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渐增,而肌肉渐衰,这是人体老化的显著表现之一,在医学上被称为“少肌症”。一般来讲,50岁后,肌肉量每年下降1%~2%,70岁下降约40%。肌肉力量下降更明显,50岁后每年约下降1.5%,60岁后每年下降3%。国外研究发现,在60~70岁的年龄段中,少肌症的发病率占15%,70~80岁占20%~30%,而80岁以上高达50%。北京、上海等地近期进行的此类研究也发现,我国的情况与国外的数据基本相似。老人常会感觉没劲,皮肤干燥瘙痒、皱褶增多。其实,这些都是肌肉减少的表现。
因此,“肌肉锻炼是必不可少的锻炼项目。通过一些锻炼延缓肌肉衰退,力量型运动就是极为重要的干预方式”。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质研究与健康指导中心主任刘欣介绍说,我们每天买菜、上下楼等多多少少还能锻炼到下肢,但上肢却用得很少,所以老年人的颈肩肌肉退化非常明显,很有必要通过哑铃、弹力带、俯卧撑等锻炼来保持颈肩腰的肌肉功能。
肌肉锻炼,可随时随地进行,而且不同体质及疾病状况的老人,也有不同的锻炼方法。
糖尿病病人自确诊了糖尿病后几乎与美食绝缘,其实要把血糖控制住,不仅仅是要注意饮食,还要通过增加运动量去降低血糖,不让糖留在血液里。“肌肉是身体里最大的糖脂代谢库,所以说如果肌肉组织相对来说发达的话,它对控制血糖是有好处的”,刘欣主任建议。当然,糖尿病患者如果是做些强度较大的力量训练则要注意避开急性发作期与因药物作用血糖下降的高峰期。如果体力差的话,每天拿两个矿泉水瓶装点水,做些轻重量多次数的锻炼也可以。
严重的心脏病患者在家庭内部做些徒手的肌肉训练也未尝不可,“比如身体直立,单手扶在椅背或墙上,做提踵运动——脚后跟抬起、放下动作,每次做30~50下,每天做三四次,长期坚持也能起到不错的效果”,北京市科学健身专家讲师团讲师陈志刚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