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的房子,倘若你手上只有50万,缺50万,那么,你有以下两个方案可供选择: 方案一:交首付50万,找银行贷款50万。 方案二:找亲友借50万。一次性付款。 倘若你的亲友不借给你这50万,那么,你的亲友可以将这50万存到银行里,做五年定期,年息4.75%,五年的收益是118750元。 但是,由于你的亲友借了这50万给你了,五年之后,你还他/她50万元,因此,他/她没有利息。 换句话说:你找亲友借50万、借五年,你是赤裸裸地侵吞了他/她 118750元的利息收益。 读到这里,假设你觉得不好意思,最后也决定补偿给你的亲友118750元利息,那么,其实你还不如当初做银行按揭,因为50万住房公积金按揭五年,按年息3.5%计算,五年利息仅仅需要87500 元。 换句话讲:你找亲友借钱,还不如干脆找银行借钱划算——除非你蓄意要侵吞亲友的利息收益。 这就是“亲友借钱”深层次的真相——你打着“亲情”、“友情”的旗号,干的却是压榨、剥削、侵吞亲戚朋友利息收益(财产)的坏事。 所以我说:找亲友借钱,其实是一种陋习。 说到这里,也许有一些读者会提出以下这个疑问: “经济有困难的时候,亲友不帮助,这样的亲友,要来干什么?” 这个问题,迷惑性很强——它具有很强的杀伤力——看起来这个问题问得很对,但是,我们不妨从对方的角度、反过来也问一问: “这个亲友和我交往,是为了借钱,这样的亲友,我要来做什么?” 对方这样一反问,似乎也很对。难道不是吗? 这样,更深一层的问题就来了:“亲友” 这种社会角色,到底是做什么的?难道有需要的时候,亲友不应该互相帮助吗? “有需要,亲友就一定要帮助吗?” 那么请问:你有 “性需要”的时候,我作为亲友,是不是要贡献我的身体呢? 再请问:你生病的时候,我这个不懂医学的亲友,是不是要给你看病呢? 这两个简单的反问,道出了问题更深一层的本质:社会分工——人人都有他的角色。 你缺衣服时,应该去服装店购买,而不是找亲友帮你裁一套。 你家失火了,你应该拨打119找火警救火,而不是找亲友帮忙。 你失业了,你应该到人才市场找工作,而不是找亲友给你谋职。 同理,你需要钱,你应该找银行借钱,而不是找亲友借钱。 为什么找服装店买衣服?因为服装店的衣服,比亲友制作的衣服更漂亮。 为什么找火警救火?因为火警救起火来,比亲友救火更专业。 为什么去人才市场找工作?因为人才市场提供的选择,比亲友所能提供的选择更多。 为什么找银行借钱?因为银行可借的钱更多、借期可以更长。 也许不少人会说:“你这是纸上谈兵,在现在的中国,平民百姓找银行借钱是很难的!” 可是,事实上是这样的吗? 事实上,不是不能,而是不想——你依赖亲友惯了,你没有跨出这一步。 据我所知,当今中国几乎所有的银行,都有“信用卡”这种产品,只要你有 “开发和使用银行借贷服务” 的这种意识,你早就应该办一张信用卡,尽量使用它、按时还款、累积信用,日子久了,信用额度就会从小变大,从一万到三万,再从三万到五万…….一旦你需要现金救急,你就不需要找亲友借钱了,因为你可以用这张信用卡,直接从银行的自动柜员机里,提取现金——日后再还。 再往深一层说:诸位有没有想过:假如中国14亿人都停止向亲友借钱,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假设14亿人全部戒除“找亲友借钱”的恶习,那么接下来,可以预见的结果是:中国的民间,将催生一个十分庞大的借贷市场,在这个庞大的市场需求的刺激之下,几乎所有的银行都会推出 |
|