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造血管的护理

 qyphhh 2015-09-22

人造血管的护理

(2012-07-05 21:46:37)
人造血管的护理_carekidney_新浪博客

    血管通路是长期透析患者治疗过程的重要环节,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临床实践中,自身动静脉内瘘成为目前透析患者的首选方法,但是对于自身血管条件差如静脉纤细、短缺、闭塞等,或经过多次直接自身动一静脉内瘘吻合术后自身血管无法再利用的患者,可以采用移植血管来建立血管通路。

人造血管内瘘具有生物相容性好,长期通畅率高,血流量大,能反复穿刺及使用时间长等优点[1]。同时人造血管动一静脉内瘘能为血液透析提供足够的血流。但其缺点也很突出:如术肢皮肤肿胀、使用寿命短、穿刺后止血困难、血栓形成率高,易发生感染,形成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2]。故平均寿命只有2~3年。因此,人造血管的穿刺和护理,对延长瘘管的使用寿命非常重要。

术前护理

1、术前向患者说明造瘘的目的及意义,以消除患者的焦虑不安、紧张恐惧心理,使其能积极配合,使手术顺利完成。

2、嘱患者保持造瘘侧手臂清洁,切勿碰伤、抓伤皮肤,以防术后感染;工作人员避免在造瘘侧手臂测量血压或静脉穿刺,以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3、内瘘术前不宜使用肝素等抗凝剂,以防术中、术后出血。

术后护理

1、术后5~7天内,嘱患者保持术侧肢体的清洁,避免潮湿,不要随意除去包扎的敷料,以防伤口感染,若发现有渗血,疼痛难忍应立即通知医生,积极处理,合理使用抗生素。

2、嘱患者穿袖口宽松的内衣,抬高术侧肢体48~72小时,以减轻血清性水肿。血清性水肿见于人造血管走行的皮下隧道,术后前2天较严重。密切观察伤口有无红、肿、热、痛迹象,伤口渗血情况,每周换药2~3次。局部红肿明显时,患者应采取卧位或坐位,将术肢抬高或悬吊,高于心脏约20°左右,有利于静脉回流,可减轻水肿程度。也可用50%硫酸镁湿敷。

3、包扎伤口的敷料不宜太多太厚,压力不宜过大,以能扪及到瘘管的震颤或听到血管杂音为宜,并避免其他外来压力如测血压、挂重物或戴饰物等,造瘘侧肢体血管严禁用于输液或抽血。

4、造瘘侧肢体术后3~5天可适当做握手动作或抬高前臂与上臂呈60°角动作,以促进血液流动,防止血栓形成,若是高凝状态,应遵医嘱服用抗凝剂。

5、注意检查人造血管的功能状态,若扪及震颤或听到血管杂音,则提示人造血管通畅,如果无震颤、不搏动,血管杂音减轻或消失,应立即通知医生,进一步确认是否有人造血管闭塞。

6、一般术后3~4周肿胀消退,新的内膜逐渐形成,过早使用不仅穿刺困难,而且容易诱发出血、血栓形成、血管狭窄[3]。一般选择术后6~8周穿刺人造血管内瘘,此时内瘘已基本成熟、红肿消退、穿刺点显露、血流充足。

 

透析时的护理

1、穿刺前的准备

(1)嘱患者透析前清洁人造血管侧手臂。

(2)测量透析前血压(健侧上肢)。

(3)对所用血管进行评估:充分暴露人造血管侧手臂,首先用手触摸血管是否有搏动、震颤,判断血管弹性和充盈度,再用听诊器听取血管杂音,以判断血管是否通畅,并明确血流方向,然后选择合适的穿刺点,认真了解血管走行,不在移植血管的拐角处穿刺。穿刺进针处距吻合口至少3cm以上。

2、穿刺时的注意事项

(1)穿刺前必须严格无菌操作,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治疗巾,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皮肤直径>5cm。

(2)尽量专人穿刺,这样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并对穿刺点合理安排,制定血管使用计划,切记定点穿刺。

(3)由于人造血管壁厚、硬、穿刺时应固定血管,穿刺针刺人皮肤后直接进入血管,穿刺角度40~60°,以免血管划伤。沿着人造血管的平行轴每两个穿刺点应距离0.5~I cm,动一静脉穿刺点的距离应>4cm[4]。

(4)穿刺成功后,应妥善固定以防针头脱出,进针处皮肤贴创可贴。透析过程中及时观察局部有无渗血等情况。

 

透析结束后护理

透析结束后用无菌纱布做成纱布卷,在拔针的同时,在皮肤穿刺点上方0.2~0.3cm处按压,拔针和按压动作应协调,以减少血管损伤,压迫的力量为既能保持穿刺点两端有搏动或震颤,又能控制出血,压迫时间为15~20分钟。告诉患者血透后2小时可松开压迫止血纱布,贴上创口贴,保持干净,防止感染。

 

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1、感染  人造血管内瘘感染较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感染率明显为高。

1)为了预防感染,手术前后常规使用抗生素。

2)内瘘穿刺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穿刺针污染或消毒部位消毒不严。

3)正确掌握穿刺时机,每次更换穿刺点,保持人造血管处清洁干燥,定时换药。

4)每次透析时监测患者体温变化。

5)在治疗的过程中反复强调注意保持内瘘肢体皮肤的清洁,避免抓破皮肤,可以用性质温和的婴儿沐浴液,适当使用润肤油,针眼若有瘙痒,可用75%乙醇轻擦。

2、血栓  是内瘘失败的主要原因[5]。人造血管内瘘吻合口血栓、狭窄是主要并发症,术中及术后要对其进行预防和治疗,方可延长其使用寿命。

3、假性动脉瘤  早期发生假性动脉瘤常见于吻合口由于缝线脱落或针距过宽所致,后期常由于瘘管上同一部位的反复穿刺所致。解决的方法小的血管瘤一般不需手术,可采用弹性绷带或护腕轻轻压迫,防止其继续扩大,并避免反复在此部位穿刺。如果血管瘤较大的,必须切除瘤段血管后再重新对移植血管修复。

 

健康宣教

1、注意个人卫生、透析前清洁手臂,透析后穿刺部位避免当日接触水,保持局部清洁,防止感染。

2、人造血管手臂应避免提重物、受压、测血压、戴饰品及睡觉时压迫瘘侧肢体。

3、宣教患者及家属自我保护,如每天触摸有无震颤,用听诊器或将瘘口吻合部位贴近于耳朵听颤音,若发现血管杂音变调变弱或消失时应立即来医院处理。

4、观察血压变化,按时服用降压药,血压维持在130—150/80—90 mmHg之间,避免血压过低导致内瘘堵塞。

5、定期测血红蛋白、抗凝指标。根据医嘱使用抗凝剂。

6、局部出现血肿时,应立即冰敷,并涂以喜辽妥按摩,第2天再热敷。

7、控制2次透析期间的体重增长,以<干体重5%为宜,以防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如发现低血压时,应及时补充血容量。

 

参考文献

[1]周莉,薛武军,冯学亮,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人造血管内瘘的临床应用.中国血液净化,2002,l(10):49.50.

[2]蒋月云,张舜英,何燕萍.人造血管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与护

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6A):65.

[3]钟伟强,杨铁城,余林权,等同种异体血管和人造血管移植制作动

静脉内瘘的临床研究.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4,27(2):149.151.

[4]林惠风.实用血液净化护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04.

[5]张智敏,程圣英,张五星,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情况分析.

中国血液净化,2007,6(6):312.313.

[6]刁秀竹,黄业华,任伟.33例人造血管内瘘术及其并发症的探讨.

安徽医学,2002,23(4):58.

[7]王质刚.血液净化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