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针挑疗法 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sis,CS)是较为常见的中老年病,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发病率为3.8%~17.6 %,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笔者的多年临床实践证明针挑疗法对于此病(乃至其他疾病)有着迅速、肯定的疗效,且作用较持久,其他一些医家亦有相似的认识。笔者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的研究手段,对此疗法进行了疗效评价。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1年10月~2004年7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进行了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共纳入合格的受试者178例,在课题实施观察中脱落和剔除20例,实际完成158例。按随机数字表将病人分到以下3组:针挑治疗组(针挑组)、针刺对照组(针刺组)及局麻对照组(局麻组)。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 1。 1.2 诊断标准 采用 1992年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上制订的标准。 (1)临床表现特点: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2)发病特点: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电脑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诱发因素: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型、颈椎退行性病变。 (4)体格检查: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颈椎挤压试验阳性。 (5)理化检查: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或MRI可显示椎体、椎间盘、脊髓以及神经根等情况,对定性、定位诊断有重要意义。 1.3 病例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 (2)年龄25岁以上、70岁以下; (3)知情同意者。 1.4 病例排除及剔除标准 (1)急性外伤性椎间盘突出; (2)脊髓型颈椎病; (3)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疾病者; (4)孕妇、血证、发热、凝血功能障碍者; (5)同时服用镇痛药或激素类药物,可能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者。 2、治疗和观察方法 2.1 治疗方法 选穴:第①组颈百劳、大椎、肩井;第②组新设(第 3、4颈椎之间,旁开 1.5寸)、大杼,两组穴位交替使用。 针挑组:按上述选定的穴位,充分暴露,常规消毒,每个穴位皮下注入 针刺组:按上述选定的穴位,用 局麻组:按上述选定的穴位,充分暴露,常规消毒,每个穴位皮下注入 以上各组均每周治疗2次,共进行4周。 2.2 观察项目 (1)简化 McGill疼痛询问量表(MPQ); (2)眩晕积分; (3)症状、体征; (4)不良反应事件。 纳入研究的病人,在第 1次针挑治疗前进行上述全部项 目的测量与记录,在完成疗程后进行第2次测量与记录,并进行疗效评价。 2.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由不参加临床研究的第三者实施盲法评价。 3、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1992年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上制订的标准。 痊愈:原有各型症状完全消失,肌力正常,颈、肩、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 显效:原有各型症状明显减轻,病情程度改善一个等级以上,疼痛程度改善一个等级以上或目测类比定级法(VAS)减少3cm以上; 有效:原有各型症状减轻,病情或疼痛有改善,但均不显著; 无效:症状没有改善,同治疗前。 3.2 疼痛分级标准 采用国际公认的描述与测量疼痛的量表 MPQ。量表共分3部分: ①疼痛分级指数(PRI)含有 11个感觉性词与 4个情绪性词,程度分无、轻、中、重4级,分别计 0、1、2、3分可计算出PRI感觉分、情绪分和总分; ②VAS为一条10cm长的直线,两端分别代表无痛和剧痛,患者在其中标出疼痛程度; ③现有疼痛强度(PPI)分无痛、轻度不适、不适、难受、可怕的疼痛、极为痛苦 6级,分别计0、1、2、3、4、5分。 3.3 颈性眩晕 积分法:从0~9共 10个级别,0代表无眩晕,9 代表天眩地转,不能睁眼,呕吐频繁,头颈不能稍作移动。中间为过渡,由患者 自行评价。 3.4 结果(见表2~表4) 表2 三组颈椎病患者疗效比较 例(%)
注:与针挑组比较 ,P<0.01 4 讨论 由本项研究结果可见,针挑疗法治疗颈椎病疗效肯定,痊愈率57.1%,总有效率达94.6% 。针挑组与局麻对照组对比,疗效明显优于后者;与常规针刺组对比,痊愈显效率相似,但痊愈率则高于常规针刺组。 针挑疗法是在人体特定部位或穴位给予挑治针挑刺,把皮下白色纤维组织挑断,以治疗顽固疾病的一种外治法,是古代 “锋针疗法”和 “半刺”的综合发展。《内经》指出:“病在经络痼痹者,取以锋针;病在五脏固居者,取以锋针”“半刺者,浅内而疾出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既往关于针挑疗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虽然显示具有良好疗效,但研究质量不理想,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较有力地证实了针挑疗法对于颈椎病的疗效。 在安全性方面,笔者认为需要注意的是瘢痕问题。针挑毕竟是一种有创性治疗,虽然大部分患者伤口会在1周内完全愈合,且不遗留任何瘢痕,但在研究中,还是有 2例患者伤口遗留较明显的瘢痕而退出试验;经询问病史,两患者均属于瘢痕体质。这提示我们针挑具有相对禁忌症,即瘢痕体质人群,对于这类患者,临床上在进行针挑治疗前,应该向其详细说明,征得其同意后,方可进行。 5、参考文献 (1)柳耀芳挑治法治疗颈椎病 34例,江苏中医,1996;17(7):34 (2)练汉健摇挑加拔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中国针灸,1997;17(3):175 (3)郭向明,张静挑治法治疗颈椎病 160例,中国针灸,1996;16(11):4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