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习练太极拳如何放松之我见

 llg1168 2015-09-24

    习练太极拳时如何放松,这对于习练太极拳者来说是一个最基本的需要处理好和掌握好的问题,也是一个贯穿于习练太极拳始终的问题。关于习练太极拳时的“松”,已经有许多大家、名家和太极拳爱好者进行过论述,这里,只想结合本人习练武派陈固安太极拳30年的经历和体会,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针对习练太极拳最早提出“松”的应该是武式太极拳祖师武禹襄,他的太极拳“身法八要”中有“松肩”一说。另外武禹襄在《太极拳十三势行功心解》说道:“发劲须沉着松静,专注一方”,“腹内松净气腾然”。继武禹襄之后的李亦畬提出了“擎、引、松、放”。将松的范畴进一步扩大到全身。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是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太极拳的论述,王宗岳在这篇文章中虽然没有提到一个“松”字,但我们可以感受到,文章的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一个“松”。因为如果不放松的话,就不可能做到《太极拳论》中所论述的太极拳的身法和特点。之后,便有许多大家、名家和太极拳爱好者进行过论述。

    我认为,习练太极拳首先应该是全身心的放松。然后是根据架子的势法来进行各个部位的放松,太极拳的起势是无极状态。此时应该做到心要静,气要平,体要松。要以武禹襄的“身法八要”(提顶、吊裆、涵胸、拔背、松肩、沉肘、裹裆、护臀)统领全身。此时从全身的各个关节,肌肉,筋骨,皮里膜外,四肢百骸都要放松。头顶百会与天合,脚下涌泉与地和,将自己融入到整个宇宙之中去。排除所有的干扰和杂念,来达到一种极度松柔和清净的状态。

    《太极拳论》中的第一句话“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也”。有极是无极派生的。太极拳是不断变化的,有静到动而生太极。一动一静产生了阴阳。万物之生负阴抱阳,一切事物都离不开阴阳的的转换。阴阳也就是虚实。人的身体如同五张弓。左右胳膊和左右腿是四张弓,身体是一张大弓。对于腿来说,足与胯为弓稍,膝为弓把;对于胳膊来说,手和肩是弓稍,肘为弓把。对于整个身体来说,膝与肘是弓稍,腰为弓把。就弹簧和弓来说,有支撑的地方,也有运动做工的地方,支撑就要撑得住,撑的紧,做工的地方越松越好,大紧大松才能将劲蓄满,就拿弓来说,如果每一处都是均衡的力量,那只是一个直棍。松即是为了沉,沉而后得静。

    松为柔之本,柔为变之源。松才能柔,柔才能变,变才能灵,灵才能轻,轻才能巧,巧才能脆,才能钢。武禹襄在《十三势说略》提出了“气宜鼓荡,神宜内敛”。王宗岳在十三势歌中提出了“气遍身躯不稍滞”。;练拳要有气势,神气要饱满。以意导气,以气催身,以身催手。我认为,只有全身心的松,气才会通畅,才会“气宜鼓荡”,才能“气遍身躯”。才能节节贯穿。如果有一处堵塞,一处僵滞,气就不宜鼓荡,气就不会通畅的遍布全身躯。当然了,这里说的全身心的松并不是那种瘫软的松,而是松而不懈。就像一个充满气的气球,外表看上去饱满充盈,可是稍稍用手一按,随劲搨软,一旦放开,又迅速弹回。

   “松”,一要意松,二要气松,三要体松。因为意念是支配肢体的,是指挥部。此所谓“心为令,气为旗”也!所以,首先要从意念上松下来。要排除杂念,免除干扰。要保持一个平静的正常的心态。太极拳是主张“练意不练力”的。气松。气要平,气沉丹田,呼吸时要抿住嘴,舌顶上腭,用鼻子呼吸,随着套路架势的进展,有条不紊的松静自然的呼吸。一般的来说保持正常的自然呼气就可以了。不要刻意去追求呼吸与架势起伏的配合。因为太极拳的动作较慢,用正常的呼吸去配合架势动作时不容易做到的。如果刻意追求气与动作的配合,就会出现不协调,甚至出现偏差。“全是意在蓄神,不在气,在气则滞。尚气者无力,养气者纯钢”----武禹襄《太极拳论要解》。体松就是身体各个关节,肌肉筋骨,四肢百骸都放松。要节节贯穿,肢体各个部位不能出现僵滞闭锁的现象。大家知道,古代人将太极拳称作绵拳,柔手。就是因为太极拳的特点松稳慢匀,轻灵圆活。这是为了练习身体的柔韧性,练习粘连黏随的劲道。所以,只有将各个关节,肌肉筋骨,四肢百骸都放松了。才能练出太极拳的味道来。

    另外我认为,习练太极拳时的松,在自己本身来说,它是相对而言,身体各个部位不是绝对的均衡的放松,而是根据架势、动作的要求和进展来进行放松。也就是说,有时候彼处放松了,另一处相对而言就需要紧一些。武禹襄在《十三势说略》中说:“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有此一虚实”。这样,就自身而言,此处松时,彼处就相对就会紧一些。当然这个紧不是皱皱巴巴的紧,而是支撑力,是沉劲。随着拳势的变化,会迅速柔和的转化为松。这就如同轴承一样。轴承之所以转动灵活,从结构上来说,它是有支点和支撑部分,有非常灵活的转动部分。又如放箭的弓,弓的两头必须非常有力量的撑紧,弓把部分非常柔韧的将弓来开,这样才会将箭放得远。正所谓“蓄劲如张弓,发力如放箭”。这又如弹簧,弹簧的底座必须牢牢的坐紧,柔韧的弹簧向坐的部分松柔的坐下,才能有弹力。这种坐劲越大,越松柔,弹簧的质量越好,弹力就越大。

    在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有的轴承转动灵活,有的就会笨拙费力,这就是有的轴承的光滑度高,轴承的材质好,有的却反之。。这也就如我们习练太极拳,有的人盘架子时松稳慢匀,有的就笨拙吃力。这就表现出功夫的深浅,造诣的高低了在具体一点我们以武派陈固安新架为例。就左懒扎衣吧。当身体往回收时,缩蓄劲时,脚要紧塌地面,各个关节部位要放松,长强下坠,像秤砣一样,把握住身体的平衡,不会使身体摇摆。头顶、长强右脚跟穿成一条线,大椎和尾椎像弹簧一样向腰眼(名门出聚会,将一身的力量往脚下蓄。这就好比是拉弓,要将弓拉展,将劲蓄满。此时,右脚实左脚虚,身体的右侧实,左侧虚。相比较而言。右脚较左脚,身体的右侧较左侧就会紧一些,左脚和身体的左侧就要松下来。右懒扎衣则相反。当向上开时,(以左懒扎衣为例),左脚给地力,脚底板要牢牢抓住地,膝、臀、腰需要想轴承一样松柔,将脚上的力迅速传递到腿、腰、脊、大小臂,最后有手的五指发出。再如化合手时,(以向左话为例)。此时是左脚紧搨地板,右脚虚点地;就是左脚实右脚虚。身体的左侧实右侧虚,相对而言,左脚和身体的左侧较左脚或身体的左侧就要紧一些。右脚和身体的右侧要完全松下来。其他各个招式都是如此。

 

                                              王宪臣

                                       完稿于2011年12月8日10:39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