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药字

 黄毅弘 2015-09-22

  

药【药藥】(yào)

  “药”,繁体为“藥”。形声字,从艸,樂声。

  “艸”为草木、植物;中药多取自于植物,故从“艸”;“樂”为音乐、乐曲。音乐节奏讲究高低缓急,正如中药配伍讲究君臣佐使,且今又有以音乐作为治疗的辅助手段,可见适宜的音乐也是一剂良药。“樂”又为愉快、快乐。笑一笑,十年少。保持快乐、愉悦的心情是养生疗疾的良方,故“藥”中有“樂”。《说文·艸部》:“藥,治病草也。”本义为治病之物,是药物、药材。

  简化字“药”从艸,从约。“约”的本义为绳索。《说文·糸部》:“约,缠束也。”中药按药方配药,配置好的草药要用纸包起来,而后用绳子捆绑,故“药”中有丝绳。“勺”是一种盛器,示意草药煎熬后要放在盛器中服用。“约”有约束、束缚之意。是药三分毒,故草药不可滥用。只有用药合理,才能药到病除。另外,“约”又为约会,表示事先定好;为约集,表示汇聚。“艸”、“约”为“药”;首先表明是按方抓药,同时又示意是各种草的约集。因此,“药”是按事先写好的药方,根据不同的药量,药性等将各种草药相合,才能起到防病治病的功用。“约”也为大约、估计之意。中草药药方 的搭配不是一成不变的,剂量的多少也不是很精确的,每一副方剂的组合都是依具体病情而定。“糸”、“勺”都有小、少的意味。“艸”、“糸”、“勺”为“药”,可视为中药治病,只要配方合理,一根草,一勺药,即可药到病除,同时也说明草药不可乱吃。药虽可治病,但药量少则无用,多则有害,故“药”有毒、杀之意。

  中药的发现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中国自古有“神农尝百草”而发现中药的传说。当时人们以采集野果、挖取植物根茎为主要生存方式之一。在此过程中,人们会因误食某些有毒植物而出现呕吐、腹泻的症状,甚至引起昏迷或死亡。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和实际体验,人们逐渐掌握了一些辨识草药的方法。并了解到,一些植物对人体有益或有治疗作用,于是有意识地加以利用,这就是中药发现之初的情形。

  中药能够增进人体健康,防治疾病,其主要依据是中医药学理论。中医药学认为,人体是一个平衡体系,人体处于平衡状态则为健康。但人体总会受到外界“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的影响,继而导致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致使人体平衡不断被打破。中药可以调节体内平衡,靠的是药之气。用药之气去平身体之气,最终达到理气、平气的治病目的。

  中药有“四气五味”之说,一般认为指药的特性,实际是指药气的特性。所谓“四气”又称四性,为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寒、凉与热、温分别属同一性,只不过程度上有所差异。人之气本趋于平衡,但如果得了病,气就有所偏差而失去平衡,继而会有两种情况出现:一是功能亢进或发热的症状;二是功能减退或畏寒的情况,中医上称为热症和寒症。具有寒凉药气的药物,用以治疗热症;具有温热药气的药物用以治疗寒症,从而使身体之气恢复平衡。在中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写到:“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热症用寒凉药,寒症用温热药,这是一条治疗常规。

  所谓“五味”是指药味的辛、甘、酸、苦、咸。五味对应五行之气。根据五行生克制化的特性,不同的味有不同的作用。而其味相同的中药,作用上有共同之处。如辛味五行属金,五脏之一的肺五行也属金,因此辛味之药能入肺。也就是说,可以通过特定的经络渠道来治疗肺部疾病,这就是药物的归经。同理,酸味可以入肝,苦味可以入心,甘味可以入脾,咸味可以入肾。这些不同的作用,实际上是这五种不同的气流动和作用的方式不同引起的。追溯人类用药的历史,是以用单味药开始的。随着人们对药物认识的不断深化以及对病因病症理解的逐步加深,才逐渐学会将药物配伍使用。由于疾病的发生有时会寒热交错,虚实并见,一时一身数病相兼,因此只凭单味药难以照顾全面,故须将多味药物合理搭配,利用其相互间的协同或拮抗作用,提高疗效或减少不良反应,以适应复杂病情的治疗。

  中药还有“升、降、浮、沉”之说,是针对药物作用于肌体上下表里的作用趋势而言。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是外行发散,沉是内行泻利。升与浮,沉与降,其趋向类似。升浮药物一般主上升和向外,有升阳、发表、散寒、涌吐等作用;沉降药物一般主下行和向内,有潜阳、降逆、清热、渗湿、泻下等作用。药物的这种升降沉浮的性质是与临床病变的部位和病势的趋向相对应的。

  一般说来是同病位而逆病势,凡病变部位在上在表的,宜升浮而不宜沉降,如外感风寒的表症,就当用麻黄、桂枝等升浮药来治疗;病变部位在下在里的,宜沉降而不宜升浮,如肠燥便秘的里症,就当用枳实、大黄等沉降药来治疗。同时,升降浮沉与药物的气味、质地的轻重也有一定的关系。一般,凡味属辛、甘,气属温热的药物,大都具有升浮的作用;凡味苦、酸、咸,性属寒凉的药物,则大都具有沉降的作用。凡质轻的药物,如薄荷、辛荑等花叶类药材,大都能够升浮;质重的药物,如根茎类、果实种子类、矿物类及介壳类药材,大都能够沉降。由于升降浮沉的主要依据与药物的味有关,所以升降浮沉的不同作用实际上隶属于四气五味的作用之中。因此,就每种药物的药性来说,都有升降浮沉。但在临床应用中,除部分药物须注意其升降浮沉的特性外,多数药物的应用还是以性味功效为主。

  中医与西医在用药、治病上存在着明显区别。中药及中医药学,以宏观知识为基础而形成,保证对病情整体认识的准确性,其优势在于能够整体地治疗疾病,针对有病的人,将人放在第一位;西医药学和西药,以微观知识为基础而建立,其优势在于能够保证疾病局部治疗的精确性,将病放到第一位。从宏观和微观的关系上,宏观包含并统帅微观,微观用来阐述宏观和加深对宏观的认识,但决不能包含和统帅宏观。中医药学将人体、药物及二者的关系,放到宇宙大环境中来考虑和对待人体平衡,不仅包括生物学,而且涉及自然科学的其它领域,以及社会学和心理学等领域,故所涉及的可变因素多,是符合客观实际的,由此而反映在临床用药方面,具有极强的准确性,安全性。

薬=艹(草)+楽(乐,舒服的),造字本义:快乐的神草,即解除病痛、使人舒服的草木材料。“药”=卄(草)+约(约,束缚),表示将特殊草木材料系敷在伤口部位。


/故事/

李时珍用中药名写情书

明朝名医李时珍不仅医术精湛,而且颇有文采。

有一年,李时珍外出寻访名师,在外面生活了五个月,在这期间,夫人曾经给他写了一封别致的“中药情书”:“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效寄生草缠绕他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妾仰观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古诗云:'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奈何!奈何!”

在这封情书中,槟榔、半夏、当归、

使君子、寄生草、芍药、天南星、忍冬藤、白芷、黄连、豆蔻、丁香都是中药。

李时珍看了夫人的情书,他立刻回信写道:“红娘子一别,桂枝香已凋谢矣!几思菊花茂盛,欲归紫菀。奈常山路远,滑石难行,姑待蓉耳!卿勿使急性子,骂我曰苍耳子。明春红花开时,吾与马勃、杜仲结伴返乡,至时有金相赠也。”

李时珍的情书中写的红娘子、桂枝、菊花、紫菀、常山、滑石、蓉、急性子、苍耳子、红花、马勃、杜仲也是中药。有趣的是,李时珍在信中写的“红娘子”这种中药与“妻子”双关,非常别致。



解药

在疲惫的生活里,有钱人的解药是爱情,穷人的解药是金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