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张路工撮影》上卷1905-1909年拍摄【1】
《京张路工撮影》主要记叙的是中国自主设计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沿线各站点、主要路段实景以及通车典礼情况。为清末民初著名的摄影师谭锦棠于1905-1909年间拍摄,上海同生照相馆制作。它对中国铁路的发展史的研究,有极大的参考价值。此套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全套分为上下两卷,共183张照片。由于下册未能找到相关资源,所以此处整理的仅为上册,含照片89幅。
其中的照片均由当时著名的摄影师谭锦堂拍摄,他摄影水平高超,作品从美学角度上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画面清晰,构图讲究,取景位置也经过精心挑选,特别是用较大篇幅展示了南口到八达岭关沟一带的铁路风貌,画面中古老的万里长城与京张铁路交相呼应,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得到了完美体现。为了降低列车爬坡的难度,詹天佑在青龙桥站附近采用了著名的 “人字形”铁路,《撮影》中的“青龙桥车站西上下火车同时开行由南望景”这张照片,展示了两列火车沿 “人”字形铁路分别上下山的壮观场景,线路坡度之大令人惊叹。该照片日后被多方广泛使用,最值得称道的是,中华民国时期交通银行发行的50元纸币采用的就是这个图案,它可谓京张铁路的一张名片,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此为詹天佑(1861-1919 年)身着官服的半身照。詹天佑是负责京张铁路建设的总工程师,他出生于广东佛山,1881 年在美国获得土木工程学位。因为对中国铁路工程的贡献,他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
一位铁路管理人员半身照。
两位铁路管理人员坐照。(网友注:邮传部侍郎汪大燮 尚书徐世昌。)
验道专车:此为京张铁路修成时修路人员在验道专车前的合影。前排是工程技术人员,右起第三人是负责京张铁路线施工的总工程师詹天佑,工程技术人员后排是铁路工人。
验道专车:此为京张铁路修成时修路人员在验道专车前的合影。左侧为工程技术人员;右侧是铁路工人。
阜成门外工程局:这张照片显示了京张铁路的工程局,位于老北京其中一个城门——阜成门的外面。照片右侧有一块牌匾,上面的文字是“京张铁路官医院”。
阜成门工程局客厅:这张照片显示了京张铁路工程局的客厅和庭院,工程局位于老北京的城门之一——阜成门的外面。客厅采用传统装饰。墙壁上是一轴画和一幅以优美的中国书法书写的对联。桌上放着一座西洋钟。
京张干路起点:这张照片显示了京张铁路主干线的起点。左边是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京张铁路”。
北京广安门车站:这张照片没有标题,但火车站的正立面上方题有“北京广安门车站 Kuanganmen”。其右侧以较小的中文写着“光绪丙午夏季”(1906 年),左侧的文字是“陈昭常题”。陈昭常(1867-1914 年)是中国政府指定的铁路总局和铁路工程局总办。从照片上可以看到车站内是一间办公室,有一个标牌指出这是电报部门。
西便门 5 号天桥:这张照片显示了京张铁路沿线的一座天桥,这座天桥位于西便门。从照片上可以看到位于铁轨上方的天桥上的铁路工人。京张铁路沿线有许多这样的天桥。
这张照片显示了铁路工人们正在前往京张铁路沿线的一座天桥(在此照片中不可见);这座天桥位于西便门。
阜成门过车道口栅门:这张照片显示了京张铁路线上一座典型的轨道栅栏门。该栅栏门位于老北京的其中一座城门——阜成门。在照片左侧,轨道的旁边可以看到建筑物。
西直门过车道口栅门:这张照片显示了京张铁路线上一座典型的轨道栅栏门。该栅栏门位于老北京的其中一座城门——西直门。
西直门停车场:这张照片显示了位于西直门的铁路停车场,西直门是老北京的其中一座城门。从照片上可以看到多条铁轨。
西直门停车场:这张照片显示了位于西直门的铁路停车场,西直门是老北京的其中一座城门。左侧矗立着一个火车头;车身上有四个字母 “P.M.B.L.”,表明这是大马力的外国型号。
西直门停车场:这张照片显示了位于西直门的铁路停车场,西直门是老北京的其中一座城门。从照片上可以看到多条铁轨。
西直门车站:这张照片显示了京张铁路线上的西直门火车站。从照片上可以看到车站正立面上方题有“北京西直门车站 Hsichihmen”。车站前面站着四个警卫和一个官员。
大石桥河 12 号桥:这张照片显示了京张铁路线上的一座高架桥。这座桥位于大石桥县。
箭亭 14 号桥:这张照片显示了京张铁路线上的一座高架桥。这座桥位于箭亭。
清河车站:这张照片没有标题,但车站正立面上方题有“清河车站”。两侧以较小的中文写着:“光绪丙午夏季”(1906 年)和“陈昭常题”。
南沙河 15 号桥正面照片显示了南沙河上的一座桥的正面主视图。这座桥位于京张铁路线上。桥上有一辆验道专车,车上载有正在检查铁轨的铁路工人。
南沙河 15 号桥侧面:这张照片显示了南沙河上一座桥的侧视图。这座桥位于京张铁路线上。在照片最左侧可以看到站着的铁路工人们。
南沙河 15 号桥全景:这张照片显示了南沙河上一座桥的侧视图。照片上显示了这座桥的全景,大桥位于京张铁路线上。
沙河车站:这张照片没有标题,它显示了位于京张铁路线上的沙河车站。车站正立面题有中文和音译的站名,两侧以较小的中文写着:“光绪丙午夏季”(1906 年)和“陈昭常题”。
北沙河 16 号桥侧面行车景:这张侧视图的照片显示了一列载有乘客和货物的火车,它正在通过位于京张铁路线上北沙河上的一座大桥。
北沙河 16 号桥侧面:这张照片显示了北沙河上一座桥的侧视图。照片上显示了这座桥的全景,大桥位于京张铁路线上。从照片上可以看到一个铁路工人赤膊,手持一把锤子,站在桥上。
辛店 20 号桥侧视:这张照片显示了京张铁路线上辛店桥的侧景。一个人站在桥上面,下面是干涸的河床。
 南口车站:这张照片没有标题,它显示了位于京张铁路线上的南口新车站。车站正立面上方题有“南口车站 Nankou”。两侧较小的中文为:“光绪丙午夏季”(1906 年)和“陈昭常题”。
南口机车房:这张照片显示了京张铁路线上的南口机车房(在照片右侧)。照片左侧是另一座建筑,中间是一座水塔。
南口制造厂:这张照片显示了南口一家制造厂的大型建筑,位于京张铁路轨道旁。
南口工程司处:这张照片的标题表明,该建筑是南口工程司所在地,位于京张铁路线附近,但门上没有题字。工人们站在建筑前面。
南口机器总管处:这张照片的标题表明,该建筑是南口机器总管处所在地,位于京张铁路线附近,但没有题字。
南口机器厂:这张照片的标题表明,该建筑是南口机器厂所在地,位于京张铁路线上。一群工人站在建筑前面。照片前景中央是一个用于装载和卸载货物的高架。
南口总材料厂:这张照片显示了南口总材料厂的建筑,坐落于山脚下,在京张铁路线附近。主楼门上的题字难以辨认。照片右侧,工人们站在成堆的包裹前面。
南口监工处:这张照片显示了负责南口工程监督的办公室所在的建筑,位于京张铁路线附近。
南口铁路旅馆:这张照片显示了京张铁路线附近一间在南口的旅馆。一杆旗帜上可以看到用英文写的名称“Nankou Railway Hotel” (“南口铁路旅馆”)。左门柱写着“中外旅馆”;右门柱写着“南口公司”。
岫泥坑 23 号桥:这张照片显示了岫泥坑桥,位于京张铁路线的东园站以南。这座桥被高山环绕。桥的两边各有一个坚固的白色桥墩。一辆验道专车正在过桥,车上有四个人。
窑顶沟 24 号桥:这张照片显示了窑顶沟桥,位于京张铁路线旁。在这条铁路沿线,有数座拱桥,这种造法是为了尽可能减少洪水到来时河浪冲击桥梁的损害。照片上还显示了桥上有四名工人在验道专车上。
东园新添车站作工景:这张照片显示了京张铁路线上东园火车站的施工现场。该车站的建筑与居庸关站和三堡站属于同一建造风格。
战沟 26 号桥:这张照片显示了战沟桥,这是一座五拱桥,位于京张铁路线上。桥梁施工中使用的拱型结构是为了尽可能减少洪水到来时河浪冲击桥梁的损害。从照片背景中高耸的山脉,可以看出在此地区修建铁路的难度。在大桥的侧壁上可以看到几幅被撕破的招贴。
居庸关南隔峒望火车全景:这张照片显示了京张铁路的一部分。照片前景的铁轨上有一群铁路工人。照片左侧背景是一列火车在开往居庸关的南隧道。在背景中还可以看到长城。
居庸关山峒南口外 27 号桥:这张照片显示了位于居庸关隧道南口处的桥梁。这是京张铁路线上开凿的四条隧道之一。照片背景是长城。
居庸关山峒南口:这张照片显示了居庸关隧道的南口。隧道口的正立面题有“居庸关山洞”。两侧题有较小的中文,难以辨认。这是京张铁路线上的四条隧道之一。照片背景是长城。
居庸关山峒北口:这张照片显示了居庸关隧道的北口。隧道口的正立面题有“居庸关山洞”。这是京张铁路线上的四条隧道之一。照片背景是长城。
居庸关新添车站道岔作工景:这张照片显示了居庸关火车站的一个施工现场,位于京张铁路线上,靠近长城。从照片上可以看到,施工人员正在建造新的铁路道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