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秋三饼

 乐书斋222 2015-09-22


晚饭过后没事,我就在门前大场上随意走走。空中不时落下几缕雨丝,没有风,也看不见月色,天很黑。一阵一阵冲鼻的桂花香告诉我:中秋节眼看要到了。不知是怎的,此刻的脑海中竟一下子跳出儿时过中秋的情景。

那时,虽说物质贫乏,生活艰苦,可对我们孩子来说,过中秋是除过年外最向往、庆幸的节令。作为过来的孩子,我念念不忘的,是中秋的月饼、糖饼和藕饼。

月饼,太有诱惑力了,八月初就巴望、打听,今年买多少?是不是一人一块?一边问,好像那月饼也跟着到嘴一样。

等父亲把月饼买回来时,仿佛满屋子都是好闻的月饼味,我会像馋猫似的在被油渍浸透的纸包上嗅那好闻的香味。我盼望早点吃晚饭,因为这月饼非要等吃过晚饭赏月之后才分着吃。

分月饼的时候,我就趴在桌前灯下看那黄亮香甜的月饼,一面有长方形的红色印记,外皮是薄而透明的几层,里面的馅是由红黄绿几种颜色配的。父亲首先包一块让我送给祖父,然后分给哥哥嫂子,接着我和姐姐一人半块,父母每人是四分之一块。就这样,他们也只是象征性地尝尝,然后留给我吃。问他们怎不吃的,妈会说:都这么大岁数了,什么没吃过啊,留给你们小孩吃。我会拿月饼硬往他们嘴里塞,非叫他们咬一口才罢休。分到手的月饼舍不得一下子吃光,还要用刀切成几小块,留慢慢品尝。

物质条件今非昔比的今天,尽管中秋月饼的质量、风味、款式、档次等各方面都越做越好,但孩子们带回来孝敬我们的,不管怎么贵、怎么吃,就是缺少那份割舍不了的味儿。因此,我与老妻总是舍好求次,专买那种记忆里亲切可口的传统月饼。

中秋节仅次于过年,妈是最肯忙的。午餐吃完收拾洗刷停当,就开始揣面、弄馅,准备晚上包饼了。饼馅有菜的,有芝麻糖的,还有黏高粱面的。妈炒芝麻、擀芝麻、拌芝麻,炕好的第一块芝麻糖饼就喊我吃。我吃着脆而香甜的芝麻糖饼,耳边不时传来秋虫的鸣叫声和赏月的鞭炮声。我高兴地像顽皮的小狗,一会儿站磨刀石上看天空大而圆的月亮,一会儿到挖地的父亲跟前,让他尝芝麻糖饼,东扯西拉不住嘴地问这问那。

吃完午饭,我会偷两三块小糖饼,藏在妈床里边墙上挂的棉被胎里,偷偷留自己吃。妈也会煮黏高粱面包的饼给我们当早点,那饼又甜又黏又实在,吃起来又可口又垫肚。今天,虽然妻炕的芝麻糖饼不比妈做的逊色,但那黏高粱面包的饼失传了……

藕饼,是寻常人家节日餐桌上的一道主菜,如同杀家里养的鸡,河里捞的鱼一样方便。一般过节,妈妈都要煎两碗。藕饼煎得又黄又亮,看了就眼馋。不过那时种的都是深水藕,人们要在齐腰深的水里踩藕,时间长了寒意袭人,为嘴也真的不容易。

“天乌黑,又小雨淋淋的,你还转啊?”收拾停当的妻的喊声,打住了我幸福而美好的回忆。

转步上楼,那桂花香气还在。冥冥之中又吃到记忆深处的月饼、妈妈做的芝麻糖饼和藕饼,那浓浓的中秋味儿似乎就像这飘散四周的桂花香,重又弥漫在我的身边。在这满满的温馨中我知道,除非等到生命轮回,我不会再做人子了。但是,妈妈,永远是我生命中的绿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