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康大家杨国安:平衡阴阳说秋分

 一株小苗 2015-09-23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媒体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举报

  9月23日是秋分。秋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在气候方面,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先后进入了秋季,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北方冷气团开始具有一定的势力,大部分地区雨季刚刚结束,凉风习习,秋高气爽,气候宜人。“一场秋雨一场寒”。冷空气一股一股地南下,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降雨,气温也随之不断下降。在西北高原北部,日最低气温降到0℃以下,南方地区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

  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也就是说,秋分时节,阴阳平衡,昼夜相等。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阳平衡”的原则,按照《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阴阳所在不可出现偏颇。

  防止外邪侵袭。秋季外邪为燥邪。秋分之前因暑热余气而温燥,秋分之后则因寒凉渐重而凉燥。而金秋季节时,天高气爽,正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机,也有利于防止凉燥,益肺润燥,如练吐纳功、叩齿咽津润燥功、登山、慢跑、散步、打球、游泳、洗冷水浴;或练五禽戏,打太极拳、做八段锦、练健身操等。此外,还可配合“静功”,如六字诀默念呼气练功法、内气功、意守功等,使人动静结合,强身养身,平衡阴阳,以达到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调整作息时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祖国医学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因此,秋季要特别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调摄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保持神志安宁。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季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大地上没有了勃勃生机,万物逐渐凋零,在秋风秋雨之中,人们的情绪未免有些惆怅哀凉之感,故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说。所以这时,人们应保持神志安宁,培养乐观情绪,减缓秋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预防时令疾病。从秋分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了凉爽的秋季,并且雨水开始频繁,雨水量一般不会很大,但雨水的到来也会使天气变得寒冷。农谚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好穿棉”“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秋分时节,天气转凉,早晚温差大,人体免疫力也会下降,这时细菌极易入侵,人也容易生病,因此要时刻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服。秋天是肠道传染病、疟疾、乙脑的多发季节,也常引起许多旧病,如老慢支、哮喘等的复发,患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中老年人若疏忽防范,则会加重危险。秋分后,气候渐凉,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因而胃病的多发与复发,患有慢性胃病的人,应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

  注意饮食摄养。饮食调养方面,因秋属肺金,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多食清润、温润、甘润的果蔬。同时秋燥津液易伤,引起咽、鼻、唇干燥及干咳、声嘶、皮肤干裂、大便燥结等燥症,适当多喝水,多选用甘寒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淮山、秋梨、莲藕、柿子、芝麻、核桃、糯米、蜂蜜、鸭肉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

  广东民间历来秋日最多润养的汤水,此时正是大有所用,如青萝卜陈皮鸭汤、玉竹百合猪瘦肉汤、木瓜粟米花生生鱼汤、沙田柚花猪肝汤、无花果白鲫汤、霸王花蜜枣猪月展汤等都是家庭养生之品。秋季,菊香蟹肥,正是人们品尝螃蟹的最好时光。但是螃蟹是大寒之物,也不适宜多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