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经病及带下病提要

 寂寞在繁衍 2015-09-18
         正文:

  中医妇科学以其对妇科疾病的独特诊疗方法及卓著的疗效而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因此中医妇科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主要临床课程。由于妇女具有经、带、胎、产的生理特点,所以由妇女生理功能失常而导致的妇科疾病,一般分为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和妇科杂病(简称“经、带、胎、产、杂”)5大门类。中医妇科学就是专门讲述这5大门类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和辨证论治的课程。

  就本门课程的学习方法而言,关键是要掌握4个方面:一是概念明确。每种疾病都有其各自的概念,只有首先明确其概念,才能进一步深入学习。二是抓住主症。每个证候都有许多症状,但只要抓住主症,就可以掌握该证候的特点。三是横向比较。即每个病种各类证候之间的比较,特别是其主症之间的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四是掌握每个病种的诊断要点。只有掌握诊断要点,才能与其它相关的病种进行纵向比较,即所谓鉴别诊断。这4个方面既是学习中的主要内容,也是考核的重点。笔者谨就这5大门类妇科疾病的学习方法和要点进行简要提示,以供同学们参考。

  月经病是指以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出现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而出现局部或全身症状为临床特征的病变。究其病因,总的来说,不外乎外感与内伤两个方面。外感者因于六淫邪气外袭。内伤者或因于先天不足,或因于房劳过度,或因于产多乳众,或因于七情所伤,或因于饮食不节。其病机则为脏气受损,功能失常,气血失调,殃及冲任。其病变脏腑主要涉及肾、肝、脾三脏。

  月经病的诊断应重点掌握月经的期、量、色、质的异常改变,其中尤以经期和经量更为重要。由此而抓住主症作为诊断依据。由于月经病中,期、量、色、质的改变往往同时出现,或伴有其它病变,故如何抓住主症而作出鉴别诊断亦应高度重视。

  月经病的辨证重点在于依据月经的期、量、色、质的改变及全身症状与体征,判定其寒、热、虚、实之属性及脏腑部位。

  月经病的治疗须以调经为大法,针对病性及病位,分别采取调理气血、补肾、扶脾、疏肝、调固冲任等具体措施。本文将月经病分为月经周期失常、月经经期失常、月经经量失常、痛经、经行前后诸病、绝经前后诸症6个方面提要介绍。

 

  健康妇女一般14岁左右月经初潮,至49岁左右绝经,一生中月经来潮大约持续35年左右。每两次月经的间隔时间称为月经周期,正常月经周期为28天,最少不少于21天,最多不超过35天。也就是说,凡月经周期在21~35天之间,又无所苦者,可视为周期正常。月经周期失常的病变临床常见者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经间期出血、崩漏和闭经等。

  月经先期是指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1月两潮,连续两个月经周期以上者。亦称经期超前、经行先期、经早。临床常见气虚、血热两类证候。

  气虚证乃因于脾气虚弱,统摄失权,冲任不固。其主症是经血量多、色淡、质稀,兼见气虚诸症(神疲肢倦,气短懒言,小腹空坠,纳少便溏,舌淡红,苔薄白,脉缓弱。)。治当补气摄血,固冲调经,方用补中益气汤。

  血热证乃因于热扰冲任,迫血妄行,临床又有实热证与虚热证之分。①实热证因于阳盛火炽,迫血妄行。其主症是经血量多、色深红或紫、质稠,兼见热盛诸症(心胸烦闷,渴喜冷饮,大便燥结,小便短赤,面色红赤,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当清热凉血,固冲调经,方用清经散(丹皮、地骨皮、白芍、熟地、青蒿、黄柏、茯苓,若月经过多者,去茯苓,酌加地榆、茜草根以凉血止血;若经行腹痛,经血夹瘀块者,酌加炒蒲黄、三七以化瘀止血。)。若因肝郁化热而致血热妄行者,则每兼胸胁、少腹、乳房胀痛,治当疏肝解郁,凉血调经,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若月经过多者,经时去当归,酌加牡蛎、茜草、炒地榆以固冲止血;经行不畅,夹有血块者,酌加泽兰、益母草以活血化瘀;经行乳房胀痛甚者,酌加瓜蒌、王不留行、郁金以解郁行滞止痛)。②虚热证因于阴虚内热,扰及冲任而致血海不宁。其主症是经血量少、色红、质稍稠,兼见阴虚内热诸症(颧赤唇红,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红,苔少,脉细数。)。治当养阴清热,固冲调经,方用两地汤(生地、玄参、地骨皮、麦冬、阿胶、白芍,若月经量少者,酌加山药、枸杞子、何首乌滋肾以生精血;手足心热甚者,酌加白薇、生龟板育阴潜阳以清虚热)。

  月经先期的诊断要点是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或连续两个月经周期以上,注意与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间期出血、崩漏相鉴别。

  月经后期是指月经周期推迟7天以上,甚至40~50天一潮,连续两个月经周期以上者,亦称经行后期、经期错后、经迟。临床常见血寒、血虚、气滞3类证候。

  血寒证乃因于寒凝血瘀,阻于冲任,血行不畅。临床又有实寒证与虚寒证之分。①实寒证因于阴寒凝滞,血行瘀阻。其主症是经血量少,色黯,有瘀块,兼见实寒诸症(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畏寒肢冷,舌黯,苔白,脉沉紧或沉迟)。治当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方用温经汤(《校注妇人良方》)。②虚寒证因于阳气不足,温煦失权,血行瘀涩。其主症是经血量少,色淡,质清稀,兼见虚寒诸症(小腹隐痛,喜热喜按.腰酸无力,小便清长,面色眦白,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治当扶阳祛寒,养血调经,方用艾附暖宫丸。

  血虚证乃因于营血不足,冲任亏虚,血海不能按时满溢。其主症是经血量少,色淡,质稀,无血块,兼见血虚诸症(小腹空痛,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皮肤不润,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苔薄,脉细无力)。治当补血调经,方用大补元煎(人参、山药、熟地、杜仲、当归、山茱萸、枸杞子、炙甘草,若月经量少者,酌加紫河车、肉苁蓉、丹参养精血以行经;带下量多者,酌加鹿角霜、金樱子、芡实固涩止带;若月经错后过久者,酌加肉桂、牛膝以温经活血,引血下行。)。(人参养荣汤亦可用之,若月经过少者,去五味子,酌加丹参、鸡血藤;若经行小腹隐隐作痛者,重用白芍,酌加阿胶、香附。)

  气滞证乃因于气机不畅,血行艰涩,阻滞冲任。其主症是经血量少,色黯或有血块,兼见肝郁气滞诸症(经前乳房、胸胁、少腹胀痛;气机不畅,则烦躁易怒,肝经郁热,故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肝郁化热之象。)。治当理气调经,方用乌药汤加味(乌药、香附、木香、当归、甘草,若小腹胀痛甚者,酌加莪术、延胡索;乳房胀痛明显者,酌加柴胡、川栋子、王不留行;月经过少者,酌加鸡血藤、川芎、丹参)。

  月经后期的诊断要点是月经周期推迟7天以上,若连续两个月经周期以上应与妊娠、妊娠出血、月经过少相鉴别。

   月经先后无定期是指月经周期严重紊乱,或提前、或推迟7天以上,或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亦称经水先后无定期、经水无定、经行或前或后、经乱。临床常见肝郁、肾虚两类证候。

  肝郁证乃因于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气血失调。血海蓄溢失司,疏泄太过,则经血提前而至;疏泄不及,则经血推迟而来,周期紊乱。其主症是经血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血块,经行不畅,兼见肝气郁结诸症(或经行不畅,胸胁、乳房、少腹胀痛,精神郁闷,时欲太息,嗳气食少,舌质正常,苔薄,脉弦)。治当疏肝解郁,理气调经,方用逍遥散(若经来腹痛者,酌加香附、延胡索;夹有血块者,酌加泽兰、益母草;有热者,加牡丹皮、栀子;脘闷纳呆者,酌加枳壳、厚朴、陈皮;兼肾虚者,酌加菟丝子、熟地、续断。)。

  肾虚证乃因于肾气不足,冲任失调,血海蓄溢失司,封藏溢泄紊乱。其主症是经血量少,色淡或淡黯,质清,兼见肾虚诸症(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小便频数,舌淡,苔薄,脉沉细。)。治当补肾调经,方用固阴煎(若腰骶酸痛者,酌加杜仲、巴戟天;带下量多者,酌加鹿角霜、沙苑子、金樱子)。(若肝郁肾虚者,症见月经先后无定期,经量或多或少,平时腰痛膝酸,经前乳房胀痛,心烦易怒,舌黯红,苔白,脉弦细。治宜补肾舒肝,方用定经汤。(当归、白芍、熟地、柴胡、山药、茯苓、菟丝子、炒荆芥,方中柴胡、炒荆芥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熟地、菟丝子补肾而益精血;山药、茯苓健脾生血。全方舒肝肾之郁气,补肝肾之精血,肝气舒而肾精旺,气血疏泄有度,血海蓄溢正常,月经自无先后不调之虞。)

  月经先后无定期的诊断要点是月经周期严重紊乱,或提前、或推迟均在7天以上,若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应与崩漏相鉴别。

  经间期出血是指在两次月经之间,(纟因)緼之时,阴道出血,血量少于正常月经量,持续2~3天,周期性发作。临床常见肾阴虚、湿热和血瘀3类证候。

  肾阴虚证乃因于肾阴素亏,(纟因)緼之时,阳气内动,损伤阴络,冲任不固,而致出血。其主症是经间期出血,量少或稍多,色红,无血块,兼见阴虚内热诸症(头晕耳鸣,腰腿酸软,手足心热,夜寐不宁,舌红,苔少,脉细数。)。治当养阴清热,固冲止血,方用两地汤。(加减一贯煎亦可用之,生地、白芍、麦冬、熟地、甘草、知母、地骨皮)

  湿热证乃因于肝郁乘脾,聚湿蕴热,(纟因)緼之时,阳气内动,引动内热,损伤冲任,而致出血。其主症是经间期出血,量或少或多,色红,质粘稠,无血块,或如赤白带、赤带,兼见湿热内蕴诸症(平时带下量多色黄,小腹时痛,心烦口渴,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当清利湿热,方用清肝止淋汤加减(白芍、生地、当归、阿胶、丹皮、黄柏、牛膝、香附、红枣、小黑豆,加茯苓、炒地榆,出血期间,去当归、香附、牛膝,酌加茜草根、乌贼骨;带下量多者,酌加马齿苋、土茯苓;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胀者;去生地、白芍,酌加厚朴、麦芽;大便不爽者,去当归、生地,酌加薏苡仁、白扁豆。)。

  血瘀证乃因于素有瘀血,(纟因)緼时,阳气内动,扰动瘀血,而致出血。其主症是经间期出血,量少或多,色紫黑,有血块,兼见瘀血诸症。治当化瘀止血,方用逐瘀止血汤。

  经间期出血的诊断要点是两次月经之间,(纟因)緼之时,周期性阴道出血,持续2~3天,应与月经先期、月经过少、赤白带、赤带、经漏相鉴别。

  崩漏“崩”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称为“崩中”或“经崩”;“漏”是指经血淋漓不尽,称为“漏下”或“经漏”。“崩”与“漏”两者出血情况虽不同,但常交替出现,故统称“崩中漏下”,简称“崩漏”。临床常见血热、肾虚、脾虚、血瘀4类证候。

 

  血热证乃因于热扰冲任,迫血妄行,临床又有实热证与虚热证之分。①实热证因于热盛于内,迫血妄行。其主症是经血非时暴下,量多势急,或淋漓日久不净,色深红,质稠,兼见热盛诸症。治当清热凉血,止血调经,方用清热固经汤加味。②虚热证因于阴虚内热,扰及冲任,迫血妄行。其主症是经血非时突下,量多势急,或量少淋漓,色鲜红,质稠,兼见阴虚内热诸症。治当滋阴清热,止血调经,方用保阴煎加味。

 

  肾虚证乃因于肾失封藏,冲任不固,以致经血失制,临床又有偏于阳虚与偏于阴虚之分。

 

  (1)肾阳虚证因于阳气不足,封藏不固,冲任失约。其主症是经乱无期,忽然大下,或淋漓不净,色淡,质清,兼见肾阳虚诸症。治当温肾固冲,止血调经,方用右归丸加减。

 

  (2)肾阴虚证因于精血不足,冲任失养,经血失制。其主症是经乱无期,淋漓不净,又忽然暴下,色鲜红,质略稠,兼见肾虚精亏诸症。治当滋阴补肾,止血调经,方用左归丸合二至丸加减。应当注意鉴别的是,肾阴虚证与虚热证虽均有阴虚,但虚热证有热象,故其治疗滋阴与清热并施;肾阴虚证以精血不足为特点,无明显热象,故其治疗以滋补为务。

 

  脾虚证乃因于气不摄血,冲任不固。其主症是经血非时而至,崩中漏下,色淡,质稀薄,兼见脾虚诸症。治当补气摄血,养血调经,方用固本止崩汤加减。

 

  血瘀证乃因于瘀阻冲任,而致血不归经。其主症是经血非时而至,时下时止,或淋漓不净,或停闭日久又突然崩中下血,继则淋漓不止,色紫黑,有血块,兼见血瘀诸症。治当活血化瘀,止血调经,方用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味。

 

  崩漏的诊断要点是月经的期与量严重紊乱。经乱无期,或暴崩量多,或淋漓不止,甚至屡月不净,或停闭数月后又崩中漏下。在月经病中,应与月经先期、月经先后无定期、经期延长、月经过多相鉴别。此外,还应与胎漏、异位妊娠、赤带、癥瘕、外伤等病变所致的阴道出血相鉴别。

 

  崩漏的主症是出血,因此治疗时应针对发病的缓急,出血的久暂,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选用塞流、澄源、复旧3法。

 

  (1)塞流是指止血,适用于暴崩之际,采用补气摄血法,以止血固脱。

 

  (2)澄源是指正本清源,即求因以治本,用于止血法后,待出血稍缓,即根据不同病情辨证论治。

 

  (3)复旧即固本善后,其治法,或补肾,或调肝,或扶脾,但崩漏之病本在肾,故复旧之法总以益肾固冲调经为主。在临床实践中,塞流、澄源、复旧3法又不可截然分开,应在辨证的基础上结合使用。

 

  闭经亦称女子不月、月事不来,是指女子年逾18周岁月经尚未初潮,或已行经而又连续停闭3个月以上者。前者称“原发性闭经”,后者称“继发性闭经”。临床常见肝肾不足、气血虚弱、阴虚血燥、气滞血瘀、痰湿阻滞5类证候。

 

  肝肾不足证乃因于肝血肾精亏虚,而致源竭流断。其主症是年逾18周岁尚未行经,或由月经后期,量少,渐致月经停闭,兼见肝肾阴虚诸症。治当补益肝肾,养血调经,方用归肾丸加减。

 

  气血虚弱证乃因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血海空乏。其主症是月经逐渐延后,量少,色淡,质稀,继而停闭不行,兼见气血两虚诸症。治当补气养血调经,方用人参养荣汤。

 

  阴虚血燥证乃因于阴血亏耗,血海燥涩干涸。其主症是经血量少而渐至停闭,兼见阴虚燥热诸症。治当养阴润燥,清热调经,方用加减一阴煎。

 

  气滞血瘀证乃因于气血瘀滞,冲任瘀阻,胞脉壅滞,经水阻隔。其主症是月经后期,量少,色紫黯,有血块,渐至经闭,或骤然停闭,兼见气滞血瘀诸症。治当理气活血,祛瘀通经,方用血府逐瘀汤。

 

  痰湿阻滞证乃因于痰湿阻滞冲任,胞脉闭阻。其主症是形体肥胖,月经后期,渐至经闭,带下量多,兼见痰湿壅阻诸症。治当化痰除湿,调气活血通经,方用苍附导痰丸合佛手散。

 

  闭经的诊断要点是女子年逾18周岁而月经尚未初潮,或已行经而又连续停闭3个月以上,应与生理性停经如妊娠期、哺乳期的暂时性停经、绝经期的绝经等相鉴别,特别应与早孕相鉴别。

 

  月经经期亦称带经期,是指每次月经来潮持续的时间,正常情况下一般为3~7天。经期失常的病变,临床常见的主要是经期延长。

 

  经期延长是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期超过7天以上,甚或淋漓半月方净者,亦称月水不断、月水不绝、经事延长。临床常见血瘀、阴虚血热两类证候。

 

  血瘀证乃因于瘀血阻滞胞脉,致血不归经而妄行。其主症是经血量少、色黯,有血块,兼见血瘀诸症。治当活血袪瘀,养血止血,方用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味。

 

  阴虚血热证乃因于虚热内扰,冲任不固。其主症是经血量少,色红,质稠,兼见阴虚内热诸症。治当养阴清热,凉血止血,方用两地汤合二至丸加味。

 

经期延长的诊断要点是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而经期超过7天以上,甚或淋漓半月方净,应与漏下及赤带相鉴别。

 

 正文:

月经的经量是指每次行经排出的经血总量,正常情况下约50~80ml,最多不超过100ml。其经量一般第一天较少,第二、三天较多,第四天后逐渐减少。经量失常的病变,临床常见者有月经过多与月经过少。

 

月经过多是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较以前明显增多者,临床常见气虚、血热、血瘀3类证候。

 

气虚证乃因于气不摄血,冲任不固。其主症是经血量多、色淡红、质清稀,兼见气虚诸症。治当补气摄血固冲,方用举元煎。

 

血热证乃因于热伏冲任,迫血妄行。其主症是经血量多、色鲜红或深红、质粘稠或有小血块,兼见里热盛诸症。治当清热凉血止血,方用保阴煎加味。

 

血瘀证乃因于瘀积冲任,血不归经。其主症是经血量多或持续难净、色紫黑、有血块,兼见血瘀诸症。治当活血化瘀止血,方用失笑散加味。

 

月经过多的诊断要点是月经量多,但周期基本正常。因其常与月经先期、月经后期同时并见,如月经先期量多、月经后期量多,故应予鉴别。若经量特多,暴下涌急,或伴周期紊乱者,则为崩中,应注意鉴别。

 

月经过少是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减少,甚或点滴即净;或经期缩短,不足两天,经量亦少者,亦称经水涩少。临床常见血虚、肾虚、血瘀、痰湿4类证候。

 

血虚证乃因于营血不足,血海不充。其主症是经血量少或点滴即净、色淡、无血块,兼见血虚诸症。治当养血调经,方用滋血汤。

 

肾虚证乃因于肾气不足,精血亏乏,血海不盈。其主症是经血量少、色淡红或黯红、质稀薄,兼见肾中精气不足诸症。治当补肾养血调经,方用归肾丸。

 

血瘀证乃因于瘀阻冲任,血行不畅。其主症是经血量少、色紫黑、有血块,兼见血瘀诸症。治当活血化瘀调经,方用桃红四物汤。

 

痰湿证乃因于痰阻经脉,血行不畅。其主症是经血量少、色淡红、质粘腻,兼见痰湿内停诸症。治当燥湿化痰调经,方用苍附导痰丸。

 

月经过少的诊断要点是月经周期基本正常,但经量很少,或点滴即净;或经期缩短,不足两天。已婚育龄妇女服用避孕药也可导致月经量少,应予鉴别。另外,还须与早孕妇女而有激经者相鉴别。

 

痛经是指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或剧痛昏厥者,亦称经行腹痛。本病可归属于经行前后诸病的范畴,但因其以经行前后小腹疼痛为主症,病位在冲任二脉与胞宫,故单独讲述。痛经临床常见气滞血瘀、寒凝胞中、湿热下注、气血虚弱、肝肾亏损5类证候。

 

气滞血瘀证乃因于情志所伤,气机不畅,血行瘀阻,冲任不利而经血瘀阻胞宫,不通则痛。其主症是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行不畅或量少、色紫黯、有血块,块下痛减,经净则疼痛消失,兼见气滞血瘀诸症。治当理气化瘀止痛,方用膈下逐瘀汤。

 

寒凝胞中证有虚证与实证之别。虚证为阳虚内寒,实证乃寒湿凝滞。阳虚内寒证因于素体阳虚,寒从中生,冲任、胞脉失煦,经脉收引,血行涩滞,不通则痛。其主症是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喜按,得热则舒,经量少、色淡黯,兼见阳虚内寒诸症。治当温经暖宫止痛,方用温经汤(《金匮要略》)加味。寒湿凝滞证因于寒湿之邪客于冲任、胞中,寒凝血瘀,不通则痛。其主症是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经量少、色黯黑、有血块,兼见寒湿内停诸症。治当温经散寒除湿,化瘀止痛,方用少腹逐瘀汤加味。

 

湿热下注证乃因于湿热流注冲任,蕴结胞中,阻滞气血,不通则痛。其主症是经前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或伴腰骶胀痛,经色黯红、质稠、有血块,带下黄稠,兼见湿热内蕴诸症。治当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方用清热调血汤加味。

 

气血虚弱证乃因于气血素亏,经行后血海空虚,冲任、胞脉失养,虚滞作痛。其主症是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经量少、色淡、质稀薄,兼见气血不足诸症。治当益气补血,调经止痛,方用圣愈汤加减。

 

肝肾亏损证乃因于肝肾亏损,精血不足,经行之后,亏损更甚,冲任、胞脉失养而痛。其主症是经期或经后小腹绵绵而痛,经量少、色淡黯、质稀薄,兼见肝肾亏损诸症。治当补益肝肾,调经止痛,方用调肝汤。

 

痛经的诊断要点是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疼痛可引及全腹或腰骶部,或外阴、肛门坠痛。就痛经发生的时间而言,一般实证之痛多发于经前或经期,虚证之痛多发于经期或经后,可供临床辨证参酌。其疼痛程度有轻有重,但一般无腹肌紧张或反跳痛,应与内、外科疾病导致的腹痛相鉴别。

 

经行前后诸病是指伴随经期或经行前、后而出现的一类病变。临床常见的有经行乳房胀痛、经行发热、经行头痛、经行身痛、经行泄泻、经行吐衄、经行口糜、经行风疹块、经行眩晕、经行浮肿、经行情志异常等。上述病变与内科疾病中的相应病变,既有相同点,又有所不同。所不同者,就在于这类疾病的临床特点是随月经来潮而呈周期性发作,故其辨证与论治,除遵循内科学中相应病变的辨治原则外,还应针对其与月经周期的相应关系而注意调理月经。一般来说,这类病变中的实证多发于经前或经期;虚证多发于经期或经后。这是因为经前、经期经血欲行,而实者阻碍其行故病发;经期、经后经血已出,使虚者更增其虚故病发。以此为参照,对这类病变的掌握并不困难。

 

绝经前后诸证是指部分妇女在绝经期前后,出现与绝经有关的证候,如眩晕耳鸣,烘热汗出,心悸失眠,烦躁易怒,潮热面红;或面目、下肢浮肿,纳呆便溏;或月经紊乱,情志不宁等等。这些证候往往因人而异,轻重不一,参差出现,持续时间或长或短,短者数月、半年,长者可迁延数年,亦称经断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肾为先天之本,妇女到49岁左右,肾气渐衰,天癸渐竭,冲任脉虚,即将进入绝经期,此时易于出现阴阳失调。一些妇女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适应这种生理变化,就会在绝经前后发生病变。

 

绝经前后诸证临床常见肾阴虚、肾阳虚两类证候,并可涉及心、肝、脾三脏。

 

肾阴虚证乃因于素体阴虚,到这一时期,肾中精气渐衰,以至阴虚更甚,阴阳失调而发病。其主症是月经先期或先后不定期、色鲜红、量或多或少,或已绝经,兼见眩晕耳鸣,烘热汗出,五心烦热,腰膝痠痛,或皮肤干燥瘙痒,口干便秘,尿少色黄,舌红少苔,脉细数等阴虚阳亢火旺诸症。治当滋肾养阴,佐以潜阳,方用左归饮加味。若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之证,则兼见烦躁易怒,胁痛口苦,失眠多梦。治当滋肾柔肝,育阴潜阳,方用左归饮合二至丸加味。若因肾水不能上济于心,而致心肾不交之证,则兼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甚或神志失常。治当滋肾宁心安神,方用左归饮合补心丹。

 

肾阳虚证乃因于素体阳虚,至绝经前后,肾中精气渐衰,致阳虚更甚,阴阳失调而发病。其主症是经血量多或崩中漏下、色淡、质稀、或色黯、有血块,或已绝经,兼见面浮肢肿,精神萎靡,形寒肢冷,腰膝痠冷,纳呆腹胀,便溏尿频,带下清稀,舌淡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水滑,脉沉细无力。治当温肾扶阳,佐以温中健脾,方用右归丸合理中丸加减。若肾阴肾阳俱虚,则症状错杂,时而畏寒,时而烘热汗出,头晕耳鸣,腰痠乏力。治当滋阴扶阳,调补冲任,方用二仙汤合二至丸加味。

 

绝经前后诸证的诊断要点是妇女正值绝经前后,年龄在45~55岁之间,多发于49岁左右,出现月经紊乱,或已绝经,伴随多种症状,其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应与内科疾病中的眩晕、心悸、水肿等相鉴别。应特别注意的是,绝经期前后的年龄亦为癥瘕好发之期,二者应详加鉴别。

 

带下是妇女生而即有的一种液态物质。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肾气充盛,脾气健旺,由任、带二脉约束,阴道内有少量无色、无气味的液体泌出,即为带下,其对阴道有润泽作用。在月经期前后及经间期,其量稍多,但色、质、气味无异常,此属正常生理现象。

 

带下病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带下病是泛指经、带、胎、产、杂等所有妇科疾病。狭义带下病是指妇女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其它全身或局部症状者。本文所述者,是狭义带下病。带下病的病因主要是湿邪,或为外感湿热邪毒,或为内生之湿。其病机则为湿邪下注,带脉失约,任脉不固,以致带下量多。其病变脏腑主要涉及脾、肾两脏。其治疗以调补脾肾为主,治脾宜升、宜燥;治肾宜补、宜涩。至于外感湿热邪毒,则宜清热解毒除湿。带下病临床常见脾虚、肾虚、湿热、湿热邪毒4类证候。

 

脾虚证乃因于脾不健运,水湿下注,伤及任、带。其主症是带下绵绵不断、色白、质较粘、无臭,兼见脾气虚诸症。治当健脾益气,除湿止带,方用完带汤。

 

肾虚证临床有肾阳虚证与肾阴虚证之分。

 

肾阳虚证因于肾失封藏,任、带失约,故滑脱而下。其主症是带下清冷量多、淋漓不断、色白、质稀薄、无臭,兼见肾阳虚诸症。治当温肾培元,固涩止带,方用内补丸。

 

肾阴虚证因于阴虚内热,损伤血络,任、带不固,致津血混下。其主症是带下赤白、质稍粘、无臭,阴部灼热,兼见阴虚内热诸症。治当益肾滋阴,清热止带,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味。

 

湿热证乃因于湿热下注,损伤任、带。其主症是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白、质粘腻、有臭味,或带下色黄白、质粘如豆腐渣状,兼见湿热内蕴诸症。治当清热利湿,方用止带方加味。若属肝经湿热下注之证,其主症是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绿、质粘或呈泡沫状、有臭味,阴部痒痛,兼见肝经湿热诸症。治当清肝利湿,方用龙胆泻肝汤。

 

湿热邪毒证乃因于外感湿热邪毒,侵袭阴部,伤及任、带。其主症是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绿、或五色杂下、质粘腻或如脓样、臭秽难闻,兼见湿热邪毒内蕴诸症。治当清热解毒除湿,方用五味消毒饮加味。

 

带下病的诊断要点是妇女带下量明显增多,且色、质、气味异常。一般来说,色白、质稀、无臭者多属虚寒;色赤白相兼、质稍粘、无臭者多属虚热;色黄、质粘腻、有臭味者多属湿热;色黄或黄绿、或五色杂下、质粘腻或如脓样、臭秽难闻者,多属外感湿热邪毒。赤带应与经间期出血、经漏相鉴别;脓浊带下应与阴疮排出的脓液相鉴别;五色带脓血杂下,臭秽难闻者,应提防妇科癌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