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这也是课堂》写作例谈 记叙文是学生最早接触的文体,从小学到初中,学生一直写记叙文。记叙文写作,学生有良好的基础。现以《这也是课堂》为例,谈谈记叙文的写作。 一.以“这也是课堂”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 1.审题:准确 2.存在问题: (1)审题不准确. (2)文体不明. 记叙文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和叙事为主要内容,伴随适当议论和抒情。 3.叙述事件流水账. 4.缺乏扣题与升华。 二.例文剖析 1.例文(节选) 课堂是什么?课堂是我们接受知识的地方。课堂在哪?课堂无处不在,不只是在学校,可能是在大街上,也可能在商场里……只要你有心,处处是课堂。 把思绪移回当今,当今最火热的词肯定是“钓鱼岛”了,我国各族人民为了这个小岛上街游行,这显示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坚决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决心,这种气势值得学习,这也是课堂,一种另类的课堂。 (1)对课堂的理解比较肤浅,大自然的课堂缺乏记叙和描写,空洞地抒情。“钓鱼岛”问题和课堂联系很牵强和生硬。 (2)文体不分。 2.例文 (节选) 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开幕。暑假的时候我参观了世博会,可以说在玩的同时学习了很多知识,这也是课堂。 在世博园内我印象最深刻是韩国馆。在炎热的天气里,我们在外面等了4个多小时才进入馆内。韩国馆一进去就像走进时光隧道,路渐渐地随着灯光变窄了。走到尽头,墙上写着“大韩民国欢迎你”标语。我看了电影《和声城市》,听说演员拍摄用了一周,而动画制作用了一年,听后很感动,感动于韩国人的认真和敬业精神。 这次世博玩得很有趣,了解了一些历史和科技知识,参观世博这也是课堂,我受益匪浅。 对课堂的理解准确,但是行文存在不少问题: (1)叙述流水账,泛泛而谈,缺乏细节描写。 (2)语言无味,缺乏文采,单纯讲述。 (3)末尾蜻蜓点水,缺乏升华。 三.《这也是课堂》习作启示: 1.强化审题。 2.强化文章的点题和情感升华。 审题,是学生接触作文题后跨出的第一步,至关重要。审题能“锁定靶心,命中十环”,是作文成功的关键;审题有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得分自然很低。 【审题训练】: 寻找一盏灯 留在心底的风景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心中的一泓秋水 思维角度:抓关键词(限定词、比喻词、人称代词等) 《寻找一盏灯》题中的两个关键词语: (1)“一盏灯”:有实指的内容,也有虚指的内容。虚指的内容大致分为五类:第一类,感情之灯,如父爱、友情;第二类,人物之灯,如沈从文、孙中山;第三类,品质之灯,如坚强、善良;第四类,事物之灯,如文学经典、肖邦乐曲;第五类,心理之灯,如梦想、希望、信仰。 (2)“寻找”:表明态度和做法,是为实现理想等所作出的努力,体现动态的过程。 在写作中不能只关注寻找,也不能偏重灯,要兼顾。要注意灯的比喻隐含意义,从发光发热的特性发散开去,着眼于希望、光明、指引、温暖、关爱、呵护,而寻找则是主动地追寻,意味着原先失去的、或者是原先没有的,现在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这是一种自我的完善、自我的提升、自我的修养。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学生在审题立意时,要抓住题目中的3个关键词:“我”、“隐形的”和“翅膀”。 (1)“隐形的”说明它是抽象的或者是不易察觉的,需要用心品味、感悟的。 “翅膀”是一个比喻,隐形的翅膀其实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 “翅膀”要真正能起到动力的作用。“翅膀”要能够为“我”发展,为“我”实现超越等,担当工具、提供动力。例如理想、梦想、追求、信念、亲情、责任、勇气、文学、艺术等。 (2)容易出现的问题:全篇不写“我”,而写奥巴马、霍金、普京等人; 不止写“一双翅膀”,而是写了多双翅膀,如理想是“我”隐形的翅膀,乐观是“我”隐形的翅膀,智慧是“我”隐形的翅膀。 四.如何突破文章的点题和情感升华? 1.(爸爸给自己送伞感冒) 点评:语言直白,为点题而点题,文字缺少温情,无法打动人心。 2.对不起啊,爸爸来晚了,快拿上伞,我送你回家。”他温柔地说着。一辆辆汽车从我身边经过,我仿佛看到车里的同学正在用鄙夷的目光注视着衰老的他和破旧的自行车。我的脸感觉到了火辣辣的烧痛,他似乎也察觉了什么,从兜里拿出一张五元纸币,说:“我今天还有事,你打车回家吧。” 3。(敬老院做义工) 4.(国庆假期干农活) 思维角度:自我感受+环境渲染 五.生活中的一些寻常琐事,从选材这个角度来看,并没有什么优势,但如果学生能够对其进行情感化的处理,渲染出浓郁的情感气氛,也可以收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例如: 2003年高考,考题以“智子疑邻”的寓言为材料,要求考生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南京金陵中学费滢高考作文只得了25分,费滢曾参加有8万名选手参的首届全球华人少年写作征文大赛,荣获金奖。她平时的很多习作都是学校的范文,并曾出版过多本散文集。其获奖作品还被选入高中语文读本。而她的高考作文正是因不扣题而失分,导致她与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由此可看出扣题的重要性。 六.《这也是课堂》习作小结: 1.强化审题。 思维角度:抓关键词(限定词、比喻词、人称代词等) 2.突破文章的点题和情感升华。 思维角度:借助环境描写升华情感+自我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