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引汤

 txw40 2015-09-18

【方药歌诀】  风引汤中黄姜龙,桂甘牡蛎寒滑石,

            赤石白石紫石膏,潜阳熄风益肝阴。

【学用导读】  风引汤主治肝热动风证表现特点有2,①头部病证,②四肢病证。又,笔者结合临床用方治病体会,认为风引汤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属肝热动风证者具有显著治疗作用。

【中医辨证】  肝热动风证:昏仆,或两目上视,或四肢抽搐,或手足麻木,或口吐涎沫,头晕,头痛,烦热,四肢无力,急躁,或肌肉筋脉震颤,口苦,口干,舌红,少苔或薄黄,脉弦数。

用方思路:正确使用风引汤,以主治肝热动风证为基础方,以主治心包痰热证为临床扩大应用。

病变证机:厥阴肝热内扰,风从内生而肆虐内外,以此而演变为肝热动风病理病证。

审证要点:根据头晕目眩,或头痛,四肢抽搐,或手足麻木,舌偏红,苔薄黄,脉弦或滑为用方审证要点。

【西医辨病】  乙型脑炎及其后遗症,流行性脑膜炎及其后遗症,小儿麻痹及其后遗症,流行性出热等。

【衷中参西】  合理运用风引汤指导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无论是治疗传染疾病,还是治疗血管疾病等,都必须符合风引汤主治病变证机与审证要点,以此才能取得治疗效果。临证选用风引汤治疗西医疾病还可用于:

1、心脑血管疾病:脑血管意外疾病(中风病),脑梗死,脑出血,高血压,高脂血症等。

2、精神、神经疾病:精神分裂症、癫痫病,面神经炎,三叉神经痛等。

【中医治法】  清肝益阴,潜阳熄风。

  【方药西用】  具有镇静、降低神经肌肉兴奋、降低血压、降低血脂、解热、改善微循环、解热、抗炎、抗菌等作用。

【处方用药】  大黄四两(12g 干姜四两(12g  龙骨四两(12g  桂枝三两(9g  甘草二两(6g  牡蛎二两(6g  寒水石六两(18g 滑石六两(18g  赤石脂六两(18g  白石脂六两(18g  紫石英六两(18g  石膏六两(18g

随证加减用药:若腰膝痠软者,加牛膝、杜仲,以补肝肾,强筋骨;若健忘者,加龙眼肉、远志、石菖蒲,以开窍安神;若手足抽搐者,加全虫、僵蚕,以熄风止痛;若肌肤麻木者,加黄芪、当归,以益气养血等。

【煎服方法】  上十二味,杵,粗筛,以韦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温服一升。

【方证研究】  肝热阳郁而扰乱神明,则昏仆;肝热上攻其窍,则两目上视;肝热肆虐筋脉,则四肢抽搐,或手足麻木;肝热夹浊气上逆,则口吐涎沫;肝热攻冲于头,则头晕,头痛;肝热内扰神明,则烦热;肝热伤气,则四肢无力;肝热逆乱,则急躁;肝热走窜肌肉筋脉,则肌肉筋脉震颤;肝热伤津,则口苦口干;舌红少苔或薄黄,脉弦数均为肝热阳郁之征。其治当清肝益阴,潜阳熄风。

方中寒水石清热益阴,制阳熄风。牡蛎平肝潜阳和阴。石膏清热生津,制阳和阴。龙骨平肝潜阳,镇惊安神。紫石英治癫痫,定惊悸。赤石脂养心气而和肝,益精血而荣阴,补精髓而生水,制阳亢风动。白石脂养心气而刑肝,补肾精而涵木。大黄泻热存阴,制阳熄风。滑石清热。桂枝通阳。干姜温阳。甘草益气。

方药配伍特点:既用泻下药又用收涩药,既有温热药又用寒凉药,相互为用,效用倍增。

【使用禁忌】 阴血虚证,慎用本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