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课的“三味”和“诗意”

 liubaoliang 2015-09-21

语文课的“三味”和“诗意”

黄厚江

 

语文课的“三味”和“诗意”

语文老师要讲究三“味”。

首先是教师自身的“味”。有句俗语叫“出马三相”,是说唱京戏的一个亮相,行家就会作出准确评价,就能看出来味道的正与不正,一句道白,便会赢得满堂彩或倒彩,那是懂行的观众听出了味道的正与不正。语文教师也是如此,也有个“出马三相”。一是“说”。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相”,不仅要汢字准确,用语,语气充沛,更重要的是要有语文教师的味儿,出言吐语,说的是语文教师的行话,用的是语文教师的腔调,情由之出,理由之明,物由之现,法由之得,一开口便有浓浓的语文味。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二是“写”。语文教师的字,虽不讲求要笔笔有来历,但横竖点撇提折勾必须皆依规范,章回结构必须合理大方,排列摆布必须得当顺眼。语文教师不必都是文章的大家,但应该写得出来,拿得出手。各种常见文体,应该写得像模像样。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内功,是体现在“语文”方面的专业功夫,是在听说读写方面有不同一般人的悟性并具有使这种悟性外化的能力。

    其次是课堂氛围的“味”。这里的氛围绝不是指学生发言积极与否的那种热闹或冷淡的气氛,而是指是否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主要特征,即是否具有浓郁的“文化”色彩,是否具有理想的审美效果。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靠什么?语文是主要的载体。语文教学如果没有”文化“味,则是失败的课,当然,这是难以制定量化的目标,更不好控制和测试,却可以感受到。另一方面,审美教育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功能和重要任务之一。倘若撇开审美教育,把学生带到“知识”的荒滩去捡拾并不绚丽的砖块瓦砾,是对语文教学本质的背离。语文教材中,最有价值的不是“知识”,而是“文化”因素和审美因素。 成功的语文课堂教学应形成浓郁的“文化”和审美氛围。

    再次是处理教材的味。 看一个老师处理教材,有如看“解牛”。水平之高下,技艺之精疏,动刀则现。一是看他如何下手,如何选点,如何切入,是“以神遇”还是“以目视”;二是看他如何运刀,是东砍西剁,鸡零狗碎,还是“因其固然”游刃有余。另一方面还要看他如何教人学习。如何教,亦有“味”可辨,是指指点点,硬塞结论,还是创造情境,设置条件,营造氛围,使其心动,使其情生,使其智启,使其自悟,这就是“味”的正与不正。

 

三味正,必是好课。

    最近这些年来,“语文的诗意”“诗意的语文”这样的话语,常常出现在语文报刊上或有识之士的嘴中,听起来的确有味,读起来也很有劲,可是过后一想,还是不得要领。什么是语文教学的诗意呢?

想来所谓诗意大概有这样几层意思:一是真,二是情,三是美,四是无功利。  

用诗意的这样几个特点来对应语文教学,大致也是可以的。语文教学应该真,应该有情,更应该美。所谓“真”,就是不做作,不虚夸,不弄假,不故弄玄虚,遵循规律,实事求是;所谓“情”,就是感受“情”,交流“情”,表达“情”。“情”和“真”又是常常不可分享的。所谓“美”,当然首先是指内容的美(美的文章,美的感情,美的文字等),但也包括教学过程的美,这是一种流动的美、过程的美、动态的美。做到这三点的语文课,的确体现了语文课不同于其他任何一个学科的特征;具备了这些特点的语文课,肯定是高境界的语文课。

    我还觉得语文的“诗意”应该是多样的,而不是单一的。

    我最最担心的是,在“诗意”这美丽的旗号下随心地糟蹋语文课堂,使得浮夸风盛行,使得语文课虚无飘缈空洞无物。因为追求诗意,教学就可以.漫无边际(这里绝不是鼓吹所谓目标教学和所谓“一课一得”,我虽然对建构主义不得要领,但对所谓“目标系统”“目标教学”却一直是不以为然也绝不主张的);因为追求诗意就对任何问题的理解都是“答案是丰富多彩”,鹿可以是马,马可以是鹿;因为追求诗意,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失业”,也可以“失责”;因为追求诗意,可以抛弃文本,天马行空;因为追求诗意,语文可以退出语文课堂的舞台,让歌舞说唱成为主角。如此,我们倒不独不敢做诗人,连“诗意”也只能敬而远之了。

    说到最后,还是要回答一个最实在的问题:什么是诗意的语文?语文的诗意怎样体现?我以为语文的诗意体现在每一节平平常常、实实在在、或许看起来交没有什么诗意的课堂之中。我的意思是,让每一节课使学生获得一点享受,得到一点收获,受到一点启发,产生一点感悟,应该就是语文的诗意了。要让学生听我们的课常常热泪滚滚,心潮起伏,荡气回肠,那自然好,但不容易,甚至不大可能。“真理总是朴素的”“平平常常才是真”,语文的诗意是否也是如此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