丰润;山东淄博滑石瓷透明如玉;鲁玉淡雅宜人,河北唐山的瓷器色彩精细,喷彩瓷鲜艳夺目;广州和汕头的广彩、潮彩、织金彩瓷,格调高雅,光彩照人,重庆兆峰陶瓷的现代化气息和档次的到位。各地名瓷,各擅用场。它们像一件件美丽的嫁妆,将菜品包装,同时也将生活包装。

现在餐厅的器皿使用现在正走着两条路子,一是用方便快捷的一次性餐具,多数是中低档酒楼;另一类则是越来越多地选择精致的器皿,像高档酒楼的餐具趋向精美,紫砂小餐具,描金攒盒、异形菜盘,则体现了一种精细,还有许多原料本身就是器具,做菠萝系列菜品用菠萝做餐具,椰子系列菜品用椰子做餐具;竹筒系列的菜品用竹具做餐具,农家菜选用藤篮、竹席为盛器,陶盘、木桶、铁锅也都当器皿上桌,体现出原始淳朴的农家感觉。竹笼小吃、金橘牛蛙,竹编盛小吃、陶坛装老酒,给人营造了一种融融乡情最近还流行另类创意菜,比类菜融合众家之长,集思广议,博釆中西,出了一大批代表人物,可以讲他们打破传统观念,颠覆中餐思维,引导了中国创意新古典菜潮流,像有名的京成四少,他们的作品确实令人耳目一新,其中郝文杰是最年轻的一个能书善画,把书画溶入菜中追求一种古典美,曾做一甑儿蟹,选用仿三千年出土的甑儿来制菜,确是引人眼球,而京城四少的老大佘梅胜更是了得,他自称非著名厨师,敢这么叫的都有两把刷子,从客器到菜品彻底颠履了一把,一道老北京驴打滚做成后,令人匪夷所思,用蛋卷卷起来造形,可你要不同意说他不是驴打滚,却又找不出别的好名字,北京味道把肉皮冻、芥末墎、酥海带完美组合却用西式手法装伴,可你说也怪大家还都喜欢,生意火的一塌糊涂,在容器具上更是独县一格,饭店装修时尚典雅豪华,却装点传统文革磁之类饰物,不知当初怎么设计的,餐桌上吃碟竟是盖房用的大青瓦片,要没思想准备冷不钉一看,能吓你一跳起一身鸡皮疙瘩,看后都称奇说有创意,餐具器皿更是五花八门青石板,小萝筐,陶器和高档餐具,西式餐具搭配起来也有点意思,其中有一道菜器具用废旧木头挖三个洞装上碗当托,还真有点艺术品的味道,据老余讲这些材料都来自劈柴厂和装饰城下脚料,给个百八十块拉一车回来,选把选把,锯吧锯吧,然后经消毒处理就可上菜了,你别说还真有些趣味,这到和蔡邕辩琴从火中抢出烧了半截制的焦尾琴,化腐朽为神奇有同工异曲,关建还省钱呢,要说省钱还有比这省的,据说曾没计了一道菜,容器选用绍兴酒坛随意一扔,挑检规则好着的碎片做为器具,可是装上菜端上桌,看着看着自己都乐了,这造型怎么看,怎么像农村乡下喂狗的那种感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